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

2018-01-30陆桂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5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工作

陆桂华

(水利部,北京 10005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治水兴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大计来抓,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就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五年多来,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水利中心任务,强化顶层设计,狠抓任务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和法制体系更加健全。国务院批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省级水土保持规划全部编制完成,29个省和4个计划单列市通过政府批复。根据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出台省级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二是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不断强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监督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6万个,开展监督检查近6.3万次,人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6万km2,严峻的人为水土流失局面基本得到遏制。三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持续推进长江和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38万km2,整治坡耕地132万hm2,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 400多个,治理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四是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水利部印发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通知和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国家级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有序推进。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体系基本建立,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试点工作开局良好。五是水土保持改革成果丰硕。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的指导意见》。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加快推进,四川、新疆、湖北、河北出台省级考核办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水土保持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建成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益于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也得益于广大水土保持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扎实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新时代发展要求,开启水土保持新征程的重要时期。新时代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本领、新气象、新作为、新成效。

1 准确把握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新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和宪法,确立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就水土保持工作作出重要论述。他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指示。2016年1月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2017年5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务必学懂弄通,务必坚决贯彻落实。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水土保持各项工作中,奋力开创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是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从求生存发展到求生态美好,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我们要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特点出发,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找准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定位,在做好传统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满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创造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效益,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水土保持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实现水土保持工作新作为,为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协调共生的方法论。落实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就是要更加注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担负起保护水土资源的神圣责任,彻底从征服自然、损害自然、破坏自然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转变,坚持节约优先、预防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全面加强对资源开发行为的水土保持管控,全面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通过强化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和服务,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减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扰动,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是必须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落实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就是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意识,进一步发挥水土保持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的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着力做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土流失预防,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为抓手,促进生产建设单位在开发利用中减少地表扰动、做好表土保护、提高弃渣综合利用,实现水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进一步加大封山禁牧、轮封轮牧和封育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大自然生态自我修复作用,改善生态环境。

四是必须全面营造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水土资源的法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落实到水土保持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构建以水土保持法为核心,上下衔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水土保持法规制度体系。要用最严格的监管保护水土资源,建立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实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事后追责。要持续加大水土保持普法力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水土保持干部职工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全社会水土保持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营造全社会保护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五是必须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这次机构改革,水土保持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坚定改革信心、增强改革定力、勇担改革责任,用改革创新解决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加快推进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变以往“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水土保持工作既要重视事前审批,更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要推进水土保持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水土保持公共服务。继续完善水土保持政策机制,在继续发挥公共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在增强水土保持融资能力、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建立全社会共抓共治的工作机制。加快构建科学完备的水土保持监测服务体系,强化监测服务能力和成果应用,切实提升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2 进一步理清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尊重自然,注重预防,强化治理,打造绿水青山,推进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为总体目标,以“基础扎实、管理规范、科技引领、生态良好、百姓受益”为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依法行政,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重点防治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下降,全国水土流失状况总体改善,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重点防治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大幅下降,水土流失治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全国水土流失状况根本好转,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五项任务。

一是紧紧围绕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按照中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结合《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实施,科学划定水土保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切实做好这些区域的水土保持管控。依法落实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相关规划征求水土保持意见的制度,从源头上预防水土流失。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强化刚性约束,对不符合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依法逐级落实监管责任,实现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跟踪检查全覆盖。加大生产建设单位自主验收情况核查力度,督促生产建设单位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水土保持信用评价和诚信机制,将信用评价结果纳入国家信用平台和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实施联合惩戒。以惩治“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违法行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做到查处一批、震慑一片、带动全局。

二是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战略部署,着力解决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充分发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牵头做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和省级水土保持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按照规划要求圆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群众增产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向当地优势脱贫产业聚焦,精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技术服务,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继续加强坡耕地综合整治,抓好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做好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加快长江和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区等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切实改善水土流失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扎实做好黄土高原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认真落实地方防汛主体责任,抓好汛前检查、安全值守和应急处置等,确保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长期以来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优势,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打造新时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升级版。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周边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应主要采取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协同推进流域水系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农业推广、人居环境改善,实现山青、水净、村美、民富。进一步创新机制,统筹做好建设规划、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和措施配置,形成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关各类项目良性互动、相融互促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格局。

