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30陈媛
摘 要:数学是小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以及大学理工科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数学的理论性比较强,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学学习;教学情境;教学效率
数学在学科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语文等人文学科不同,是一门理论性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科,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度比较高的课程,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能够灵活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处理,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数学学习的枯燥性。
一、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尽管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小学数学学习中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使用的信息技术有待更新;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有限;教师对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和方法有限;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难以吸引学生;受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影响,奥数等数学兴趣班等热度不减,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更难以轻松地投入学习。
二、 创设有效的情景,加强数学学习效果
数学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教学情境的有效运用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解决目前数学教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具体可以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教学情境以及按照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地发挥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作用,下文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1. 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所有的学科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内容的提炼与高度概括,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科也不例外。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生活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的数学知识是很抽象枯燥的,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就变得更加立体与具体了,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变得比较容易。因此教师应当对生活中发生的数学问题进行充分的挖掘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对数学课程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也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题。《认识图形》、《钟面的认识》等课程在生活中都能找到相关的影子,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图形,桌子、杯子、镜子等,教师可以在实际的生活中寻找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从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寻找数学现象以及与数学有关联的场景,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有数学学习价值的素材,最简单的例如学生每天要穿的衣服上纽扣的颜色、大小和形状以及数量等,学生在买饭或者购买文具用品时需要用到的数学简单运算等,又或者通过计算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来决定应当什么时间出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方式。
2.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学科理论知识是枯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对物体的形体进行认识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我们生活中存在哪些物体的形体,例如黑板就是长方形的,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学生很容易能够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和现象,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增加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感悟。例如书本是长方形的,地球仪等是球形的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经验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把教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可感,增加学生的感悟,发现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意义。又如在学习重量单位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体重以及生活中一只鸡蛋有多重,我们的数学教材有多重,以及从家到学校大概有多远的距离等,在具体的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的意义从而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按照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创设教学情境
按照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回归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教学,把枯燥的理论性比较强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體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学习的兴趣,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模拟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感受中主动学习感受数学的具体运用。
例如在学完人民币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一次小小商店的模拟活动,并结合购物中的数学问题等,让学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意义。在学习了钟表的相关知识以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提高时间概念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以抽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在学习过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在理论性比较强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形成感性的数学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控,能够灵活地处理教材,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教学情境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但是也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能够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在理论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利用生活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与数学现象,学会积极地探索数学问题,享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慧.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1):187-188.
[2]李海芳.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学文摘,2016(4).
[3]孙更,孙锐.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6(11):00038-00038.
作者简介:陈媛,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关第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