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8-01-30窦文彤
摘 要:把互动式教学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通过多年的尝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找对、找准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才能使对策更有针对性,使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更具实效。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互动教学;问题;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涉及的经济、哲学、政治学等内容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教师的讲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那种说教式的讲解有时会事倍功半。互动式教学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变“听话”为“对话”,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人格参与进来,通过讨论甚至争论相互交流,创造性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与学不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一种以互动为外在表现,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的统一体。通过本人四年来的教学实践,采用全部或部分时段对话和讨论(一般为分小组讨论)方式的课堂约占全部授课学时的60%左右,通过课后访谈,并对比考试成绩,发现互动式教学是有效的。但在实施思想政治课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一、 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简单互动——局限于课本知识和内容是普遍现象
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在授课时都比较喜欢应用课本上的案例,因为相对来说简单方便快捷,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之后,直接回答书中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形成简单的互动。如《政治生活》一书中,讲到“民主选举”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程开始直接让学生阅读“探究与共享”部分,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最终自觉分辨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之间、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教材中的案例诚然是十分贴合教材内容的,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的作用,但是教学过程显得呆板无味,学生兴趣不高。
(二) 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学生的思维打不开
形式上的互动不难实现,但如果互动的内容缺乏新意,对学生来说就丧失了吸引力,学生的思维也呈现僵化状态。在近几年课堂教学比较流行的高效课堂、翻转课堂的运用中,有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内涵,把思想政治课上成了一堂辩论课或者是讨论课。整堂课下来,看起来热热闹闹,但课下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考查或者课程测验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就教材知识深度来说,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如果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效果的提高是没有好处可言的。如《哲学生活》一书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遥远,学生如果不经教师辅导很难去理解那些抽象的哲学概念。在讲到“世界的物质性”内容时,仅仅就“世界为什么是物质的”这一问题,学生就可以讨论很久,最后可能也摸不到头绪。
(三) 主体倒置——以教师为主的偏心互动式教学是主流
思想政治課互动式教学本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教师为主的有限互动。有的教师不爱用多媒体教学,从头讲到尾,整堂课只依靠几个单薄的封闭式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在课堂各个环节中设置了多个问题,但是对于每个问题抛出后,会得到学生怎样的回答,教师又如何给予反馈,这些问题在课前都没有准备,最后只能尽量不与或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一切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四) 偏离主题——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控制使互动场景热烈而与教学内容相悖
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要让互动完全自由发挥。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且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他们愿意把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拿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互动教学正好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将话题引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此时,如果教师不马上进行引导和控制,就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使学生本该在课堂学习的东西没有学到,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
(五) 缺乏反思——缺少评估与反馈的互动式教学无法发现问题
没有反思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评估与反馈是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改进和教学效果提高的必然途径,评估和反馈的交叉进行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反思,优化方案,改进方法,提高效果,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有的教师缺乏与学生有关于教学评估和反馈方面的互动,甚至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不够了解,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透课堂上的知识点,对哪些知识点一知半解,哪些知识点完全没有听懂,教师都不了解,这于教师自身发展和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果提高是无益的。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有它特殊的德育目标,是否有效实现很难考证。
二、 思想政治课互动式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确立师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观念
在现代教育观念中,明确了教学活动的多向互动性,也就是说,教与学不再是一种单向的传递,而是二者统一起来,交互作用,并通过这种作用完成教学目标。确立师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观念,从教师方面来讲,教师不是专家,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换角色,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实现师生间高度的信任、尊重和诚实相待。教与学的统一,最终要落实到“学”上,要以学生学到知识为终极目标,所以,必须要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共同参与。从学生方面讲,要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逐步寻找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善于思考,敢于对知识产生质疑,培养学科兴趣。
(二) 培养学生多维思辨的互动式思维
