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留学生关于副词“就”的习得顺序调查

2018-01-30刘红丽

考试周刊 2017年77期
关键词:副词

摘要:副词“就”作为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义项繁多的一个副词,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难点。但在一些汉语教材中,对于副词“就”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且安排不够合理,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和掌握。本文通过对副词“就”的习得及习得顺序调查,了解韩国留学生对副词“就”的习得情况,以及教材编排对学生习得的影响。

关键词:副词“就”;习得顺序;教材编排

汉语中的副词种类繁多,数目庞大,用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副词“就”作为汉语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对其义项及用法的研究极为重要。

在“就”的本体研究方面,副词“就”的义项较多,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开始,就是教学的重点。但是,以往对副词“就”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就”与“只”“才”等词或其他结构形式的对比研究等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关于副词“就”的习得,多集中在偏误分析上,而对副词“就”各义项习得顺序以及进行国别化研究的相对较少。

在对外汉语教材方面,副词“就”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但作为重点内容的副词“就”的义项很少作为重点语法进行教材编排,以至于教师和学生常常忽略,教材编排的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副词“就”的习得。

一、 副词“就”的义项说明

副词“就”的义项本就繁多,而且一些义项的划分界限不够清楚,因此各家对副词“就”的义项划分看法不一。

1980年的《语言教学与研究》中,马欣华、常敬宇在《谈“就”》一文中将副词“就”的义项归为13个义项。陆丙甫(1984)在《在“就”的义项分和问题》中根据前摄后摄和重音位置把副词“就”的义项做了划分,共分为两大类7小类,他认为这样更可以显示出副词“就”在语义上的内部一致性和各义项间的关系。赖先刚(1992)认为现代汉语中副词“就”的基本义有两个,一是表“随即”,一是表“确定”,其他义项都与此相联系,并从共时的角度把我们一般所讲的副词“就”划分为“就1”和“就2”两大类共8个小类。在刘月华(2001)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作者将“就”和“才”进行对比,归纳为5种义项。吕叔湘(2005)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把副词“就”分为7个义项,各义项下又分出了不同的义项小类,共计21个小项。

在副词“就”所有的义项分类中,各家的义项归类大都有交叉之处,不同的义项数量之差在于粗分细分的问题。且有的义项界限比较模糊,所以归类也各不相同。因此副词“就”的基本义项可看作限制范圍,但是都包括表数量、表时间、表关联、表语气几个小类,每个小类所包含的具体范围却又稍有不同。目前认可度最高的应该是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二、 韩国留学生对于副词“就”的习得顺序调查

1. 副词“就”的义项设定

根据各家学者对副词“就”的义项分类观点,本文在综合考虑了各家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副词“就”的七个基本义项。由于副词“就”在表关联这个义项中涉及一些关联词和关联句式,暂且不作为考查对象。因此,我们只选取了前六个义项作为考查对象,只考查意义,不考虑位置。

2. 调查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共两道大题,分别是判断题和完成句子。第一部分判断“就”的用法是否正确,其中每个义项设计三道题,共24道题。因为在义项3和义项6中又各自分成2个小类,所以各自有三道题。第二部分用副词“就”完成句子,每个题目给出问题,用副词“就”回答问题,或者给出一半语境,用副词“就”完成另一半句子,每个义项设计两道题,一共16道题。

由于副词“就”与“才”在某些义项上有相对立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常常进行成对教学,因而,在这些对立义项上分别设计了一个错误句子,需要把“就”改成“才”,以此来考查副词“就”在这些义项上的习得会不会受副词“才”的影响。

本次调查共选取了35名韩国留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分别为初级水平学生12名(相当于HSK1-3级水平)、中级水平学生11名(相当于HSK3-5级水平)、高级水平学生12名(相当于HSK5-6级水平)。

3. 结果分析

问卷共发出35份,收回35份,其中初级12份,中级11份,高级12份,回收率100%。

通过对问卷的题目进行分析整理,得到以下数据(其中将义项3和义项6数据合并统计):

