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微”“知”著的语文微课程

2018-01-30王庆梅

考试周刊 2017年71期
关键词:微课程

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语文微课程:一是因“微”而精致的微课程;二是见“微”而“知”著的语文微课程开发;三是由“微”而“妙”的语文微课群。

关键词:微课程;语文微课程;语文微课群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程走进了教育教学领域,而且迅速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自上而下的培训、赛事频繁不断。笔者在参加第十三届NOC全国网络教研团队竞赛过程中,对微课程作了理论的学习和思考,并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通过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开辟新的路径。下面以《散步》一课的微课程制作为例,具体谈谈见“微”“知”著的语文微课程。

一、 因“微”而精致的微课程

据文献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微课程”起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Leroy A.McGrew于1993年所提出的60秒课程。针对当时有机化学概论教材篇幅很长且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学习的情况,提出了60秒课程,希望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如舞会、搭乘电梯时,为非化学专业的学生以及民众普及有机化学常识。而正式提出此概念的人,则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2008年秋提出,而后被国内学者翻译为“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引进了国内。那么,“微课程”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呢?在国内研究中,普遍采用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山教授给予的解释:“微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为依据,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微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小而精致。在微课程的应用研究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把握一個核心:微。首先是时间之微,最短不少于3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以5至8分钟为宜;其次是目标之微。传统课堂容量大,教学目标往往有三个以上的大目标组成,这些大的目标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而微课程中,只能选择一个知识点,点小则目标也微,因微而更清晰明确;再次是内容之微。以语文教学为例,微课程教学内容不需要学习完整的一篇课文,可以是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可以是表现手法或篇章结构,可以是人物形象或主旨思想,等等,内容多样,只取“一瓢”饮。

2. 拥有两种意识。首先是课程意识。微课程,顾名思义,微型的课程,首先是作为一种课程而存在。我们在制作与应用时,要有一种课程意识,要围绕新课程标准,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全局观念,要在整个教学的大框架下顶层设计、整体设计,注重前后的关联与相互补充,注重课内与课外的配合。其次是高效意识。微课程,将课堂教学内容分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因为教学任务多而导致课堂低效。那么,将其中的某些内容移交给微课程,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课堂教学的压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微课程,使知识拓展成为可能。传统的课堂教学靠布置书面练习和口头作业来实现拓展,费时耗力而低效,制作微课程来拓展知识,则是提高效率的一种做法。微课程,将零碎时间用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公交、挤地铁、餐厅用餐等零碎时间里,大多捧着移动设备诸如手机、平板、iPad玩网游,于是,我们就想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将学科知识作为学生网游的一部分,从而将学习自然而然地纳入生活的轨道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体现三个特点。一是结构完整。尽管微课程选择的是一个知识点,内容少,目标小,但就其本身来说,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可以独立于课堂之外,融学测评于一体。二是层次丰富。针对一个点的教学,而且这个点是重点、难点、疑点或考点,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理解透彻,深度学习,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对这个点进行阐述、辨析,才能突出主题。因此,微课程内在的层次丰富,才有学习的价值。三是趣味实用。微课程一般由微视频、微课程设计文稿和实施方案组成。包括多种教学资源,可以进行多方互动,可以即时评价。在各种资源的交互作用下,避免了审美与视觉及思维的疲劳,趣味性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微课程的制作一般是基于学情,针对课堂教学的查缺补漏,因此其设计落脚点在于本校或本班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 见“微”而“知”著的语文微课开发

(一) 开发背景

在6月的七年级期末学情调研中,有一道阅读题,涉及表达方式的类型,结果我们全班竟然只有三五人写出;在我校九年级语文考前动员中,主讲老师问及五种表达方式,十来人中只有一人说全。可见,表达方式成了我校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块“短板”,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说到“表达方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曾多次提及,可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呢?学生对此掌握不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堂的低效,这由教学方式的落后决定的,导致这些小知识在课堂上处于零星的、散落的状态,学生的认识不成系统。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决定了对于理性知识的接受力不足。而微课程在改进教法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微课程教学来弥补课堂知识教学的不足呢?

(二) 见“微”“知”著

鉴于以上思考,《散步》一文以“表达方式”为主题来实施语文微课程的开发:

1. 微课程具有情境再生性,让语文生动形象

师:亲,想增加你的“颜值”吗?这很重要哦;想增加你的“言值”吗?这更重要。如何提升自己的“言值”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说话和写作时,注意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

这是《散步》微视频“情境导入”部分。对于只有几分钟的微视频来说,能否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不能绕弯子,入题要快而直接。巧用网络流行语——“颜值”,再仿造一个新词——“言值”,创设一种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然后引出“表达方式”。同时,画面也很吸引人,在出示“颜值”时,跳出一个美女;出示“言值”时,将其字体用大号红色标出,再配以一只小动物开口说话的可爱动画,非常有趣。另外,老师的声音让学生听了也感到亲切。这种将知识教学情境化的处理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endprint

和出现在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短文相比,那些静态死板的知识短文就像是陈旧的摆设,几乎无人问津。而集文字、画面、声音、音乐为一体的动态的视频文件,则给了学生全方位的冲击。在鲜活跳跃的音频与视频的渗透下,语文知识信息也不再是面目可憎的那副模样了。

2. 微课程具有指向单一性,让难点各个击破。

师:你知道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哪五种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百度一下,输入“表达方式”四个字,你会获得有关表达方式的许多信息。你会知道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抒情、记叙、说明、议论、描写。老师编一个顺口溜方便大家记忆——“书记说疫苗”,仔细揣摩一定能发现“谐音”是多么美妙的记忆方式!

