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2018-01-30李美玲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应承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机制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全面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战略部署。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展开论述,提出几点建议性的措施,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阅。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措施
一、 引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可谓是“一言堂”,课堂上由教师口头或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进行语文知识的教授,而学生作为“伪主体”,只能被动地听教师的讲授,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些简单的笔记,而在课堂上唯一的发言就是回答教师的课堂提问,但这唯一的发言机会也并不多见,形成一种类似“鸭灌”式教学模式,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完全没有活跃可言,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完全凭借其自身爱好,甚至在不断地被动接受知识过程中,这仅有的兴趣爱好也在不断地被磨灭。
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作出必要的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上均作出适当的改变,不仅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教学方针要求,还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归还其学习“主体”的地位,而在变革过程中,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以下就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加强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 小学语文课堂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一) 教师缺乏对课堂标准的认识的充分性
语文学科与其他的学科有所区别,它具有自身文学要素的同时,还兼具语言工具的特性,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其认知存在偏差,往往会忽略语言工具的特性,导致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
在新课标中,对相关要求进行了明确,要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活跃课堂的气氛,但教师对其的理解多存在片面性,丧失其指导要求的宗旨意义,使这方面的要求仅仅流于形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沉闷依旧,这些都是教师对课堂标准认识不足因素导致的。
(二)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相对不足,受到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欠缺的限制,在其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上往往会出現一定的偏差,更多的掺杂进个人的主观感情,导致学生在接收到的信息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之间存在偏差,甚至是偏离,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只有教师将教学内容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审读透彻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表现素养,使学生更好的接收到正确、准确的信息,才能有效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 教师缺乏对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了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个体差异性,但受到历史局限性的影响,国内目前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即使对学生的生活以及家庭有所了解,也仅仅停留在住宿学生,仅占一小部分,所以在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全面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都是一概而论,完全没有针对性,也就丧失了学生的“主体”意义,只有对学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其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科学的把握,才能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四) 教师对于评价工作不够重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教师对其的评价是十分看重的,并且教师的评价也是学生家长对其在校期间表现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所以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对其评价不够重视,不说是千篇一律,即使是有一些差异性也是极小甚微,从小学生期中或是毕业资料教师的评价中就不难看出,大多是一样的言辞。
三、 实现有效教学采取的措施
(一) 完成对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
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归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当一个介绍、引导的角色,就像一个旅游团的导游一般,只是负责将游客带到旅游景点,并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具体的从哪里开始欣赏、抱着什么样的心情去观赏、观赏到了什么内容、触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这些都是游客的自由,应该让其自由游览,只有在游客存在疑问或是误区时,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学生产生自己的认知后,要对其进行总结、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 不断地丰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多维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教学手段,不断地丰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语文知识更加的感兴趣。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利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过程中,要明确主次位置之分,切不可本末倒置,过度的依赖辅助教学手段。
(三) 开展多元教学评价
对小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增强教师、家长对于评价体系的重视程度。小学生主要的活动范围就是家庭和校园两个地方,而作为校园范围的学生评价的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这能够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对于存在问题的及时改正,对于正确、好的行为继续发扬,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而来自家庭的评价,对其生活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将家庭和校园的评价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和成长。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增强过程中,要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此外,还要在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形式的丰富以及评价的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加强措施建设工作,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英杰.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探寻——评《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J].语文建设,2010,(12):55-56.
[2] 张冬娟.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之路[J].新一代,2010,(11):138.
[3] 孙让梨.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陕西教育,2012,(01):50.
[4] 丁建欣.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赤子(中旬),2013,11:108-109.
[5] 于景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77.
作者简介:李美玲,山西省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