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把握农科基础化学实验各环节
2018-01-30刘红梅郑学芳梁力曼
刘红梅 郑学芳 梁力曼
摘要:在学校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实验教学将突显关键作用。伴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大幅调整,各课程学时、学分普遍压缩减少,引发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把握农科基础化学实验各环节,在“重基础、强实践”的原则下,激发传统课程焕发新活力。
关键词:农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基础化学实验是我校农学、植保、园艺、动科、食品等十多个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必修实验课,是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开始,更是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化学素质教育、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培养开拓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实验教学既是理论的延伸,更是实践的重要平台。随着学校的转型发展,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必然是大势所趋。通过实验不仅仅能得到所谓的“正确”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进而获得操作体验并转化为自身的实践经验。因此实验课要避免学生通常的在预习中“读”、讲解中“听”、演示中“看”,关键是要在动手中“做”。然而目前我校基础化学实验面临着诸如上课人数多、学生实验水平差别大、课时压缩减少、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简单练的粗放形式,导致实验教学目标浅显狭窄、实验讲解交代过细、实验过程指导不力、对学生主体性及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等等诸多困境。为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改进基础化学实验各环节教学,完善传统固化的实验内容,尽可能使全体学生普遍参与其中,在实验训练中使其能力、作风、素质得到综合培养和提高。
一、 有深度的预习
通常的学生预习,基本都是按照实验教材不假思索抄写一份“漂亮”的预习报告,仅依赖于教师操作前的详细讲解,往往不做深层思考而达不到预期目的。为使学生能在此阶段认真预习,并学会大致总结,我们对每个实验项目给学生提出列要点、抓重点、提问题等任务清单,同时借助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等方法,促使学生对每一个实验内容都认真了解,弄清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装置,了解实验的大致操作程序,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实验过程框架,做到对预习内容融会贯通。对于学生预习后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报告的任务单上写清,实验前由课代表交给老师,以便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也为课堂上有针对性讲解做准备。通过“学、查、交流、思考”的预习方式将学生的预习向理解实验内涵的深层次上引导,使学生的自学、思维、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二、 有详有略的讲解
教师的课前讲解环节普遍追求详细、面面俱到,耗时不少,但对实验背景知识和相关应用介绍偏少,导致学生不能完整记住整个过程,听课效果不佳。在有限的学时下,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实验操作。在学生已有的深入预习基础上,课前讲授应简明扼要,主要包括实验应用相关背景、大致步骤、安全提示以及难点或容易出错的地方,而实验的关键点、各安全事项应详细交代。可采用提问式或比较式等不同的开课方式,如“粗食盐提纯”实验,提出海盐为什么要精制,如何才能精制等问题;“去离子水的制备”实验,介绍通常实验用的蒸馏水和去离子水的区别等展开课堂。也可以每次由不同的学生在预习和教师大致讲解的基础上概述实验过程,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克服被动听课。
三、 有互动的演示
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教师的演示应少而精。以学生第一次接触、或需要重点掌握、或学生普遍存在较多问题的基本操作为重点,在演示操作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看出或不懂的“问题”,相互交流,切磋对错;特别是在此环节可以给予学生动手操作演示的机会,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如讲解“水的硬度测定实验”中,规定用50 mL酸式滴定管吸取50 mL水样时,可选择一名学生进行演示,其中滴定管的润洗、放液等细节都是学生容易做错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步骤,同学的演示更能引起学生共鸣,使他们印象深刻,避免个人操作时再出现类似问题。如果学生操作标准得到老师表扬,更会引发学生认真思考,规范操作,对学生产生普遍激励作用。
四、 有技巧的指导
首先要求学生实验前克服盲目被动,做到心中有谱有数。按照“一详一略”(即详细明确实验所需试剂、仪器及注意事项,同时构建实验要点的简略框图或流程图)思路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条理分明。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更多地耐心引导,启发学生不局限于实验的完成即可,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不放过对“异常”现象的研究,对“不一致”实验现象的深入思考,这可能恰恰是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同学给予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在两人一组的实验中,鼓励组内或组间交流问题,团结协作。提醒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手脑并用、精力集中,避免懒、抄、混等不良现象。
此外,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仪器的摆放、药品和材料的节约、废弃物的收集、完成后的仪器清洗以及药品、实验台面的整理等,这些都是可能关乎实验成败的点滴细节,教师的及时提醒会使学生有效养成爱护仪器、节约药品及环保意识,养成认真、严谨的良好实验习惯。
五、 有反思的签字验收
实验结束后的签字环节是教师与每个学生一对一沟通的良机,在此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简要谈谈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鼓励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发现的问题。签字时除检查学生实验结果外,特别对实验记录中的诸如数字记录位数、单位等普遍易错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反馈也会给教师指导以后的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和依据。
六、 有“面”有“里”的评价
实验教学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多层次的教學行为,考核要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如果单纯依据学生的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的“表面文章”来确定实验成绩,难以体现考核的公平和客观,更会引起学生对实验原理不明确、实际操作不重视等突出问题。因此,除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外,更要对学生实验操作中仪器的安装、使用过程的安排、问题的处理、仪器的清洗整理、实验时间控制、实验结果的合理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等完整过程进行全面综合考察,才能更真实反映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衡量学生实验技能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重视实验各个环节,步步用心。
七、有更优化的实验项目
从我校实际及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出发,实验项目的选取既要重视基础与传统,也要关注应用与创新。对传统教学中过多的验证性、单一性的项目进行更新优化,安排设计与学生专业联系紧密、应用性较强的实验项目,如“土壤溶液或者动物血液、食品饮料pH值的测定”“蛋壳中Ca、Mg含量测定”“水果中Vc含量测定综合设计实验”等,这些贴近生活、贴近专业的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有用的化学”就在身边,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课程学习的兴趣。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开发,自主探讨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深远的意义,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实验教学各环节潜力,在学生实验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独立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彦平.浅谈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化工管理,2014,(8):28.
[2] 王彦沙,刘松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6,(31):17-21.
[3] 徐维霞,邓玲娟,马占营等.研究式实验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广州化工,2014,(3):154-155.
[4] 吕念玲,袁炎成,黄晓梅等.实验教学重在过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54-171.
作者简介:刘红梅,郑学芳,梁力曼,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