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2018-01-30杨颖

考试周刊 2017年77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措施体育教学

摘要: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家长老师的重视,社会各界也对校内体育活动增多了赞助,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往往因为运动不适等原因出现身体损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教学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来预防后期教学事故,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一、 引言

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中已经成为常态,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损伤状况,与运动的强度、项目、环境以及自身的身体素质相关,运动损伤一旦发生,轻者会影响正常的运动训练,减少运动寿命以及阻碍体育成绩的提升,重者将会引发生命危险。运动损伤对于体育日常爱好者而言会影响后续运动的连贯性,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对在校学生来讲则会影响学生的正常休息与学习生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提高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 体育教学中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 心理活动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为频繁的是由于内心活动对学生体育锻炼造成的影响,像心情失落、思想混乱等態度都会影响正常的体育活动,倘若学生在体育活动之前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也会导致身体的协调性降低,最终引起运动损伤。赛跑通常为学生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但由于跑步过程中的竞争心态,会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内心恐慌,一些心情起伏较大的学生可能会从心理到身体发生变化;跳高训练中学生的准备不够充分也会导致运动损伤,跳高活动中脚踝在起跳时需要发出很大力量,当学生产生退缩心理时会引起全身肌肉的松散,导致崴脚的现象发生。

(二) 场地设备

规范化的体育训练场地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关键,同时还需要经过安全检测的体育器材设备,场地和设备是直接影响学生运动安全的因素,比如在跑步活动中要确保场地的平整,在跳高训练中要稳固跳高支架,进行抛球练习时要设置不高的拦网装置。另外,设备的安全还包括学生的体育训练服装,体育课要尽量选择合适的运动服,保证服装可以满足学生的大幅度动作,在做一些与身体协调性相关的体育活动时能够保持最佳状态。

(三) 天气温度

与其他课程不同,体育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外进行,因此天气的好坏对教学效果影响极大,如果体育教学在雨天进行,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出现运动损伤,或者在淋雨后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并且雨天路滑,跑步或跳远训练都可能造成肌肉拉伤。当温度过高,天气较为炎热时进行体育教学则会引发中暑,甚至当学生在缺水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运动就会产生痉挛。

(四) 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应该贯穿于体育教学的所有环节,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与身体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体育锻炼,自觉调动身体的灵活性,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但由于班级人数众多,体育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系统准备活动时往往不能照顾到每一名同学,就会有学生因为懒散的习惯而忽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最终因为身心没有融入到体育学习的状态而产生运动关节损伤等状况。

三、 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

(一)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无论在体育课堂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居于首位,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妥善安排训练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依照顺序展开,加强学生的心理认同感,调动慢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最好的体育训练效果。在跑步练习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集体慢跑,之后再分小组训练,以女生整体比赛或小组竞赛的模式展开,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跳高训练中教师要对杆的高度逐步调节,防止学生因为害怕越杆而引起心理恐慌,致使在训练时出现身体损伤,像跨栏、掷铅球也是如此,不能盲目加大训练难度,要贴合学生日常的训练情况,照顾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态。

(二) 认真检查场地器材

在上体育课之前,教师要确保场地与使用器材的安全性,反复检查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地方,由于学校中的操场以及训练器材都采用循环使用的方式,难免会出现已损坏却没有上报的现象,因此在上课前要从根本上检查场地与器材的安全性,同时对学生的训练着装以及身体素质进行详细了解,避免因为客观因素导致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三) 积极展开准备活动

在体育课进行之前,教师要先对本节课展开大体规划,并根据上课内容要求学生做相应的准备活动,调动学生潜意识里的兴奋神经,转换生理及心理上的刻板情绪,特别在阴冷潮湿的季节更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才能正式开课,否则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比如在三级跳训练中,准备活动要包含单脚跳、双脚跳与跨步跳,把学生逐渐带到课堂情境中来,预防韧带拉伤。

(四) 科学选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不仅掌握在教师手中,还需要得到学生的整体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选择。首先,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领导能力不够,在安排不同学生的训练时间时经常会出现差异,空间与时间的距离分配不够合理,使其他学生受到来自训练学生的伤害,特别在抛掷铅球的训练中往往会出现类似现象,所以要针对不同的训练模式进行示范操作。其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还受到学生不同身体素质的阻碍,很多学生可能在某些体育项目中无法达到要求,却又因为心理原因难于开口,在教师不知情的条件下强迫自己训练,造成扭伤以及昏倒的情形,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一旦有脸色不佳的状况就要停止该学生的训练并询问情况,避免学生在课堂中由于过度坚持而出现运动损伤,继而对体育训练产生消极态度。

四、 结语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情况并不少见,但大部分都能够进行合理地预防,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训练,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王酉琦.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才智,2016,(36):164.

[2]窦可顺.体育教学运动损伤预防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6,(05):51-52.

[3]董甜甜.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搏击(武术科学),2015,(08):117-119.

[4]许望浩.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应对[J].赤子(上中旬),2014,(23):230.

作者简介:

杨颖,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体育教学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