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2018-01-30柏玲利

当代护士 2017年33期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肢体

柏玲利

小儿病毒性脑炎发病后具有较高致残率,患儿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对患儿身、心发育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1]。本文重点分析了早期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旨在提高护理效率,促进患儿恢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8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做为研究组,其中男49例,女性37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4.2±2.8)岁。另外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治疗只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的8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性37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4.5±2.7)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积极综合治疗与细心护理。对照组患儿在发病1-2个月后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在施以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患儿急性期内(2周内)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即开始康复护理。

1.2.1 康复护理方法 ①为患儿营造温馨、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提高患儿治疗期间心理、生理舒适感;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收集患儿资料,掌握病情的严重程度,根据多方面评估结果为患儿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与康复计划,保障治疗期间护理服务、康复训练的连续性。②重视基础护理,帮助患儿积极预防静脉炎、呼吸道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为患儿建立床头护理卡,主要用来填写实施护理操作的时间,便于医生护理人员掌握患儿病情;定期帮助患儿翻身,按摩受压处肌肉,同时填写床头护理卡片,记录患儿翻身前体位与皮肤情况,此外,患儿可卧气垫床或在身下放置气圈、海绵垫,每天使用温水帮助患儿清洁皮肤;定时按摩患儿肢体,促进局部血供,按摩时保持动作轻缓有节律,可应用弹力绷带在患儿小腿处实施间歇加压,协助患儿进行被动全关节活动。活动过程中指导患儿采取合适体位,加压动作保持一定节律,以无痛标准为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③临床证明,儿童病患对父母依赖性较强,而父母的认知水平是提高患儿治疗积极性与配合度的关键。因此,患儿接受治疗后应及早对患儿父母开展健康教育,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治疗流程、治疗要点。放疾病手册,主要内容为饮食、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知识,嘱咐患儿家属阅读,增强自我防范意识。④重视关节挛缩等肢体废用综合症的预防。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每天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2次,要求与肢体挛缩的倾向相反,上肢运动顺序从肩关节开始,至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下肢运动顺序从髋关节开始,至膝关节、踝关节,活动量与活动幅度严格执行循序渐进原则,以适宜的小幅度开始,慢慢增大,对患儿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局部组织加以锻炼;患儿入睡时,协助患儿采取抗痉挛体位,预防异常姿势对肢体造成的影响;指导处在痉挛期的患儿进行抓握、屈伸锻炼,并适当辅以按摩,帮助患儿放松。若患儿的肌张力较弱,可重点帮助患儿重点按摩三关、风池、百会、补肾经、补脾经等上下肢的常用穴位,并遵医嘱配合针灸、理疗等手段。⑤实施以聆听为主的音乐疗法。护理人员需根据患儿对音乐的喜好选择适当的音乐播放,每次治疗时间持续30min,每天2次;音乐治疗过程中保持病房内外安静,避免患儿受到外界打扰,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随时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与评定指标 两组患儿接受康复护理前后分别应用FMA运动用能评价表评定肢体运动能力,得分越高,表明肢体能力恢复越好。根据两组患儿恢复情况与FMA评分判定康复护理效果:患儿肌张力基本恢复,步态明显流畅,FMA评分超过50分,为显效;患儿肌张力有所恢复,步态有所改善,FMA评分超过30分,为有效;患儿肌张力无改善甚至下降,FMA评分不足30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现率与有效率相加。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使用¯χ±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接受康复护理前后FMA评分对比 接受康复护理前两组患儿FM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护理后两组患儿FMA评分有所提升;研究组患儿接受康复护理后FMA评分提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接受康复护理前后FMA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儿康复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91.86%;对照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康复护理效果对比

3 讨论

毒性脑炎属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急性疾病,为儿童常见疾病,发病后病毒经患儿血液循环入侵至脑中枢的神经系统,可导致患儿脑组织发生弥漫性水肿、充血,最终造成神经细胞坏死、变性,表现出相关神经症状或体征[2]。痉挛性的肢体功能障碍是该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对患儿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影响严重。因此,给予患儿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最大程度帮助患儿恢复肢体能力,成为了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以往康复护理一般在患儿发病后2个月,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开展,但此时开展康复护理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研究证明,若患儿发病后神经征状已无进展且生命体征稳定,观察48h即可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促进正常的运动模式并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为原则,将康复护理变为主动,从而有效减少关节僵硬、足下垂、肌肉萎缩等机能障碍的出现,还可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作用[3]。

我科室护理人员在研究组患儿发病急性期但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及早开始康复护理,通过制定针对性康复方案、改善治疗环境、增强基础护理、提高家长配合度及专业康复指导等方面积极配合治疗,辅助患儿恢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接受康复护理后FMA评分提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升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效率,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1] 麦坚凝.小儿病毒性脑炎脑损害的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2,19(7):439-441.

[2] 满力,高明全.音乐疗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现状[J].中华护理志 .2012, 38(3):205-206.

[3] 王琪,胡晔,苏珍辉.早期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8(22):1076-1077.

猜你喜欢

脑炎病毒性肢体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