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2018-01-30宋泳柯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效课堂的要求更高。从而出现了一种叫做“微课”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师借助多媒体,精心设计、录制而成的教学微课程,它就像一个“自助餐厅”,学生可以从中尽情挑选,各取所需,既兼顾到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切实的提高了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性
“微课”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让学生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关键内容。它还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资源,无论是在课程学习中還是课后的复习,都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概念和一些有难度却要求掌握的技能。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的主题上,减少了学生分神的机会。且由学生自主播放,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随地查看老师的内容。基于微课的特点有以下体会:
一、 微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把微课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活泼。教师作为学生智慧的引领者,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学生才能乐学、好学,教师才能事半功倍。因而“微课”学习是将常态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高效自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例如:一年级上册《九加几》这节课中,以兔八哥过生日,叮当猫和小狗都把胡萝卜送给它作为主线,叮当猫送给兔八哥9根胡萝卜,小狗送给兔八哥3根胡萝卜,这时兔八哥犯了迷糊,究竟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呢?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不仅看到文字,还能听到诙谐的声音,其学习效果比教师干巴巴讲解要好很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 微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利用“微课”,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让学生自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抽签,这样不仅让一些平时胆子小的学生能在小组中大胆地展示自己,而且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的效果是其他方法无法相比的。
如《秒的认识》这节课,在讲解1分=60秒这一教学中,利用微课制作出分针转一圈的这一活动,让学生自主观察体会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通过演示1分=60秒的过程来讲解。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让课堂更高效。
三、 微课程有利于夯实课前预习,构建高效课堂
1. 重视课前预习
预习的好处和作用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怎么进行课前预习就不知道,大部分的学生只会在书上找结论性的东西,没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预习了等于没有预习,感觉好像都会了,实际上却不然。而微课相当于让学生带着一个教师回家,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起点高了,课堂教学就更针对性和高效性。
2. 重视课初的兴趣启发
兴趣与学习效果往往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实现高效课堂。但课上激趣占用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课前激趣又占用了老师的休息时间,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而在家里运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学生一旦被故事吸引,就能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 “微课”有利于延长课堂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当学生在课后或回家做练习时遇到某种困难,学生无法完全记住老师所讲的所有知识,而家长又不了解教师所讲的教学过程,从而对孩子的辅导就不能达到精而准,费时费力。这时“微课”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整合,让学生随时进行点播学习,学习的过程中配有图片、文字、语言,简洁幽默,也可以小故事的形式出现,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温故而知新,有利于家长了解学校教学的一些情况。
五、 “微课”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
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途径,一堂优秀的微课,从内容选择、书写教案、制作课件、语言语态等方面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做到恰到其分。会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制作出来,让学生学得更容易,更有兴趣,让课堂更高效。它也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也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心技术的整合能力。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开启着教育的“微时代”。它是新时代教学的另一个方向性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出现让教师拥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和探索的舞台,让我们在课堂上充满自信、成就感倍增,从而更加热爱这份职业。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2]胡铁山.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04.
[3]黄烨.“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J].科技风,2013,10.
作者简介:
宋泳柯,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武汉为明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