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8-01-30葛长利
摘要:本文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对于课程要求不同,对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岗位能力和知识能力的进步。
关键词: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改革
一、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并集知识性、技能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网络、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方面的知识和相关软件的操作能力。本门课原来一直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做”的被动教学模式,一节课上完只是把老师讲的内容和练习题做了一遍,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笔者结合多年讲授这门课的实践经验和对于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的模式研究,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根据企业的任务开发出相应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式。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磨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学习的态度。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其实施的流程如下:
1. 明确项目任务:老师提出任务,分配小组,确定组长人选。
2. 制订计划:小组长和组员制订计划,分解任务。
3. 实施计划: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教师巡视检查。
4. 检查评估: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5. 学生总结:根据操作过程,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三、 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一) 教学项目的选定
1. 课程内容的选取
在对课程的内容选择时,可以通过走访和调研校企合作单位和其他相关企业,根据本门课程在工作岗位中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按照“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在内容选取时以理论知识为辅,应用性知识为主。以长春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该门课程所包括的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因特网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应用等。根据不同专业对于岗位能力的要求不同,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侧重点就不一样。例如:汽车销售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重点在于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这三方面。例如:计算机网络专业则比较侧重于计算机硬件组装和操作系统安装的内容。
2.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Office软件使用能力的劳动者。
3. 教学任务的分解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为5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学习情境一计算机组装和网络基础;学习情境二操作系统操作;学习情境三文字处理软件;学习情境四电子表格软件;学习情境五演示文稿软件。学习情境一分为任务一认识硬件、任务二计算机组装、任务三操作系统安装、任务四网络设置;学习情境二分为任务一认识操作系统、任务二操作系统设置、任务三操作系统基本操作、任务四操作系统高级操作;学习情境三文字处理分为任务一认识Word、任务二Word基本操作、任务三Word设计、任务四Word综合;学习情境四电子表格分为任务一认识Excel、任务二Excel基本操作、任务三Excel函数应用、任务四Excel综合;学习情境五演示文稿分为任务一认识Powpoint、任务二Powpoint基本操作、任务三 Powpoint 设计、任务四Powpoint综合。
(二) 任务的实施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实施项目化教学全过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
1. 提出任务,根据岗位能力设计的任务,在课程设计中导入任务。
2. 自主学习,以往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现在则是由教师根据任务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小组协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解决问题,学生讲解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5. 总结巩固,学生总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为主,案例分析法和分组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种既重视技能,又重视理论知识的课程,在学习中,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完善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知识点穿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案例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和技能;分组讨论法主要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协作完成任务,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
(三)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1. 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核采用多态模式。我们把考核成绩分配分为两部分:形成性考核+期末考核。
2. 形成性考核(70%)
平时考核(30%):学习态度(30%)+问题回答(40%)+实训表现(30%),培养职业道德和素养。
3. 任务考核(40%):每次实践成绩包括小组评测(25%)+小组互评(25%)+教師评价(50%),培养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4. 期末考核(30%)
针对专业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及技能进行操作考核。
参考文献:
[1]俞永飞,郑湘辉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06.
[2]傅连仲编.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07.
作者简介:
葛长利,吉林省长春市,长春职业技术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