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生态文明观的辩证意蕴
2018-01-30王秦俊
王 超,王秦俊
(1.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0;2.山西农业大学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山西 太谷030800)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1]30-31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将“美丽”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之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与“五位一体”相对应,不仅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至关重要性,而且体现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辩证统一。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形象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把二者比喻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120。习近平这一系列的论述,不仅表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科学遵循,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认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这一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劳动活动的构成要素。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毫不相关的对立面,而是密切相关的统一体。绿水青山代表着宝贵且有限的自然资源,能为我们带来经济社会效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可以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激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我们需要明确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处理好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坚决不能走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之路,不能肆无忌惮地开采资源,不能无所顾忌地排放污染物;而要走创新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要从源头对污染物进行治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绿水青山的和谐统一。我们必须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果青山不在、绿水不流、天空不蓝,人类的生存必将受到威胁。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辩证统一的。
(二)习近平认为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不可兼得的情况下,绿水青山要比金山银山重要。2013年,习近平指出,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3]。这一论断不仅是对政府相关工作的指导,还是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深刻认识,更是对新时代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指示。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究其原因,只重视经济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绩观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会导致出现自然资源贫乏、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在失去绿水青山的情况下丢失金山银山,甚至可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政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重视经济发展,也要重视环境保护,决不能通过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断送了子孙的后路。
(三)习近平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财富,拥有和金山银山同等的价值。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4]186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生产力,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自然资源,也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保护好目前的生态环境资源,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发展,生态资源能够合理利用,生态系统能够良性循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就意味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这样可以解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不能兼得的问题,同时也揭示出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同时,明确了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方法,可以说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带给人类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石。
二、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
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体现在: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和人民的要求而产生的,其不仅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指引作用,而且也完善了我国政治建设;政治建设使得生态文明建设趋于制度化、法治化,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另一方面,二者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缓慢,或者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奋斗。
(一)习近平明确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生态文明制度是根据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完善和创新的,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也是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与创新的过程。习近平强调要建立领导干部的终身追责制,这是依据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而对政治制度进行的完善,也是针对我国部分地区领导干部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却不管不顾生态环境的行为而建立的生态环境建设制度保障。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经济虽然发展较好,但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却比较弱,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方面的环境问题,再加上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的约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建立领导干部的终身追责制是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负责,也是对人民群众的负责,还是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的负责。从终身追责制不难发现,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这也是政治制度发展完善的过程。
(二)习近平的生态文明观,体现了用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也是对政治建设的发展完善。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制度和法治的调控、规范以及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5]145。十九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部分内容。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也是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制度和法治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巨大作用。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建立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惩奖机制等;用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通过完善立法、强化执法、严格司法等,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和发挥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作用。通过不断发展、完善、创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和法治,有利于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政治建设。
(三)习近平指出要注重生态立法工作,并要求加大执法力度,以此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治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当生态环境出现问题会反馈到政治建设中;随着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生态环境随之优化,这样的良性循环体现出二者的辩证关系观。如北京遭受雾霾侵害多年,在2014年3月起全面实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通过治理,北京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严格的制度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的过程中,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政治建设也要时刻关注生态问题,为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有效的政治决策。习近平正是认识到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才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这对于美丽中国的实现尤为重要。
三、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明确指出:“生态文化的核心也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观念。我们衡量生态文化是否在全社会扎根,就是要看这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否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方面。”[6]48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一方面,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而优秀的生态文化必然会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不良的或者不适宜的生态文化必定会影响或者阻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化的好坏关系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特别是习近平提出的关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优秀生态文化,为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一)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在思想观念上的深刻变革,是良好生态文化氛围形成的基础和保障。中国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要求我们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来认识事物。著名思想家管子提出“因天材,就地利”的思想,习近平也强调要因地制宜,我们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例如,1969年习近平在陕西当知青时,他根据当地水土和地形的情况打造了淤地坝,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而且增加了良田的面积。这充分说明只有认识到自然的客观规律,在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这一方面告诉我们要大力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优秀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完善个人的生态思想,有利于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还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用科学的、辩证的、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从古至今的生态文化,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结合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创造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生态文化。
(二)习近平强调构建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生态文化,利用这样优秀的生态文化所确立的价值取向,促进全民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形成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态文化氛围。习近平强调“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重点和关键,必须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我们不仅要对领导干部进行生态文化宣传教育,也要对在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还要在学校和家庭进行宣传教育。全国各地的人们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弘扬优秀生态文化为内容的活动,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将生态文化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形成人人积极主动参与的生态文化风气。其次,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积极参与生态文化方面的建设,建立环保意识以及绿色消费文化。如:2013年成为网络和新闻热词的“光盘行动”,其目的是减少“舌尖上的浪费”,让人们意识到节约粮食资源的重要性。“光盘行动”体现出了优秀的生态文化,不仅实现了全民参与,而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像“光盘行动”这样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文明活动,要让人们有了“知”后,最终要实现“行”的目标,把优秀生态文化和绿色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构建知行合一的生态文化。
(三)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优秀的生态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凝聚、润滑、整合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优秀生态文化的作用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7]。发挥优秀生态文化的凝聚作用,就是要考虑到全人类、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在满足自己生存发展需要的同时,使生态环境保持稳定,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资源,这样的文化必定能凝聚人心;发挥优秀生态文化的润滑作用,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普及生态文化,使得各区域相互借鉴优秀生态文化,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优秀生态文化的润滑作用,从而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发生,使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发挥优秀生态文化的整合作用,要求全社会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的氛围,最大限度地使个体顺应主流的方向,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优秀生态文化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其功能,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社会民生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8]208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像蓝天绿水这样的优美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民生的高度。而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发展权与基本生存权,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推动者。
(一)习近平的民生思想强调要顺应人民对优美环境的期盼。为此,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清新的空气、更清澈的水源、更环保的生态产品。在不断满足社会民生的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也在不断前进。所以,社会民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把社会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就是看到了社会民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要达到与社会民生的和谐状态,也就是说社会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方面要达到统一的状态,就如习近平认为的顺应人民对优美环境的期盼,这是使社会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和谐统一状态的途径之一。我们要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必需品、基础品、关键品。只有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顺应了人民的期盼,改善了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加快建设和谐社会,才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习近平认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9]233这一论断把生态环境比喻成个人的“眼睛”“生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全民都能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并积极投身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中。要想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民普及的活动,就必须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比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也是保障社会民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解决水污染,不能只靠政策来引导约束,还需要全民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中,不仅需要在源头防止水污染,还需要在过程中进行控制管理。解决大气污染,最典型的就是解决碳排放的问题,这就需要全社会减少化石燃料等的使用,开发新型环保清洁能源,还需要人们转变消费方式,提倡绿色出行、低碳消费。解决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属对土壤的破坏问题,需要我国健全机制控制重金属污染,也需要创新科学技术来实现污染物的循环利用,从污染物产生的源头对其进行治理。不管是水污染、大气污染还是土壤污染都是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只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实现社会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
(三)习近平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障社会民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之一,而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社会民生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而奋斗。环境是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石,也是底线。而面对如今种种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分外艰巨,环境保护得好,人民群众受益,反之全社会遭殃。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保障人民的健康、保护环境的优美,也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生存权的保障以及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有益于人们实现一些基本的利益,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社会民生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梳理清楚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生态文明理论。其中,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民生与生态文明建设四方面辩证统一关系的阐述尤为深刻,为加快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