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音乐欣赏课堂的重要性与教学创新

2018-01-30夏宇环

考试周刊 2017年78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创新中职教育

摘 要:随着应试教育的愈演愈烈,家长和老师逐渐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文化课程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的口号早已经抛之脑后。尤其像音乐欣赏这样的辅助学科早已经失去其本身应有的意义与存在的位置。而音乐欣赏课则占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德育”“美育”“劳育”三项之多。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的修养和内涵,这可谓“德育”;用心地聆听音乐还可以培养人们乐观的心态,以及积极开放的审美心态,这可谓“美育”;倾听音乐的同时可以了解、学习乐器,对音乐做多样的接触,这可谓“劳育”。然而很多学校已经完全将音乐欣赏课当做自习课,给学生写作业,甚至在期中期末时候被主科老师占用来讲课,即使上了音乐欣赏课,教师也只是放一些CD,给学生听几首著名曲目之类的,不能深刻地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仿佛让明珠蒙上了尘土。从而忽略了音乐欣赏课这类副科的价值和重要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和课堂创新。

关键词:音乐欣赏;中职教育;教学创新

一、 加强学科重视程度

音乐从古至今都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既然被加入了学校课程,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作为教育方面来说,音乐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感知美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欣赏音乐的時候,我们会在脑海中塑造出所听音乐的完整形象,这种形象由倾听者主观操控着,所以,虽然每个人所听到的音乐是一样的,但是他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是不同的,这就是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感知都是不一样的。能够时常静下心来聆听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

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音乐的美育功能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这方面普及的教育,给他们补上一课……使得这批跨世纪的青年知识分子能够有这方面必要的修养……”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意境,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令人们在聆听音乐时体验到音乐的快感。

科学家福里奇曾经指出“感情上音乐带给人快感,近似于创造思维活动带给人的快感,而适当的音乐能够帮助造成适合于创造思维的情绪”。感情上的体验往往能更好地激发人内心的情感,使人们的思维更加开阔,提高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 讲课方式有新意

音乐是一门灵活多变的艺术,其教学形式也不应该是中规中矩的,我们应当在教学方式上下工夫,引进新的课堂理念。音乐欣赏的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掌握课堂节奏,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在对音乐的优劣选择上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要欣赏一些高雅、健康的音乐,对于那些格调不高、大喊大叫的音乐应当坚决摒弃。

在音乐欣赏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曲调欢快、朗朗上口的音乐,不仅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身心的疲劳,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跟着节奏轻哼音乐,然后可以带领学生齐唱歌曲,亲身体会歌曲的美妙意境,让学生在更深的层次领悟音乐的内涵意义,而不是仅拘泥于表面的音乐表面旋律的美好。

还可以让一些对音乐比较有兴趣的同学走上讲台来为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音乐知识,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唱歌。音乐在古今中外千百年的传承里不仅仅是曲调旋律上的表达,更进一步地转化出了多种多样的乐器,进而衍生出舞蹈、美术等意境相通的多重表达情感的方式。

最好可以加开美术、舞蹈等兴趣课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感兴趣的事物加以了解,从而达到多方位的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全面地了解音乐的发展与演变,我们可以在大型教室里布置乐器,带领学生了解与学习简单乐器,感受音乐多样的趣味与美妙。介绍古典音乐的发展与形成,还有现在流行音乐的形成过程。还可以教学生用简单的乐器演奏当下流行的曲目,让学生不再觉得音乐欣赏课是枯燥乏味的。

适当地组织一些有趣味的音乐小游戏,让学生边玩儿边了解乐理方面的知识。兴趣浓厚的同学可以尝试独唱歌曲,深入学习乐理知识,以培养健康乐观的心态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如制作微课、音乐游戏的APP、问卷星APP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音乐创作,对优秀的作品,高雅的音乐做出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使音乐欣赏课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发展。

三、 音乐欣赏对学生情感素质的提高

学校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地方。正可谓“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缺一不可,此处“育人”育的是人的性情品德,修养与内涵。作为一个人,无论他的学识有多么的高深,见解有多么的专业,他的思想素质、情商修养不够高,便算不得完整。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内涵素质的培养是有多么的重要了。

从古至今,音乐都是人们用来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可以称之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当前社会环境将学习的重心大部分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完全忽略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情感素质方面产生巨大的缺失,这种缺失在学生脱离学校,步入社会以后是更难以弥补的。

全面有效地上好音乐欣赏这门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创造新型人才进行更全面的培养与发展,多角度入手,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也注重情感素质的教育,让新生代的青年更健全。

四、 布置周作业

很多老师认为音乐欣赏课程没有留作业的必要,留作业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当然,音乐作为辅助课程是没有必要每天都留作业的,一来会影响其他科目的作业效率,二来也没有那么多作业好留。但是老师让学生在周六周日学习疲劳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聆听一首古典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流淌过心底的感受,如同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

或者尝试着学习一种简单乐器,不仅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也会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更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有音乐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学习创作乐曲,逐渐用音乐来抒发内心的感受,以音乐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用音乐诉说自己的心声,更将音乐文化以自己的形式传承下去。

五、 结束语

音乐是人类对情感的宣泄,对自然的感受,对美好的向往,对英雄的赞歌,对灰暗的讽刺,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出不同的音乐,却都是直击心灵的旋律。音乐对人的影响至深至远,古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今有无数后辈追寻音乐之美。

本文简单阐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音乐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开阔眼界、提升素质修养的必要性,同时对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模式做了进一步创新,加强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音乐教育对现在年轻人的素质、涵养、审美、创造力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及时认识到音乐素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抓紧时间,将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落到实处,将历史传承下来的美好艺术继续传承下去,为发展中的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完善的高素质型人才,为今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上仅为个人见解与建议,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将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做更多有益教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雪石,胡向阳.音乐欣赏教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兰革.浅谈音乐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150.

[4]赵艺琳.浅谈新时期中职学生的音乐欣赏[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09,(16):52.

[5]黄鹭璐.对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1):52-53.

[6]孟建伟.教育与幸福——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2010,(2):28-33.

作者简介:夏宇环,吉林省吉林市,吉林信息工程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教学创新中职教育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