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努力用好“读”的常规武器
2018-01-30杨可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挥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读”这个常规武器,引导学生吸收文字信息,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所斩获。
关键词:阅读教学;一课多读;启示
【案例背景】
学校倡导语文阅读教学实行读写结合训练,安排教研组活动,公推某老师执教了一节读写结合的公开课——《广玉兰》。本课教者的教学思路为:“整体感知,体会旺盛生命力;通过描写,体会写作手法;学生习作,反馈分析点评。”按照这样的三个步骤入手,设计教学环节,解读文本。本课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广玉兰的花形刻画,让学生体会到广玉兰的旺盛生命力。同时,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和体会作者的这种描写方法,让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再通过对开过的广玉兰观察,让学生切实感受广玉兰顽强的生命力。
【案例步骤】
一、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广玉兰》的第一课时,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一课时我们主要了解了广玉兰的什么特点呢?
生: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广玉兰去感受广玉兰的旺盛生命力吧。
二、 学习3~5自然段,体会旺盛生命力
师:请读读3~5自然段,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展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
生:(作者描写了)花和叶。
师:轻声朗读第3小节,画出描写广玉兰生命力旺盛的句子。
师:第3自然段有一句总结的句子,能找出来吗?
生:“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师:(板书:数世同堂)什么叫“数世同堂”?
生:同堂就是长在同一棵树上,生长着不同生长期的花蕾、花朵和种子。
师:对!但“同堂”原是指人家一个家庭的堂屋中,居住着几代辈分的人,比如:一家人有祖、父、子、孙四代,就叫做四世同堂。本文借指一棵广玉兰树上,开着不同花期的花蕾、花朵和种子。那么,什么叫数世呢?生:许多种形态。
生:有含羞待放的、有刚刚绽放的、有盛开的、有凋谢的。
师:在这四种形态中,作者用了怎样的方法,把广玉兰的形态特点表现出来呢?
(生思考,批注)
师:写了广玉兰什么特点?选择一种说说。
生:“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写出了广玉兰的姿态优美。”
师:齐读这一句,请读出广玉兰的姿态优美。
生:“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这写出了广玉兰的香气。”
师:这句中没有一个“香”字,那么你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有几只小蜜蜂迫不及待地钻进花朵去了”。
师:在这段文字中,没有出现一个“香”字,但是香味却无处不在!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侧面描写、侧面烘托。
师:对,不是正面写有多香,而是从蜜蜂的活动反映香气四溢。体会不错!请齐读这一句,读出花香味。
生:“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体现了广玉兰洁白柔嫩的特点。从婴儿的笑脸能够看出来。
师:齐读这一句,读出洁白柔嫩。
生:“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细珠似的小颗粒写出了种子。
师:这一句给我们更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生:带来了希望、生机勃勃、旺盛的生命力。
师:为什么作者能把这段文字写得如此具体呢?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侧面烘托、首尾呼应等手法。
师:小结一下。我们写植物时可以借鉴本课写法上的特色,运用描写形态、颜色、气味、给人的感受,运用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安排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首尾呼应等方法。学了就要用,读了别人的文章,就要自己动笔学着运用,写出我们自己的植物观察对象,也要注意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
三、 课堂小练笔
(出示:荷花图)安排学生运用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种植物——荷花。
然后安排学生读文、反馈,并作出教学总结。
【案例反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流行的“读写结合”具体该怎样实施?在观摩了某老师的这堂《广玉兰》的读写结合课后,我对如何认识和运用读写结合教法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1. 用好“读”的常规武器。
“读”是一种课堂常规武器,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读”这个常规武器,引导学生吸收文字信息,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所斩获。如何去运用好“读”也是很有讲究的。某老师的这节课,采用了一个一个花形分讲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对每种形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较为细腻。但是这样解读教材,容易使文章支离破碎,削弱整体感,以至于问题过多过杂。因此,教学设问很重要,问题需要整体设计。在该班学生的基础情况下,容易使得课堂出现冷场,此时就应该好好地应用起“读”这个常规武器。组织学生反复多读课文,在阅读训练中往往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变换形式引导一课多读。
安排学生多读课文,不是无所用心地重复阅读的单调行为,而是引导他们有所探索研究。在同样的内容面前,掺和读者不同的思考重心,变化关注的不同追求。观摩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结合该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抓住第三自然段作为重点内容,我试图为这一课设计出针对性的“三读三问”:一读第三自然段,问写作的段落结构,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段落整体结构。二读第三自然段,问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花朵,体察写法上言之有序。三读第三自然段,问本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生命力旺盛的。这下就可以让孩子言之有序地去介绍各种花期,以表现花儿旺盛生命力了。读只是手段,用什么方法是很重要的。读时要有目的,不能盲目地读。组织读也要考虑和选择方式,是自由读、默读、师生分角色读,还是生生分角色读……这些都是需要讲究教法依据的。
总之,读写结合,阅读教学就要注重用好“读”这个常规武器。这既是对我们语文教学优秀传统的回归,也是现时代有百利而无一害语文教法的创新!
作者简介:
杨可,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