高中时期正是学生思考辨析能力的初步形成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缜密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方式,努力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在互动设计时,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他们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教师的提问要采用递进方式,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突出层次感和逻辑性;教师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和创新点,及时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用新途径新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形成多维思辨的互动式思维。endprint
(三) 建立学生客观反馈的互动式机制
教学评价反馈客观上表现为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的课上、课下沟通交流。获取反馈的方法有多种,如问卷调查法、网络收集法、座谈讨论法等等。其中,“一分钟试卷”法属于问卷调查法的一种,是由美国学者帕曲卡·克罗斯(Patrica Cross)与汤姆·安吉洛(Tom Angelo)在1993年所著的《课堂评价方法全体教员手册》最早提出的,如今已广泛用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中。“一分钟试卷”法在形式、内容和目标上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简要地说,就是合理设计问卷内容、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调查结果的处理,并以此来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教材中的“文化对人的影响”内容时,在课程一开始时要求学生写出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对于本课的知识点中不太好理解的部分,在下课铃响之前要求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学到的本课最重要的知识点或理解最不清晰的地方,以此作为本课内容中给予教师的反馈。教师在看过学生所写的内容之后,会更容易全面掌控学生对于全课知识的把控程度,以及对于教师授课方式的接受程度,在下一节课进行改进并给予学生必要的讲解。
(四) 开展师生情感融合的互动式交流
思想政治课因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并不被大多数学生所喜爱,但它深厚的人文气息和时政特点,也使互动式教学的实行成为可能。这种方式便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为课堂互动营造和谐环境。
1. 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教师应发挥“教”的主导作用,定位自己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实现师生间高度的信任、尊重和诚实相待。要科学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把互动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创造出一个学生喜爱的民主气氛浓厚的课堂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技巧和教学设计,尽量多地实行“鼓励式教育”,以德服人,一碗水端平,不偏心任何学生。
2. 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家罗杰斯(Rogers,C.R.)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实现的趋向,这种趋向性的动能是生命所固有的。人类为了趋近于理想自我,就需要不断接近和保留那些符合自我实现趋向的经验,避开和消除那些抵触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师生之间只要能够在课间和课后相互关怀,思想上进行碰撞和交流,便能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五) 培养双方耐心倾听的互动式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倾听大多是学生的事。当前高中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段,对待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大部分同学有表达的欲望,有一些学生会在课上打断老师的话或者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时候教师不要过于反感,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他们的想法,引导学生去倾听。
例如,在进行《经济生活》中《征税与税收》一课的讲授时,讲到税收的含义教师可以提出“既然税收是由国家征收的,那么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征税的国家呢?”這样的问题。先给出学生时间来思考,不管学生回答有还是没有,都要认真倾听,最后给出正确的答案。
(六) 丰富课堂生动多样的互动式设计
1. 合理利用合作学习
人的集体意识与生俱来,因此合作是一种客观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块式互动学习。这就等于为生生互动提供了一个途径,让学生们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有效沟通,最终达成共识(或留有疑问),再由教师进行统一总结归纳(或答疑解惑)。比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同学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模块式学习,实现生生互动多于师生互动。一组同学负责“联系的普遍性”模块,二组同学负责“联系的客观性”模块,三组同学负责“联系的多样性”模块。当课堂进行到某一模块时,由该组同学委派代表到讲台前方进行讲解,陈述自己小组组员在课前就该模块的重难点理解所做的分析。最后,留出时间给各个小组交流讨论用,教师在其中予以指导并及时地纠偏。
2. 采用多种可行的方式进行互动
多样性意味着开放与包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互动设计。可以适当地引用历史事件或典故、近期发生的有代表性事件或报刊杂志上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一些经典电影电视片段等丰富互动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教授《文化生活》一书中的《世界文化多样性》时,采取引用电影简介和片段、历史故事、世界各地的风景照片、中国不同地域的不同地方戏剧文化照片等内容,让课堂变得活跃,创造良好的课堂效果。
3. 利用拓展课丰富互动内容和形式
尽管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思想政治课依然可以适度地进行一些拓展课,如教师每月集中两节课组织学生上拓展活动课,以课堂辩论会的形式展开互动式教学。在进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章节的讲解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平”的含义,可以利用一整堂课的时间或者一堂课中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一组学生持“公平就是没有差别”的观点,另一组持“公平一定要有差别”的观点,互相抒发观点,为本组的论点辩护。通过辩论而产生的双方自由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拓展活动也可以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比如要求学生在课下到社区做义工和志愿者,为居民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林远辉.美国课堂“一分钟试卷”法教学意义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06.
[2]李轶芳.本体论视界中的交往教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大均,吕达.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Gao P Y. Using Personalized Education to Take the Place of Standardized Education[J].Jornal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udies,2014,2(2).
作者简介:窦文彤,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市第四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