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汁淤积治疗的进展研究

2018-01-30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催产素乳腺炎淤积

201100上海市闵行区新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母乳喂养的意识已得到提升。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母乳喂养普及率并不高[1],其中初产妇放弃哺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产后乳汁淤积。乳汁淤积,中医也称“积乳症”,可表现为乳房肿块、硬结,可伴有乳房触痛。如不及时疏通或处理不当,可进一步发展为急性乳腺炎或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严重影响母婴身心健康。近年来门诊的乳汁淤积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本文将临床和科研实践中涌现出的众多乳汁淤积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阐述利弊,以期找到较优的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母乳喂养率,同时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

乳汁淤积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原因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未及时排空乳房、乳腺结构不良、其他异物导致的乳腺导管堵塞。另有报告产后首次哺乳时间、饮食因素、情绪等均与其发生有关[3]。目前,对于乳汁淤积的治疗思路主要来源于如何更快、更方便、更低成本地解决以上病因,可以在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同时竭力避免并发症。

激素治疗

乳汁分泌主要依赖催产素(缩宫素)和催乳素的调节。催产素是脑垂体后叶分泌,主要促进乳汁排出;催乳素是脑垂体前叶分泌,主要促进乳汁分泌。两者共同维持乳汁产生量和排除量[4]。因此有研究考量以上激素对乳汁淤积的治疗作用,试图从根本上治疗乳汁淤积。

研究发现[5,6],催产素被证实对乳腺上皮细胞起收缩作用,所以肌内注射催产素可以有效扩张乳腺导管,加快乳汁排出,有效率>90%,治愈率67%。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肌注30 min后即有约40%的妇女报告乳房胀痛减轻。同时肌注的给药途径不会影响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不必顾虑激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综上,激素治疗对乳汁淤积有一定的有效性,发挥药效的时间也尚可接受,唯一的缺点是给药方式,在推广时患者接受度不佳。

物理治疗

手法治疗:现代医学理论认为,手法按摩可从两方面改善乳汁淤积:①可物理性地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减轻乳房胀痛;②可反射性刺激脑垂体分泌催乳素和催产素,加快乳汁分泌,促使乳汁快速地从腺泡、小乳导管进入输乳导管排除。同时手法还可以直接纠正乳头畸形。手法治疗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需要十分注意手法操作的无菌性、顺序、力度。同样需要在手法治疗前认真询问病史与检查体征,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手法治疗点;在实施手法治疗时要准确判断乳导管阻塞部位和淤积程度,注意操作程序;在手法治疗后需注意乳房肿块是否消失,如未消失,要考虑深部脓肿,行相应的检查及治疗。有学者以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以辨证施护为依据,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总结多年治疗经验,自创六步奶结疏通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好疗效,特别是1次手法有效率达>95%,2次治疗治愈率>90%[7],且均未见不良反应事件。相较于上述的激素治疗,有效率与治愈率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且无任何创伤性,更为安全、有效、方便,在患者可接受度上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如有患者需要,可以培训患者家属代替医务人员在家实施手法治疗,使患者在减轻症状的同时获得安全感、信赖感,满足情感需要,可以极大地增加该法的适应性。

器械治疗:考虑到某些手法治疗操作不规范,可能会由于乳房局部病灶受手法施压压力过大,导致淤积的乳汁溢出乳腺导管外从而继发乳腺炎,同时也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有人采用乳腺导管探查术,即采用泪囊探针探入乳管,寻找阻塞乳孔[8],疏通乳管。此法治疗有效率89.6%,1次治愈率51.9%。但需十分注意操作,避免损伤乳腺导管从而发生乳腺炎或造成乳管粘连、狭窄,导致淤积复发。相较于探针法需要专业操作人员,且具有一定创伤性,电动吸乳器相对来说更为简便易行。电动吸乳器可快节奏刺激乳房,促进乳房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显缩短乳汁淤积的症状[9]。同样还有采用器械治疗的研究使用多功能治疗仪[10,11],利用电磁、超短波等对神经肌肉及淋巴的明显兴奋作用,改善分泌功能,能透射并调节人体电解质,促使乳房组织升温,加快循环,疏通乳腺导管。以上器械治疗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首先,需要有专业的设备和人员的支持;其次,患者无法在家中进行治疗,对于有“坐月子”习惯的中国产妇来说,治疗的可获得性不佳,故尚不能在广大社区中推广。

联合治疗

在实践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往往会将以上几种方案联合起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灵活搭配,取得的疗效较单一疗法有很大提高。特别是手法治疗,几乎可以与其他任何一种方法配合治疗。如有学者将物理治疗仪(通常是利用电磁、超短波等物理现象)与手法按摩结合,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局部热敷配合电动吸奶器治疗的对照组,且大部分患者在治疗3次后乳房硬块消失,红肿得到缓解。原因可能是物理治疗仪刺激完成后再进行手法按摩可以进一步加强乳房局部血液循环,促使淤积的乳汁有效排出;有学者将催产素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乳汁淤积,使观察组患者的泌乳恢复时间相较于采用电动吸奶器的对照组有了成倍地减少[12];还有学者采用两种以上的物理治疗器械,即产后康复仪和超短波治疗仪联合治疗,使患者的有效率>73%。综上来看,手法治疗配合激素、物理治疗仪等可有较好疗效。当然还有学者使用中药配合手法按摩、手法按摩配合放血治疗乳汁淤积[13];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4]。

回顾本文叙及的治疗乳汁淤积的方法,综合方便程度等,笔者认为手法治疗可在保证一次性治愈率的前提下,最小化对治疗场所、器械的要求,及时疏通乳腺管,促进排乳,有效阻断急性乳腺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催产素乳腺炎淤积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
淤积与浚疏:清朝时期福州西湖的治理史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催产素有助消除恐惧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