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生活化教法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认识

2018-01-30钟敏光丘美华

考试周刊 2017年77期
关键词:教学探讨提高效率生活化

钟敏光 丘美华

摘要:数学课程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时代的基础。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着成绩提高慢、学习效率低等问题。为此,怎样提高其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成为目前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结合小学数学知识教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被搬入了小学课堂上,为解困小学生的学习现状提供了有效地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提高效率;教学探讨

一、 引言

為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与应用能力,数学学习功不可没。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关系,其性格正处于天真活泼的阶段,一些数学知识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抵触情绪,想提高数学成绩可能性不大。文章探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数学的生活环境、生活体验,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素材,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素材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 创设生活背景,解惑数学学习意义

基于年龄与阅历的不足,小学数学部分知识存在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焦躁、担心的心理,进而产生抵触、厌烦的心理,最终必然影响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为此,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将生活场景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背景,将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活背景中,提高学生认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教学中,对于长度单位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但是本课知识是今后分米、毫米、千米知识学习的基础。一些学生由于贪玩好动而对于本课内容显得兴趣淡薄,影响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扭转这一现状,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导入关于厘米和米的相关图片。在课件图片中将这些长度同班上同学、书本、铅笔、课桌进行实地比较,基于直观的图片可以降低学生对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的认识,减轻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米、厘米的长度感觉,利于迁移这部分知识的运用。教师还要适当地给予有效的引导语言,“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有趣的比身高游戏都知道了厘米和米的区别,大家想一想:这节课的知识是不是很重要呢?我们学习好数学知识是不是可以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那么大家是不是需要认真地学习并以运用数学知识呢?”这里通过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认识米、厘米的参照物,能有效地减轻直接理解本节知识的难度,教师在创设比高游戏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厘米和米的有效区别认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比高游戏中,能愉快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有趣生动的,从而解惑数学学习的意义。

三、 嫁接生活问题,提升数学分析能力

数学知识学习除了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迁移运用,运用于生活实际,而生活实际运用是检验学生数学逻辑与分析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需要在这一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活问题,或者将生活问题嫁接到每一课数学知识中,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思考问题,从现实生活角度看数学问题,这样势必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况与数学理论问题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终有效分析数学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的《公倍数与公因数》教学中,这部分知识逻辑思维较强,不是简单的计算学习,从教多来看,很多学生掌握不佳。教师不妨将这部分知识嫁接在现实生活中,创设于此内容相关的生活方面的实际运用题让学生们进行练习,使学生通过有趣的“生活难题”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公倍数与公因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咱们班级的小明和小红步测沙滩上一个圆形食品摊一周的长度,小红的每步约长54厘米,而小明每步却有72厘米,两人的脚印重合多次,因此食品摊周围留下了60个脚印,现在请大家进行计算,这个食品摊的一周有多长呢?”学生们对这个与自己生活距离近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计算得出二人步长的公倍数为216厘米,进而求出了二人共有重复的脚印10个,得出此食品摊的周长为21.6米。再如“在800米的圆形花园布置彩旗,从起点开始原来间隔20米插一面彩旗,现在改为间隔16米插一面彩旗。如果起点的那面彩旗不移动。请问在这次改动中有哪几面彩旗是不需要移动的?……”诸如此类的生活化的例题可以多列举一些,通过这些生活化的练习加强他们对公倍数与公因数的理解。

四、 还原生活真实,提升数学学习思维

数学生活化教学是践行新课改思想的直接体现,纵观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以解题思路狭窄、学习效率低为主,其主要的表现为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理解程度不够,对知识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数学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认真反思,教师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将学生的问题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从教学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高年级分数混合运算专题知识中,由于本课知识是之前数学计算的综合运用,这部分知识也是学生解题练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除了与学生的马虎有关以外还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具有一定的联系。面对此类现象,教师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此类应用题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基础上,扩宽了自己的学习思维,让自己灵活掌握计算步骤的真正意义所在。如“例题2.学校要为我们翻修校园的400米体育跑道,修路的叔叔们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二分之一,第二天由于下午下雨而修了全长的四分之一,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完呢?”典型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生活化的应用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兴趣,而且让学生们很快便列出了算式“400-400×12-400×14=?”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教师可以进行启发性引导“同学们,如果我们不去先计算乘法,而是按顺序计算,那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有效地引导可以起到顿悟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们理解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意义,提升了数学学习的思维。

五、 小结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素材或者作为生活背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生活化教学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待于教师长期的不懈努力,更是教师负责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徐建飞.一切真知来源于生活——浅谈如何使数学生活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5).

[2]陈启平,胡延进.运用鲜活素材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J].湖北教育,2005,(09).

[3]荀为君.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9).

作者简介:

钟敏光,教师,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丘美华,教师,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都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探讨提高效率生活化
瞄准目标,精细练习,提高效率
瞄准目标,精细复习,提高效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剖析错因 提高效率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提高效率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