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导师制的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培养探究
2018-01-30刘菲菲
摘 要:为更好解决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不能快速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问题,在引入双导师制的基础上,对双导师制存在的优势、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双导师制能有效提高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胜任力和自信心,科学整合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创新性的解决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根本问题。面临的困境: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双导师教学思想观念存在差异,双方导师和学生三方的时空平台对接受限。对策是:深化中小学校领导对双导师制的正确认识、加强政府对双导师制的政策扶持和制定扎实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双导师制;高等院校;教学实践能力;指导教师
一、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業化教师队伍。”教师承载着教育的未来,如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前,高等院校在教师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入职中小学后难以快速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问题尤为突出。鉴于此,地方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力求改变这一局面,如河南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的意见》教师〔2012〕828号文件指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引导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试行“双导师制”。为此,本文通过双导师制的引入,解决高等院校培养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以期为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二、 双导师制的内涵于对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 双导师制实施理念和内涵
1. 双导师制实施的理念
高等院校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反观当前社会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人才则是“通理论,善实践,重知行合一”的需求。而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拥有扎实的英语理论基础;第二,拥有娴熟的英语教学技能;第三,对英语教学工作有较深的理解和领悟,并能将这些理解与领悟贯穿到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之中。理论与实践均衡发展、互补统一、互为渗透就形成了双导师制实施的理念。
2. 双导师制的内涵
双导师制是指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合作,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其指导内容包括:教育知识、英语学科知识和英语教学知识等;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作为校外导师,主要负责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指导。双导师制有利于帮助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成长为“通理论,善实践,重知行合一”的教学能手。从这个意义上说,双导师制无疑成为一剂真正将师资培育引向实践的良药。
(二) 基于双导师制的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
针对当前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难以快速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问题,通过以社会需求为价值导向,以培养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为目标,构建“坚持一个面向、满足两类需求、依托两种途径、培养两项素质”的双导师制英语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图1),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适应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培养途径。
坚持一个面向是指面向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满足两类需求是指满足中小学英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求;依托两种途径,指通过高等院校指导教师对其理论指导和中小学英语指导教师对其实践方面的指导来共同提升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培养两项素质是指:第一,中小学英语理论教学素质;第二,中小学英语实践教学素质。通过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构建,达到提高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通理论,善实践,重知行合一”的培养目标。
三、 双导师制在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培养过程中的优势
(一) 双导师制能有效提高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胜任力和自信心
由图2可知,双导师制在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施,使其在校生在步入职场前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层教育,可以避免入职后不能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问题。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下,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同时,他们在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因此,双导师制有助于提升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入职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胜任力和自信心。
(二) 双导师制能有效整合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
高等院校拥有众多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优秀的专业指导教师,为英语教育专业在校生的理论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小学校作为他们毕业后的接口单位,除了为他们提供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指导教师之外,还为他们提供了英语教学实习基地,使他们到中小学英语课堂试听、观摩甚至授课,对他们的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和渗透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双导师制的牵引下,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整合,从而有利于实现高等院校“通理论,善实践,重知行合一”的培养目标。
(三) 双导师制创新性地解决了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根本问题
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下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根本问题主要表现:第一,教学实践能力匮乏,难以快速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第二,难以把已有的英语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面对此问题,以往解决办法是相关教育部门组织职前辅导或培训以加速初任英语教师真正投入到教学一线。如今,双导师制的引入出现恰恰创新性的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图3)。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高校专业英语教师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再接受优秀中小学英语教师对其实践能力的指导,进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出现的课堂教学问题,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通过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其英语教学实践能力。endprint
四、 双导师制在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 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培养目标的差异
