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联合体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体会

2018-01-30陈莉黄晓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5期
关键词:阵发性计时良性

陈莉 黄晓铃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较为突然,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其发生多与病毒性迷路炎、突聋以及内听道动脉缺血有关,多发于中老年人,需要酌情使用药物治疗,同时还要配合复位、体位以及护理干预,以此来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手法复位联合体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0例,均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42~71岁,平均年龄(56.5±8.5)岁;病程范围0.3~15.2个月,平均病程(7.75±0.45)个月。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43~72岁,平均年龄(57.5±8.5)岁;病程范围0.7~15.6个月,平均病程(8.15±0.45)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治疗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按时复查的重要性。

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复位前护理。由于患者复位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需要加强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详细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治疗时告知患者保持睁眼状态,便于医生观察眼球震颤情况,若有不适可及时反应。针对过度紧张的患者可给予其少量镇静剂,复位前准备氧气以及吸引器,以备不时之需[2]。

(2)复位时护理。复位过程中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指导以及协助,同时注意倾听患者的倾诉,观察其脉搏、面色以及呼吸状况,若出现呕吐以及眩晕时需加强安全保护,避免误吸呕吐物或发生坠床,同时告知患者不要随意更改头位,避免导致复位失败[3]。

(3)复位后护理。复位后让患者采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45°,必要时使用颈托固定,在进行洗漱或者进食时可坐起并将头稍前倾,48 h可让患者逐步恢复活动,7 d后根据康复情况可采取患侧卧位。1个月内避免头后仰或进行剧烈活动,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时进行复诊[4]。

1.3 护理观察指标

对VSI评分、BBS评分、计时平衡试验评分展开对比。采用VSI评分评定患者的前庭症状指数,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头晕、平衡、视觉敏感以及眩晕6种症状,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完全正常,10分表示最严重,总分60分,评分越低表示前庭症状越好。BBS评分评定患者的平衡能力,总分为5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平衡能力越好。计时平衡试验评分主要通过记录眩晕患者闭眼以及睁眼时单足直立以及锺趾位的维持平衡时间,总分为15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维持平衡时间越长[5]。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软件SPSS 17.0对录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检验方式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VSI评分为(26.34±10.68)分,BBS评分为(50.02±2.84)分,计时平衡试验评分为(128.03±3.76)分;对照组VSI评分为(30.42±1.06)分,BBS评分为(42.14±2.03)分,计时平衡试验评分为(99.04±2.18)分。观察组V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BS评分、计时平衡试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82,12.364,36.534;P=0.042,0.000,0.000。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较高,极易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及颈椎病,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患者会惧怕运动以及翻身,对其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均有不良影响,若长期未得到正确治疗会加大治疗难度,所以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避免出现漏诊以及误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V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BS评分、计时平衡试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为:(1)治疗前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病情有助于医务人员确定治疗方法,通过心理护理可缓解其心理障碍,消除其恐惧心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另外,复位前详细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可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促进治疗顺利进行。此外,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可避免其产生不适感,可保证疗效[7]。(2)治疗时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以及指导可提升其治疗的信心,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观察其脉搏以及呼吸状况可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及时给予其最安全有效的保护,避免发生意外,提高治疗成功率。(3)治疗后加强护理干预并让患者采取最佳体位可促进其快速康复,在规定时间内让其逐步恢复活动并采取适当体位可保证疗效,避免出现异常,及时复诊可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8]。

综上所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头晕状况。

[1] 卢慧颖,于吉友,李美英,等. 手法复位联合体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6,14(21):2211-2212.

[2] 康利萍,朱艳,唐晓红. SRM-IV型前庭功能治疗系统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3):271-272.

[3] 梁仕泮,何惠仪.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467-468.

[4] 刘春丽,王宏艳. 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J].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4):419-420.

[5] 魏夫英. 综合护理对老年眩晕患者的影响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01-202.

[6] 刘怡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3):150-151.

[7] 钟小苑,杨应浩,张奕,等. Epley 法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精细护理[J]. 全科护理,2015,13(19):1870-1872.

[8] 孙志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 全科护理,2017,15(22):2759-2760.

猜你喜欢

阵发性计时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畅游计时天地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计时工具
“四个注重”让家事审判良性发展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