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闲散青少年问题的文献研究述评
2018-01-30苏雷
摘 要:闲散青少年在过去几年中备受学界关注。本文尝试从犯罪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等角度,梳理过往关于闲散青少年的相关研究,全面了解闲散青少年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已往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可能的突破方向。
关键词:闲散青少年;增权;抗逆力
本文认为闲散青少年是指15至25周岁的因各种原因不在学校、没有就业并且缺少家庭监管的青少年。他们习惯上被人们称为闲散青少年、流浪青少年、不良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社会青年、社区青少年等等。
一、 相关研究梳理
目前来看,国内对于闲散青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现状调查、群体特征描述、形成原因分析、帮扶教育、社会政策研究以及闲散青少年的犯罪社会化等方面。同时,很多学者也分别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闲散青少年进行了全面地解析,如犯罪学、教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政策等等。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关于闲散青少年犯罪学的研究较多,也有很长时间的历史,这与中国现阶段的政治方向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国情有着紧密的关系。如从犯罪学的学科特点出发,以社会排斥、社群隔离、污名化为研究视角(屈琦2010,庞岩2013),深入地分析了闲散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角色定位等方面背后隐藏的行动逻辑、文化影响和社会机制。张志祥(2012)从社会学的角度,全面描述了闲散青少年的群体性特征,“不在学、不在业、不在管”的生活状态,并且指出了群体性特征形成的社会原因。闲散青少年的帮扶教育和社会化管理(高海虹2011,张权2013),也是学界一直关注的焦点,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刺激需求、扩大服务的有效供给来解决闲散青少年帮扶项目覆盖率低的问题,同时也深刻地指出,预防为先是解决闲散青少年问题的根本路径,重视权利是解决闲散青少年问题的逻辑起点,文化善治是解决闲散青少年问题的有效手段,综合治理是解决闲散青少年问题的必然选择。权福军(2013)分别从社会政策和研究方法的角度全面分析闲散青少年的发展性社会政策取向,提出口述史的研究方法,为闲散青少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研究视角。伴随着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的专业研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闲散青少年(任云霞2012,张荣2012,张鑫2013)。目前,社会工作对闲散青少年的研究,多集中在实务研究中,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个案分析、小组活动策划等方式收集和分析资料,并提出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路径和模式。
二、 对增权理论的解读
增权理论(Empowerment Theory)最早在西方政治学界被提出,用来解决种族问题、关注黑人发展而提出,其后被扩展到弱势群体的研究中,并成为社会工作文献和实务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主题。后来增权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中,并从各学科研究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社会学和人类学强调通过外部的干预和帮助而增强个人的能力和对权利的认识,以减少或消除无权感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获取权力的社会行动及其导致的社会改变的结果。社会工作则强调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这种赋予并不是说外界去强加地给予,而是要通过社会工作者引导案主自己去开发和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根据朱迪丝·李(Judith Lee)的解释,增权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更加积极发挥潜能的自我感觉和发展;建构出能够批判性理解自己周围的社会政治现实网络的知识和能力;为了获得个人和集体目标,培养资源和策略,或者更加能够发挥功能的能力。各学科对增权理论的解释和应用不一,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增权理论不仅只是目的,还是一个过程,一个服务的路径。
在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增权理论也被广泛地应用在边缘青少年的群体研究中。对于我国当下的城市闲散青少年来说,“能力和行动的缺乏”无疑是他们当前困境的重要原因,也可以看出,他们正是需要增权的对象。
三、 结语
从闲散青少年过去的研究来看,尽管涉及很多学科,涵盖了不同的研究视角,但是研究仍然停留在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层面。对于闲散青少年的特征、形成原因,服务的必要性等问题,学界已基本梳理清楚。而面对闲散青少年的社会化困境、成长中的矛盾,如何寻找到一条更加有效、专业化的服务模式,怎样对闲散青少年的问题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和阐释,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庞岩.浅议社会排斥与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3.
[2]张志祥.社会学视域中的闲散青少年特征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
[3]张权.基于需求管理视角的闲散青少年帮扶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
[4]高海虹.闲散青少年的社会化管理路径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权福军.构建发展取向的青少年社会政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
[6]权福军.闲散青少年权利保护的反身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
[7]任云霞.社会工作介入闲散青少年的成长困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8]张鑫.特大城市中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模式探究:家庭关系修复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3.
[9]王成超.关于我国农村社区增权的理论探讨[J].农村经济,2011.
[10]屈琦,田超.社群隔离与闲散青少年犯罪[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苏雷,讲师,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林業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