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热射病患者护理体会
2018-01-30陆玉玲
陆玉玲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安徽 亳州 2335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在42-90岁之间,平均在72.4岁,在高温下工作或活动者2例,未出门但年老体弱合并慢性病,家中无空调等降温措施者9例。曾经有手术史、脑出血、帕金森、风湿病、脑梗塞、冠心病(房颤)等病史。
1.2 临床资料和体征
本组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其中深昏迷5例,2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抽搐,所有患者均出现心动过速,1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6例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反应,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肝衰竭、肾衰竭、DIC等多器官衰竭(MODS)表现。
热射病发病机制有人认为是由于机体的内部或外部的热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散热能力,使机体过度蓄热导致高热。高热对细胞膜或内结构有直接作用,使蛋白质变性,线粒体损伤,从而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也有人提出,是由于在热应激条件下机体能量代谢加快加强,以致最后耗竭,使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不可逆损害(2)。
2 护理体会
2.1 降温
快速降低核心温度是治疗的首要措施,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本组患者入室时已经出现高热昏迷2-12小时不等,体温都在38.0摄氏度以上。①室温调节至20-24度②给予留置深静脉,并快速静脉输液。③给予冰袋置于散热较快区域(双侧颈部、腹股沟和腋下)解开衣领给予温水及酒精擦洗至体温降至38.0摄氏度以下。
2.2 循环监测及液体复苏
循环监测:连续监测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给予动态监测血气,记每小时尿量及尿液颜色,留置深静脉者给予监测中心静脉压(CVP),11患者均出现低钠血症,给予快速补液治疗。
2.3 针对2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抽搐患者,给予丙泊酚、咪唑达仑5ml/h持续镇静状态,减少机体异常放电及产热状态,均得到有效的控制。
2.4 早期给予气管插管,本组1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昏迷状态,有8 例患者呼吸相对较稳定 继之 转神志清楚, 3例持续昏迷状态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支持,设置合理的参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保持气道通气状态,抬高床头30度防止误吸,及时倾倒集水杯水,预防VIP发生,调整湿化罐温湿度,班班交接,听诊双肺呼吸音及痰鸣音,每班评估,每日评分。
2.5 本组有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脑水肿、肝肾衰竭、黄疸、DIC等临床表现,治疗护理中给予20%甘露醇125mlq4h-q6h快速应用,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观察尿液颜色及量,有无变色及减少,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患者双侧瞳孔变化及肢体反应,有无颅内出血,其中2例患者ck大于5000u/lPT APTT 延长给予低分子肝素2500u皮下注射一日两次,并给予输注血浆800 ml
2.6 患者机体处于高消耗状态,给予营养支持
3 结果
本组11例患者,经过以上积极治疗及护理有3例死亡,8例好转出院。
4 讨论
从本组病例不难看出,热射病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或工作导致的,一般温度高于30.0摄氏度,湿度大于70%时,就要小心不要长时间逗留在这样的坏境中;不止室外达到这样的条件容易患疾,室内也一样,尤其是儿童及孕产妇合并有身体疾患者老年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家中防暑降温设备不完善;再加上很多老人一辈子节俭,说自己习惯了,摇摇扇子就渡夏了;可是今年是持续高温夏季,是一个靠蒲扇摇不过去的夏天。当患者出现高热、胸闷、心悸、出汗并伴有意识模糊时;应立即给予自救,移动到阴凉通风处,并解开衣领,多次小量补充凉开水;用温水清洁下半身;有条件者可服用藿香正气丸;对于必须进行高温高湿下劳作人员,可以先进行必要的热习服(3)锻炼后才劳作,同时劳作时间不可过长。对于已经发生热射病患者要及早给药降温救治;争取时机;防止多脏器衰竭发生。防止热射病后遗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