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浸底蕴潜移默化润人心
2018-01-30蒋梦了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的缺失,让许多孩子不再懂得敬老尊贤、尊师重道。在小学着手思想教育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时段,这个阶段,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性格品行,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传统教育
一、 引言
俗话说得好:“先做人,后做事”,这句话说明品德比智力的发展更重要,而品德的发展对人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们正处在互联网的时代,许多沉溺在网络世界里的孩子,已经逐渐忘却了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华夏五千年历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将传统国学融入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去,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将国学精髓渗透在教学中,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
二、 以史为镜,国学教育浸校园
中华民族这段悠久的历史长河,不仅记载了它的伟大崛起,也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而开展国学教育不仅能够让同学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尊师重道”,什么是“敏而好学”,什么是“不耻下问”,什么是“温故知新”。在这些历史的背后,是中华民族悠远而又博大的文化精髓。而现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互联网的时代中,这些璀璨的文化正在慢慢地流失。国学教育不仅能让孩子们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更能够让他们谨记中华民族这段不朽的文明。
作为一名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如何将传统国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当中,让学生的品质得到塑造,并且能发展学生的性格特征,使学生的精神得以升华,是我在日常教学中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阶段,记忆力也正是最佳时期,这是品德树立及培养的最好阶段。道德的力量是无限的,在国学教育中,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敬师长,也让孩子们知道了如何诚实守信,如何积极进取。同时开展形式各异的国学教育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通过国学教育,还可以让孩子们认识更多的榜样,陶冶高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举个例子,小学中最常见的国学教育手段就是学习《弟子规》,它是国学的一种呈现方式,它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作者把圣贤的教诲用通俗易懂的歌谣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容易记忆。其中包含了众多中国传统道德的思想精华:尊重师长、爱众亲仁、孝敬父母、与人为善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深远。而现在的孩子,接触了太多网络、自媒体,他们的思想的成熟度,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预想,经常有家长和我打电话,哭诉孩子在家里的“无法无天”,让家长们很是头疼。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可以真正地改变孩子们的心灵、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教会同学们如何学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在阐述孝的56个句子中,详细讲了对待父母应有的礼仪规范,要能做到:听从父母的教导、体贴照顾父母、经常与父母沟通、学会感恩思念父母。“父母呼,应勿缓”句是讲父母招呼子女、有事情吩咐子女做的时候,子女要言语和行动上不拖延。父母在教导子女的时候,子女要恭敬地聆听,接受父母的责备与批评。而“亲所好,力为具”句是说子女要了解父母的爱好,体贴父母的想法,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修炼好自己的品行,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亲有过,谏使更”句是讲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所以,国学不仅仅提升同学们的文学水平,更重要的,它教会了同学们做人的道理。
三、 长风破浪,国学教育踏荆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掌舵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道德修养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一般来说,国学教育开展好的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也非常高。如何让更多教师具备教学国学的能力,提升对国学知识的认知,改善国学教育的方式,是目前国学教育所需要踏过的一片荆棘。
在课堂中,很多教师只是通过课文中的经典古诗词和名句来进行讲解,并采用“读”、“写”的方式让同学们来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是十分被动的,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效果也不好。还有些学校则采用选取自编教材、老师在黑板上摘抄或者鼓励家长出资购买相关书籍等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国学的文化背景、社会内涵也不甚了解,因此,学习的动机不强,学习参与度低,无法让国学教育的精髓真正地渗透进来。
在校园的国学氛围建设中,宣传的方式陈旧,很多都是表面工作,导致无法真正起到国学教育的作用。所开展的国学类活动也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含义。所以如何有效地提升校园国学氛围也是开展好国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四、 与时俱进,国学教育探方向
在现阶段,很多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方式,就是通过课本教材里面的古诗和经典名句,让同学们通过“读”、“写”、“背”这三种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同时进行讲解。这种方式,虽然能让同学们记住并了解它的含义,但无法真正让他们领悟其更深层次的内涵、领略国学的精髓,领会中华文明的“礼仪仁孝”等。我们进行国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摇头晃脑地背出“之乎者也”,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此类教学,让他们了解国学的精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自觉自律的良好风气,去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学校要真正做到加大力度,建设“书香校园”,鼓励学生们展现自己的国学修养,经常举办各类交流、学习心得的活动,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的“书香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开展好国学教学,不仅仅在书本中,也要与时俱进,将国学“平民化”,让同学们更加容易并愿意去接受它。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进行课程和教学游戏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低年级的同学,就可以经常组织观看国学类动画片、并在观后让同学们写出他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喜欢;高年级的同学,可以组织“每日一成語”、“每周一故事”的系列活动,通过看课外书籍及网络查阅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并与每周一邀请1-2名同学扮演“小老师”,让他们为其他同学们讲解他所学习的成语、故事及通过这些,他得到了哪些启示,并打算如何运用到自己以后的学习中去;各年级还可以分类定期举行“书香少年”的比赛,让学生通过背诵、演讲等方式,表达他们对国学的看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国学、品国学”的环境。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寻求合适该年龄层段的方法并通过耳濡目染去让学生领略国学精髓。一些学校将“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和“美读、美思、美写”作为国学课的基本方法,这是可取的,但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各类教学方法,使国学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学校层面应该多积极开展新的探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老师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真正做到给孩子们言传身教;同时积极开展校园国学微课、国学论文等教师比赛,以赛促学,从老师层面,建设浓郁校园国学氛围,让“书香校园”更加多姿多彩。
同时,建立“家校联盟”的教育机制。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当孩子们通过课堂的学习,了解并有了初步的思想转变时,父母必须要能够夯实这一成果。所以,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家校联盟”的建设,经常邀请家长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校园国学活动;老师主动对接困难家庭,通过各类通信手段,来为家长随时答疑解惑,让家长们不再孤立无援,让我们的国学氛围,散布在每一个孩子的家中。
五、 总结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将传统国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让传统国学从晦涩难懂走向常态,从遥不可及走向学生,让校园中到处都充满着被国学渲染的气氛,学生在传统国学的学习中,不仅仅能够学习到国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文化涵养,发现国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营养和精神力量,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自身优秀的品质,提高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国学教育,有利于促进传统中华文化传统文化浸润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同时也将国学彻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佳鑫,陈博,丁帅.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5年第29期.
[2]傅西果.国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9):26.
作者简介:
蒋梦了,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