师:现在让我们在莫怀戚的《散步》中,了解记叙、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吧。《散步》中的记叙就是对一家三口人去郊外散步的過程所作的叙说和交代;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一家人的言行举止或郊野风景具体地描绘出来。

师:现在让我们停止播放视频,到文中勾画记叙、描写句各一处,到QQ群中讨论一下吧。

师:相信大家对记叙和描写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那么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辨析一下下面语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A组:

我们在田野散步。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组: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师:大家会发现A组是记叙句;B组是描写句。仔细比较,记叙侧重的是“事”,表现事情的发展过程;描写侧重的是“人”或“景”,有具体形象的刻画,B组分别是环境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当然,描写还不止这几种,同学们一下子还记不住那么多,别着急,以后我们慢慢学。

师:为了更深入地辨析记叙与描写的区别,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原句:我们都笑了。

改写:儿子开心地笑了起来;母亲也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宛如一朵盛开的金菊;我和妻子也相视而笑。我们的笑声在这空旷的田野上回荡着,传得很远,很远……

师:看了这两个句子,大家发现没有,记叙只是简单的叙说,与上下文的叙说相联系,构成事情发展的过程。而描写则是更为细致生动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以上是本课微视频的主体内容。这节微课从“表达方式”切入,然而表达方式也含有许多知识点,所以将范围缩小,最后落脚于“记叙”与“描写”的辨析,逐层分解,从大概念到小概念,将难点各个击破。由知识学习到范例演练,最后归纳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其中,无论是五种表达方式的顺口溜记忆法,还是辨析时,不同内容的三个句子运用同一种表达方式,相同内容的两个句子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多角度多层次,都力求做到精致。在这样的微课程设计中,对于记叙、描写的“知识”,学生的认识自然清晰明了了。因此见“微”而“知”著。

3. 微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让知识串成项链

语文知识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理解起来不易,运用起来更困难。当语文知识作为独立的微课程呈现时,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形成性测试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步》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记叙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呢?下面就请扫一扫二维码答题,有意外的惊喜等着你哦。

题目:将下面两句运用记叙表达方式的语句改为描写表达方式的语句。

1.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2.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一般每节微课都有一个形成性测试,目的是让学生学练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将运用记叙表达方式的语句改为描写表达方式的语句,深入理解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以致掌握这一语文知识。

过去的一些知识概念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练习巩固,很快就会遗忘。微课程重视学习、测试、评价的有机结合,因此更有实效。

在表达方式中,记叙与描写是七年级必须掌握的内容,仅这一节微课,是远远不够的。拿描写来说,环境描写就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而这节课无法深入涉及。而抒情,是八年级必须掌握的知识;议论,则是九年级要学习的内容。这些知识除了掌握,还要运用它来写作。这些都需要有多个独立的微课程的支撑,而且还要能够前后贯穿,形成一条知识链。

三、 由“微”而“秒”的语文微课群

微课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保存。有些语文知识繁琐枯燥,一些概念知识讲解许多遍学生都不一定能领悟于心。越是难的知识点,越要反复强化。可是大多数教师可能有这样的感觉:越是繁难的知识,因为讲解得辛苦,讲过之后越是不愿意再多讲。有了微视频,这种困难就迎刃而解了。视频具有存储记忆的功能,可以暂停、快进、后退,可以反复观看,可以定期复习,让知识教学的消化吸收、复习巩固变得简单易行。

既然可以保存,就可以资源共享,教师劳动力就可以优化组合,从而构建语文微课校本课程,打造语文微课群,建立起语文微课程教学序列。通过教师之间的、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开展教研,不断丰富语文教学路径,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设想,语文微课群,可以分类开发。按使用时段的不同,分为课前预习类、课中探究类、课后拓展类等。按内容的不同,课前预习类,可以再划分为字词驿站篇、作家导航篇、时代风云篇等;课中探究类,可分为佳句赏析、写法举隅、主旨探究等;课后拓展类,可分为推荐阅读、后续故事、仿写园地等。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自选自创门类,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因为微课程制作方便快捷、易学易操作,可以用PPT转化,可以用录屏软件,可以随时修改。使用现代技术为教学服务,简直妙不可言。

综上所述,微课程的开发为为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语文微课程是将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而形成的微型的新课程,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具有开放性,力求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容易学,想要学,喜欢学,也值得学。

参考文献:

[1]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教育应用创新,2013,(12):07-05.

[2]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考索·探微,2013,(11):0255-02.

[3]邓水祥.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运用浅谈[J].中学语文,2016,12.

作者简介:

王庆梅,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课程
“微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程理念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