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韩国语学习者冠形词形语尾偏误研究

2018-01-30高会敏

考试周刊 2017年77期

高会敏

摘要:本文以大连外国语大学68名中国韩国语学习者的初、中、高级阶段作文为语料,对学生学习韩国语冠形词形语尾“-使用过程中的偏误现象进行统计﹑分类,总结出冠形词形语尾的偏误类型,进而分析学习者在各阶段出现的偏误状况及其偏误原因。

关键词:中国韩国语学习者;冠形词形语尾;偏误类型;偏误研究

一、 引言

汉语和韩语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与汉语不同,韩语助词和词尾较为丰富。其中,義项丰富、形式多样的冠形词形语尾给学习韩语的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本文以大连外国语大学68名中国韩国语学习者的初、中、高级阶段作文为语料,通过调查冠形词形语尾“-的使用样态,总结出偏误类型,分析不同阶段韩语学习者的偏误现象及偏误原因,以帮助中国人更好地学习冠形词形语尾。

二、 偏误分析的理论依据

本文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偏误指的是二语习得者所使用的中介语与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个层面上。偏误是由于学习者尚未完全掌握目的语而产生的一种自己难以觉察的系统性、规律性错误。

(一) 偏误类型

本研究根据李正熙(2003),着重按照偏误的形态类型进行了分类考查,将冠形词形语尾偏误类型分为遗漏、换言、误加、形态、误代五类。遗漏是指学习者把应该要用的词漏掉的错误。换言偏误是指应该用冠形词形语尾的时候误用了连接词尾或名词形转成词尾出现的错误。误加是指学习者在不应该使用冠形词形语尾的时候却滥用。形态偏误是指学习者在应该使用冠形词形语尾的时候用了但是构成的定语形态在韩语中不存在所造成的错误。误代是指从冠形词形语尾的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适合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所造成的错误。

(二) 偏误原因

偏误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鲁建骥(1999),偏误的原因可归纳为:(1)母语的负迁移;(2)目的语的干扰;(3)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负迁移;(4)学习策略或交际策略的影响(如某知识点过渡泛化或回避使用较难语法等);(5)学习环境的影响(如教材编排不当或教师讲解不充分等)。本研究将结合以上偏误成因进行冠形词形语尾偏误分析。

三、 语料的选取

本研究以大连外国语大学韩国语专业68名学生在校期间的544篇(每人8篇)考试作文为语料。为研究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冠形词形语尾的掌握情况,本文按照学生的学习时间将韩语学习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即一年级为初级,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为中级,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为高级阶段。因为中国四年制本科韩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一般为一年即1、2学期;学生需要学习两年才能达到中级水平,通常在3、4、5学期通过中级韩国语等级能力考试;毕业前通过高级韩国语等级能力考试。

四、 冠形词形语尾偏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不同偏误类型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误代偏误的偏误率为53.4%,居首位。

形态偏误的偏误率在初·中·高级阶段,都出现了相对较高的比率。

(五) 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的偏误率占最大比重,为53.4%。中级的误代偏误率高于初级,到高级阶段,误代偏误率逐渐减少。中级误代比率高的原因可以理解为,到中级阶段,虽然掌握了各种冠形词形语尾等韩语知识,但由于对时制、相、叙法等语法要素的混淆或对固定表现的认识不足产生的偏误有很多。

从表1来看,误代偏误的偏误率比其他偏误类型高出很多。各冠形词形语尾间的误代偏误情况较为复杂,今后有必要对误代偏误进行详细分析。

五、 结语

本文从偏误分析理论的角度出发,以学习者的作文为语料,总结出冠形词形语尾的偏误类型及原因。虽然此研究在资料的选定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但仍希望本文能够对韩国语教育科学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峰子.白峰子韩国语语法词典[Z].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2]崔美敬.韩汉定语对比以及韩国学生的汉语定语的偏误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鲁洛彤.韩国语定语语尾的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1.

[4]李翊燮.韩国语语言学通论[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166-169.

[5]李正熙.韩语学习者的偏误研究[M].韩国:博而深出版社,2002:146.

[6]韦旭升,许东振.新编韩语实用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