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分析
2018-01-30何新华
姜 杰,何新华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人民医院儿科,新疆 克拉玛依 833699)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通过将导管从外周臂静脉穿刺,使导管直达心脏的大静脉处,减少化疗物品和静脉的接触,可有效的防止药物刺激血管[1]。早产儿是指不足生产周出生的婴儿,这一类婴儿的身体抵抗能力弱于普通婴儿,并且如果出现外伤,很容易造成大出血,临床治疗很困难。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将PICC技术应用于早产儿中的效果和出现并发症情况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应用PICC技术的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孕周27~34周,平均孕周(30.2±2.5)周,体重1.2~1.9 kg,平均体重(1.51±0.22)kg。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选择患儿肘部或下肢静脉作为穿刺点,先测量送管的长度,例如将肘部静脉作为穿刺点时,将患儿的手臂外展和身躯之间形成90°角,然后测量从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之间的距离,将患儿放置于保温辐射台上,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消毒杀菌,然后对患儿的静脉进行穿刺,在患儿抽回血通畅后,使用1 mL的生理盐水对PICC管进行冲洗,随时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在术后摄X线片,保证导管终端位置正确[2]。
1.2.2 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要根据治疗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为:①置管前护理: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置管时,一定要选择好置管的时机和位置,患儿因为体重轻、病情变化快、血管不明显和体温不稳定,如果不按照规定进行置管,很容易加重患儿的病情,所以在选择置管时要先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为患儿家属讲解置管的重要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状,在取得家属同意后,在患儿病情稳定的时候,取血管显现位置进行穿刺,最大化的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3];②置管时护理:医护人员要做好环境护理,在保温辐射台操作,尽量减少人员的走动,严格的按照无菌操作守则进行操作,并且操作时的动作一定要快,避免发生感染;③置管后护理:在对患儿进行置管后,一定要保证置管的位置正确,并在术后对导管的名称、长度、型号和插入深度进行记录,方便接班的时候医护人员可以随时的了解情况,如果出现问题才方便更快的解决。
1.3 观察指标
观察5例患儿的穿刺部位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析患儿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和置管的留置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5例患儿穿刺部位选择为经贵要静脉3例,肘正中静脉1例和经头静脉1例,其中一次性穿刺成功5例,成功率为100.00%;患儿的置管留置时间为3~25天,平均留置时间为(14.1±0.3)d;在置管后,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状,导管保存均良好。
3 讨 论
早产儿和正常产儿不同的是,早产儿的身体更加的虚弱,身体免疫力更低、血管的能见度小,如果经受感染,早产儿的病情程度会高于正常新生儿。所以,在对早产儿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4]。
PICC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外周静脉条件差,不易穿刺的患者,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和不易渗透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在应用PICC技术时,一定要注意术后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堵管、导管移位或者穿刺部位出血等,虽然本次研究并未出现这类并发症,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针对PICC的治疗方法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例如,在对患儿进行置管前,为患儿家属讲解置管的重要性和置管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以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增强患儿家属的信任感;在置管时,医护人员保证严格的执行操作规范,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在术后,做好环境护理,包括环境室温等,可以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在术后对留置管道的名称、长度和深度等指标进行记录,可以减少管理管道时出现错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患儿治疗前后,医护人员都需要严密的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呼吸、心率和血压等,如果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5]。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可以在患儿治疗的前后,最大化的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能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实施PICC技术,并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对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