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主要是以培养优秀的英语教师为己任,而中小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于双方的培养目标不一致,使得双方指导教师在协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第一,双导师在协作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较弱;第二,中小学校管理者对于双方协作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导致中小学英语指导教师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指导流于形式。至此,培养目标的差异严重制约了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二) 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指导教师与中小学英语指导教师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下高等院校指导教师和中小学指导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分歧,致使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无所适从。如在制定英语教育专业培养计划方面,高等院校指导教师认为应该从观察、了解中小学生成长特点入手;而中小学指导教师则认为应该解剖课堂教学程序,注重以经济、高效的方法去解决英语课堂教学问题,以及以手把手传授教学经验为主。除此之外,双导师仍难以摆脱传统的角色定位,他们心理上的障碍使双方合作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风平浪静的敷衍式指导,要么是双方导师难以适应新的角色定位而产生冲突。由此,教育思想观念的差异也是制约双导师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三方时空平台的对接受限
三方是指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指导教师、中小学英语指导教师和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时空平台主要是指三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接。
首先,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属于重点课程,包括英语公共课和英语专业课,因此英语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而且备课、上课、教研活动缺一不可。因此,可再挤出的时间极其有限。
其次,中小学英语教师经常承担着几个班的英语课程,甚至多数教师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在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参加教学竞赛以及指导中小学生参加的一系列比赛等等。因此,中小学英语教师已经是无暇他顾。
再有,在当今就业难的局面下,大多数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把更多精力用于研究生考试的备战中,这无疑会大量占用他们提高中小学基础教学实践能力的时间。因此,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时间被无限缩减。
通过以上分析,由于双导师自身工作任务繁重,只能利用闲暇的碎片时间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给予指导,致使指导内容和指导策略缺乏深度思考,降低了指导效果。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实践,必然制约着其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如果双导师制的构架不合理,隐患不解除,三方时空对接不流畅,必将严重影响其实施效果。
五、 双导师制下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培养策略
(一) 深化中小学校领导对双导师制的正确认识
双导师制的实施如想达到预期效果,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中小学校领导能否对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双导师制需要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的密切协作,如果中小学校领导能够认识到双导师制的意义和目的,他就会充分调动和引导本校优秀的英语教师积极参与其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英语教学教研活动,协调好英语指导教师其他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由此高等院校英语指导教师和中小学英语指导教师才能更好地整合到一起,通过对双导师制的实施意义、目的、实施方式方法等问题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出双导师制的实施框架。相反,如果中小学校领导对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存在偏见,甚至认为高校学生到其学校进行试听、观摩、体验课堂教学会严重影响其日常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将对双导师制的实施产生阻碍作用。因此,中小学校领导对双导师制的正确认识是双导师制顺利实施的前提。
(二) 加强政府对双导师制的政策扶持
在构建合作机制方面,来自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双导师制实施能起到调控和导向的作用,政府承担着连接高等院校和中小學校的桥梁,在合作的建立和推进方面起到润滑剂作用。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合作双方会呈现消极态度。为了保证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政府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双导师制的专项资金投入,并通过政策或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明确界定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的职责,对双导师的指导质量严格把关。至此,在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由政府牵头、高等院校组织、中小学校支持的良性合作机制,确保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因此,政府有力的政策扶持是双导师制实施的重要推手。
(三) 设计和制定扎实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保障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笔者设计了扎实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图4):
第一,考核主体多元化。第一,成立双导师制教学评价领导小组,宏观指导和把控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评价过程。第二,相关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师、中小学校领导、中小学英语教师等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共同作为考核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英语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第二,考核指标全程化。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考核不能只注重结果,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整个双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各类学习过程都在评价之列,具体包括校内试讲、见习成绩、课堂教学成绩等。
第三,考核内容全面化。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英语课堂教学,还应包括文明礼仪和班主任工作等,也即考核内容要注重全面化。
第四,考核要求严格化。要严格把关各考核环节,严格执行各项考试规章制度,以制度保障考核成绩的客观性。
第五,考核评定定量化。建立多级教学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成绩评定的数量化、科学化,保证教学成绩评定的公平性。
由此,通过科学、严密的设计和制定层层衔接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切实保障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六、 小结
高等院校是中小学教师的摇篮,承担着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重任,然而,高等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下,使得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入职后不能快速胜任中小学教学工作。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以期在培养出“通理论、善实践,重知行合一”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人才的同时,也为高等院校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宋兴甫.论“双导师制”的内涵及模型建构——基于河南省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试行[J].机械职业教育,2017,(1):51-55.
[2]刘学梅,陆林,李俊峰.双导师制:理念、行动、进路——安徽师范大学国家级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创新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6):182-186.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18.
[4]李正超.高校与中小学在对接中“双导师”制的实施[J].教学与实践,2017,(02下):217-219.
[5]王大磊.教师教育“双导师制”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5),2013(5):18-21.
[6]李晓阳.高职生导师制:理论设计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0):16-18.
[7]薛淑好,高金玲,秦颖.本科护生“全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6(9):26-27.
作者简介:
刘菲菲,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学校鑫苑外国语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