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的教材编写

2018-01-30李晶

考试周刊 2017年77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服务于应用型人才,教材也不例外。就教材而言,其编写应着眼于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素养以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校企合作;地方本科院校;教材;财务管理专业

一、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材的局限性

(一) 不符合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打造兼顾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要求学生,既需要掌握扎实牢固的理论知识作为铺垫,又需要具备工作实践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选择中,也需遵从这一目标。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时间不长,通常直接借鉴理论型大学或专科的教材。在实际教学中财务管理专业教材以规划教材为主,规划教材重理论轻实践。专科教材以实践为主,专科教材重实践轻理论,都不适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不能完全照搬理论型大学或专科的教材。

(二) 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际教学中使用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材中内容不够新颖无法适用于当下教学。例如:现实工作中会计软件版本已更新换代,教材中仍以旧版软件举例。教材理论知识未成体系,特点不够突出,拼接严重,教材之间重复率高。编写教材的笔者大多为高校老师,其理论功底扎实,缺乏工作经验。教材着重于学科内部理论体系的搭建,而不是实际工作中的所具备的技能。虽然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历程较短,但教材作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重要一环,必须提高其质量满足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

(三) 实践教材少,未体现岗位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大多是对理论知识的归纳,实践内容较少,案例较少,不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地方本科院校开设课程中,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地位日益提高。这类课程需要大量含有实践内容的教学教材,达到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目的,保证应用型人才能够迅速适应社会,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质量。

地方本科院校教材内容通常泛泛而谈,未针对某一具体岗位提供技术支撑。不乏企业反映高校毕业生空有知识,难以适应具体岗位工作。高校毕业生反映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工作差别较大。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多着眼于企业,培养适合企业具体岗位的人才,教材也应贴近实际,增加实践的内容。

(四) 缺乏企业协作

编写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材的主体通常为学校教师,大多理论知识扎实,缺乏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教材中实践内容较少,需要编者能够结合企业实际编写教材。单靠学校的力量难以符合应用型专业教材的要求。因此,将教师引入企业中培养,形成校企合作机制不乏为一种有效解决措施,教师兼备理论素养与实际工作经验,编著地方本科院校教材才能更加得心应手。高校应利用企业优势,培养懂理论重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有益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 校企合作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路径

(一) 校企合作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的优势

高校是学子成长的摇篮,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场所,高校大多是具备社会价值的,而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机构,更注重盈利性。两者并不具有类似的属性。青年学子在高校接受完教育后,最终进入社会进入特定行业特定企业从事具体工作。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兼顾人才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高校联合企业共同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

1. 具备实战性、准确性与时效性。高校与联合企业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能够保证教材与实际生产经营的有效链接。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为教材编写提供了前沿支持,将应用型人才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融入教材之中。企业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深入企业实践编写教材,能够有效避免知识的过时,而使得教材贴合当下,增强实用性。

2. 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鼓励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培训,进入生产经营的前线,获得编写应用型教材的第一手资料。教师不仅可以编写出更适用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更有利于专职教师进入企业深入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课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职业性,实际的企业工作经历。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并兼顾理论知识的教师。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有益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3. 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青年学子最终在企业中实现事业追求。高校为其提供知识储备。学子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有助于了解企业实际操作流程,以便将自身打造成能够快速适应具體岗位的社会人,缩短由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时间。同时,教材中所包含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软实力。高校拥有教育资源,企业拥有生产前线,两者合作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 校企合作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重点与基本路径

1. 校企合作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重点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区别于普通高校,在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职业性。应用性高校区别于高职院校,在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知识性。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兼备知识性与职业性。专业核心课程应包含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借鉴行业转接意见,进行校企合作。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谋业的利器,同时也应是校企合作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重点。

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是提高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的有效方法。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经验,需要企业提供创业条件,配备企业资深专家为编撰教材提供宝贵意见。

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基础学科作为学生基本素养奠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则成为校企合作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重点。endprint

2. 校企合作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的基本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重点由培养学生学术能力转变为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兼顾。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应是从事科学研究,而是能够胜任具体工作岗位。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基本的知识修养,职业技能,兼备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职业软实力。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高校与企业共同协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1)确定中心思想。教材是学生拥有知识的载体,其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培养。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是高校与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对其质量应进行严格的管控。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应重视教师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程度,教材的利用效率等。因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企业技术更新换代,教材的内容也应适时更新不断修正。

(2)高校为主,企业为辅的模式。高校作为担负社会责任的团体,公益性大于盈利性,

教材同样具有公益性。编制教材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经济风险大,收益不确定。企业虽然有大量的生产经验,但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高度的归纳概括能力。教材中关于实践内容部分,需要教师深入一线工作场所,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实践。因此教材编写时,主要应由教师队伍编写,企业提供场所资料以及专家提供意见建议。

(3)明确责任与义务。校企合作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需构建团队。靠某一方单枪匹马难以胜任专业核心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材编写。为避免职权交叉地带,团队应通过契约的方式,分工到人,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建立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编写团队的利益,以提高团队工作的积极性与效率性。保证教材编写在每一个环节上不出现重大失误。编写团队定时进行沟通,保证编写任务的完成。

(4)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的目的在于确定财务管理专业教材能否投入使用,是否能够参与立项。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校企合作编写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各个关键时点设立反馈机制。校企合作编写财务管理专业教材投入使用之前,应进行调研工作。同专业教师、学生、企业专家等等多方共同为教材出谋划策。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教材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1]胡程.校企合作开发新教材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J].黄山大学学报,2015,12(06).

[2]任延俊.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的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6,(02):147-148.

[3]王旭启,柳国勇.大学应用型教材的探索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2,(17):199-200.

作者简介:

李晶,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工学院会计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财务管理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财务管理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