根据所得数据不难看出,初级班的学生对义项2“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这个义项习得最好,对义项6“表示肯定或坚决的语气”这个义项习得最差;中级班的学生对义项1“表示很短时间内即将发生,相当于‘立刻‘马上”这个义项习得最好,对义项6“表示肯定或坚决的语气”这个义项习得最差;高级班的学生对义项2“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这个义项习得最好,对义项6“表示肯定或坚决的语气”这个义项习得最差。

总体看来,高级班的学生在“就”字各义项的习得中表现最好。所有学生对义项1“表示很短时间内发生”和义项2“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这两个义项习得普遍较好,对义项4“强调数量多少”和义项6“表示肯定或坚决的语气”这两个义项习得较差。特别是义项6“表示肯定或坚决的语气”这个义项,每个级别的学生都习得最差。

根据学生对调查题目中关于“就”和“才”的问题,虽然在这些对立义项上,学生的正确率很低,但是学生在改错时,将“就”改成“才”的却不是很多。因此在针对“就”与“才”相互对立义项的考查时,发现韩国留学生关于副词“就”的习得受“才”的影响并不明显。

因此,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确定的相对习得顺序是:义项2<义项1<义项5<义项3<义项4<义项6(“<”所表示的为优先习得)。

三、 韩国留学生副词“就”习得原因分析

1. 副词“就”在教材中的编排

在现如今使用的各类汉语教材中,《发展汉语》中直接出现副词“就”的情况并不多,但是涉及的义项在初级便已经出现了,中高级涉及与“就”相关的一些关联句式;在《博雅汉语》初级(Ⅰ、Ⅱ)和准中级(Ⅰ、Ⅱ)、《新实用汉语课本》初级(1、2、3、4)和《汉语教程》第一册(上、下)和第二册(上、下),这三部教材都已经基本涵盖了和副词“就”有关的语言点。但是,在各教材中,关于副词“就”的顺序安排却有一些差异。endprint

由于本次调查的学生使用的教材只有《发展汉语》,且《发展汉语》教材中对副词“就”义项的编排并不是很合理,其中对一些义项并没有做出正面的讲解,如“强调数量多少”、“强调动作发生得晚,用时长(‘就在时间词前)”等义项;对涉及的义项,如“强调说话人认为动作行为发生得早或快,事情容易做或进行得顺利”这个义项只是解释为“强调事情发生得早或快”,讲解得也很简单,并且不够全面。因此关于韩国留学生关于副词“就”习得顺序的调查的结论有一些不够客观。

2. 教师对副词“就”义项的不重视

虽然在《发展汉语》教材中,副词“就”的义项没有过多地作为重点语法进行编排,但是在一些文章或者练习中都会出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予以重视,而不是放任不管。而且在关于副词“就”义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地梳理,导致学生会对各个义项的理解和使用产生混乱。

3. 学生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在整理调查问卷中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初级水平的學生关于副词“就”的义项的习得的正确率高于一些中高级水平的学生。一方面是因为初级学生正在学习或者刚刚学习过相关的义项,对义项的使用还比较熟悉;另一方面是因为中高级学生没有对过往学习的内容给予重视,学着后面的丢着前面的,不及时进行复习,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很好地使用,甚至于已经遗忘。

四、 结语

在韩国留学生关于副词“就”的习得顺序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编排对学生语言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针对留学生的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仔细考虑。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关键人物,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也要能够把这些知识系统化,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使用率,让学生做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参考文献:

[1]曹金艳.留学生副词“才”和“就”的习得过程考查[D].北京语言大学,2007.

[2]蔡幸芳.副词“就”的义项设置及其在教材中的编排策略[D].复旦大学,2011.

[3]范立珂.副词“就”的语义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4]陆丙甫.副词“就”的义项分合问题[J].汉语学习,1984,(01):31-34.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作者简介:

刘红丽,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副词
The Wheels on the Bus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不可“望文生义“的英语副词
短句—副词+谓语
西夏语的副词子句
资阳话中的程度副词“蛮是”初探
谦敬副词“伏”“窃”的语法化过程及对比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