四是紧紧围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科学完备的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支撑体系。按照《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要求,切实抓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防治区为重点,上下协同、整体推进,全面掌握到县级行政区的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强化监测成果应用,实现监测与管理的有效衔接,为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生态文明评价考核、生态安全预警、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以及国家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宏观决策等提供支撑和依据。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推进智慧水保建设,建立完善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加快实施《国家水土保持监管规划(2018—2020年)》,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借力最新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和政府信息共享,实现生产建设项目区域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加大信息化手段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检查、验收和效益评价中的应用,为提升水土保持管理水平提供支撑。

五是紧紧围绕制约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要求,加快建立规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制度,对省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加快推进省级人民政府建立对市县人民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抓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政策落地,规范奖补程序,加强资金管理,有效发挥中央投入的撬动作用。持续推进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正负面和权责清单管理,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严、管实、管好。各地要按照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时限再压减一半,为管理对象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为实现新时代水土保持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时效性。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按照符合中央最新精神、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贴近地方和基层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科学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工作政策措施。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在吃透中央精神特别是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谋划一批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政策、新举措。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向基层和群众走访问计,多向管理对象问计问策,增强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把中央要求和地方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细化实化各项措施,确保政策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依法行政。各流域、各地水土保持方面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既有当前突出问题,又有需要提前谋划的长远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顺应生态文明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要求,进一步梳理分析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突破口、着力点和关键点,做到突出问题优先解决、长远问题提前谋划。坚持依法行政,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按照“三定”方案和权责清单,切实依法全面履行水土保持职责,确保履职到位、不缺位、不越位。

三是强化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继续和扎实做好水土保持基础工作,力争通过2~3年持续努力,全面夯实水土保持工作基础,提升管理能力。要对照中央精神和法律法规明确的水土保持方面的制度要求,逐项分析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工作到位。认真做好水土保持法配套法规制定、规划编制、年报公报和调查统计等工作。按照确有需要、管用实用、及时修订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水土保持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完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全面实现信息共享。

四是持续推进工作创新。创新水土保持管理理念、方式、手段和措施,在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信用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方面开拓创新,力争每年有所突破。大力推动水土保持科技创新,逐步提升水土保持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完善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能。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新技术与水土保持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互联网+监管”,以信息化带动水土保持现代化。

五是做到管理规范。严格规范水土保持方案、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和科技示范园评审评估工作,规范评审评估程序和专家遴选,落实评审评估单位和专家责任。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审批时间。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国家水土保持工程重点督查等检查行为,既要防止因检查不到位出现盲区和空白,又要避免不必要的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着力提高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的综合效应。要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和自主验收制度,加强验收备案管理和事后监管工作。

3 切实加强对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领导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要围绕新时代水土保持目标任务,狠抓关键环节,强化责任考核,精心安排部署,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扛起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政治责任。主动做好向同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在规划实施、资金保障、组织发动等方面的领导作用,同时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相关工作。发挥好各级水土保持委员会的作用,推动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政府领导、水利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创新引领,提升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水土保持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这个核心,通过创新推动工作、提升水平。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为水土保持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科技支撑。紧紧围绕重大水土保持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取得一批有实实在在作用的科技成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技术推广,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成效。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专家作用,分领域分层级建立水土保持专家库,为水土保持发展献智献策。适时开展水土保持大数据分析工作。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增强能力本领。水土保持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五个过硬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严格自律,要以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负责的态度,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干部队伍建设,加大网络视频培训力度,让基层同志深入了解中央大政方针,准确把握法律法规要求,摸清吃透政策制度规定。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着力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创造性。

四是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继续深化全国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丰富拓展宣传载体,积极发挥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媒体作用,不断提升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效果。持续开展水土保持进党校活动,强化中小学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积极推动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扩大水土保持的社会影响力。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开展水土保持先进典型深度宣传和效益成就系列宣传。深度挖掘水土保持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推出一批感染力、号召力强的水土保持宣传精品力作。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增强全民水土保持观念和意识,营造全社会保护水土资源、自觉防治水土流失的良好氛围。

五是强化廉洁自律,持续改进作风。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部党组要求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责任和措施,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履行好监管职责,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以水土保持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保障水土保持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奋力开创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生态工作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不工作,爽飞了?
生态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