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胎儿胼胝体缺如中的诊断价值
2018-01-30朱承峰王飞刘春玲张晓倩葛岚李霞
朱承峰 王飞 刘春玲 张晓倩 葛岚 李霞
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辽宁 大连 116033)
胼胝体缺如(agenesis of corpus callosum,ACC),是胎儿中枢系统一种重要畸形,同时可伴有中枢系统的其他畸形,根据胼胝体是否完全缺失分为完全型胼胝体缺如和部分型胼胝体缺如。目前MRI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且不受超声检查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检出胎儿先天发育畸形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已成为超声的良好辅助手段[1]。本研究通过分析9例胎儿胼胝体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9例胎儿胼胝体缺如的MRI、超声资料、引产后尸检及出生后随访结果。孕妇及其家属在行MRI检查前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协议书。孕妇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9岁;孕周23~36周,平均孕周28周。
1.2 检查方法
使用Philips Achieva Nova dual 1.5TMR成像仪,梯度场强度60mT·m-1·s-1,采用16通道sense-xl-torso线圈,常规层厚4~6mm,常规层间距-2~-4mm.采用快速平衡稳态梯度回波(balanced fastfield echo,B-FFE)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turbo spin echo,SSTSE)序列和T1加权快速梯度回波(T1-weighted imaging fast fi eld echo,T1WI-TFE)序列。孕妇足先进,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先行孕妇中下腹冠状面定位扫描,再常规行胎儿颅脑、胸部、腹部横断、矢状、冠状面扫描,最后着重对头颅行各序列横断、矢状、冠状面扫描。9例孕妇6例选择引产,引产结果及出生后随访与产前MRI、U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9例胼胝体缺如中,完全型胼胝体缺如6例,部分型胼胝体缺如3例,横断位、冠状位MRI T2WI表现为胼胝体部分或全部未见显示,透明隔间腔未见显示,双侧脑室平行,后角扩大,呈“泪滴”状表现,第三脑室上移、增宽;其中1例伴有右位心,1例伴唇腭裂、单脐动脉。超声产前诊断胼胝体缺如8例,1例仅诊断双侧脑室增宽。
3.讨论
胼胝体是有髓鞘纤维的集合体,连接着两侧大脑半球,并形成侧脑室的顶部。从前到后分为嘴、膝、体及压部四部分。胼胝体形成于胚胎第8到17周,从前向后发展,嘴部是在压部形成后不久最后形成,一般到胚胎第18到20周发育完成,根据发育特点,20周之前,MRI不诊断胎儿胼胝体缺如,因为此期还属于胼胝体的正常发育过程[2]。胼胝体缺如的病因目前尚不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宫内感染或者缺血是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胚胎早期容易导致完全型胼胝体缺如,晚孕期则会造成部分型胼胝体缺如。另外病因可能与遗传、染色体异常、异常环境接触史等有关,10%~20%可合并染色体畸形,多为13-三体、18-三体或8-三体[3]。
超声检查是目前评价胎儿胼胝体缺如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其优点包括安全、经济、方便,并可实时成像。但超声受胎儿体位、颅骨,超声技术人员操作手法等均影响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找出。MRI诊断胼胝体缺如可以弥补超声的不足。因为其具有视野大,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不受孕周、羊水量、孕妇体型、胎儿体位、骨骼的影响,可精确进行多切面的扫描,能提供超声以外的额外信息[4,5]。超声诊断胼胝体缺如主要靠间接征象,如侧脑室后角扩张、透明隔消失、第三脑室上移扩张等,很难直接观察到胼胝体是否缺如。MRI诊断则能比较容易显示出胼胝体是否存在的直接征象,是部分缺如还是完全缺如。完全型胼胝体缺如MRI横断面、冠状位T2WI能清晰看到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低信号的胼胝体缺失,胼胝体的膝部、体部、压部均不显示,如果确定胼胝体膝部不存在,多数情况下为胼胝体体部、压部也缺失,可诊断为完全型胼胝体缺如,因为胼胝体发育顺序是膝部、体部、压部先后顺序发育。部分型胼胝体缺如,则比较关注矢状位图像,观察胼胝体各部位是否存在、连续。结合间接征象,如透明隔间腔未见显示,侧脑室后角扩张,横断面呈泪滴状,冠状位侧脑室前角呈羊角形,第三脑室上移、扩张,伸入半球间裂,甚至形成半球间裂囊肿。本组病例超声诊断胼胝体缺如8例,未区分完全型或部分型,1例诊断为双侧脑室扩张、未做胼胝体缺如的明确诊断。本组病例MRI均明确诊断为胼胝体缺如,1例合并右位心,心尖朝向胎儿的右侧;1例合并唇腭裂畸形,MRI T2WI表现为上唇部连续性中断,上腭内见裂隙样高信号影。
综上所述,MRI诊断胼胝体缺如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用直接征象比较明确的判定胼胝体是否缺如,如果超声怀疑胼胝体缺如,MRI是临床医生选择的必要的检查手段,大大降低胼胝体缺如的误诊率、漏诊率。
[1]Wang GB,Shah RQ,Ma YX,et al.Fet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omalies:comparis 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uhrasonography for diagnosis[J].Chin Med J(EngJ),2006,119(15):1272-1277.
[2]罗伯宁,谢红宁,彭媛,等.MRI对胎儿胼胝体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8):810-813.
[3]Volpe P,Campobasso G,DE Robertis V,et al.Disorders of prosencephalic development[J].Prenar Diagn,2009,29(4):340-364.
[4]董素贞,朱铭,毛建甲,等.胎儿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的磁共振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118-122.
[5]董素贞,朱铭,张弘,等.双胎胎儿畸形的磁共振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7,22(4):3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