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三张问卷”引发的职业教育思考

2018-01-30

江苏教育 2018年44期
关键词:苏派职教导向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提出的“三张问卷”,击中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职业教育究竟如何实现人的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在新时代迈向现代化?职业教育如何基于现实基础创新发展?

一、社会本位&个人本位:回归人本的职业教育

(一)回归教育本真,唤醒个体自主,服务生涯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的教育导向经历过几次转变:学历导向—就业导向—生涯导向。改革开放初期,职业教育办学走的是一条与普通教育雷同、唯学历是求的路径。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化以及“高中热”的来袭,中职教育面临大滑坡,职业教育开始意识到服务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就业导向”。此时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回应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评判的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否满足经济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探索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应匹配,努力做到与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等。这种“就业导向”对于改变当时职业教育闭门办学、学历导向、不问市场需求的办学状况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意义。

然而,一味强调“就业导向”,就会把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来片面发展,对于人本身的需求以及人本身的全面发展关注得越来越少,出现了“目中无人”的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格外有时代价值和现实针对性。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培养行业企业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更要回归、尊重、发展人的基本诉求,观照人的全面发展。换句话说,职业教育绝对不能仅仅变成一种面向市场的“规训”,而应是量体裁衣的“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唤醒个体自主,服务生涯发展,才是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应有之义。

(二)教育对象的多元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单一指向之矛盾

第二张问卷提出“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可以理解为,职业教育可作为任何人从业、转业、再就业前的一种教育选择,只要人们选择就业,就必然会选择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一的适龄学生群体,还应当包括更大范围的人群,如在职员工、失业人员、回流大学生、转业人员等。这就是“大职教观”所倡导的核心思想。而当前的职业教育仍处于目标较为单一、对象较为单纯、培养较为粗放的阶段。单就适龄学生群体而言,其目标已经不再是以往单一的“体面就业”,而是演变为多元化的需求,例如升学、创业、留学等。随着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深化,精准培养、分类培养和定制培养将成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这是就“宽度”而言的。

另一方面,就“长度”而言,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体系中的各阶段。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体系的构建任务其实在前几年已经顺利完成,但是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理论上说,职业教育应当分为三个阶段:职业启蒙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和职后培训阶段。在我国当前的语境下,职业教育主要体现为职前教育,在职业启蒙教育和职后培训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忽视职业启蒙教育的后果,是让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无法建立起初始的职业观,对于各种职业和专业的了解几近空白。打开职业院校大门,让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们体验职业、进行职业启蒙和选择职业是未来职业教育不得不面对的一大命题。只有基于了解、基于体验、基于抉择,他们进入职业教育才可能是“理性的选择”,才可能让选择职教成为“首要选择”,才会让他们自认为是接受了“适合的教育”。

二、科学发展&协同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职业教育

(一)科学发展

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必须科学发展。如果现在提问职业学校的校长们:你们办学是按照什么原则?有三个选项,分别是政策方针、教育规律、领导要求。结果可能是什么呢?姑且不论三个选项的利弊优劣,一线职教实践者不忘初心地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遵循教育的规律,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教会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满足社会生存需要,而要满足其更高要求和向往。“教育的价值是什么”,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答案。曾经,教育是为了改变命运;后来,教育是为了拥有一技之长立足社会;在未来,职教的教育目标还将包括为了闲暇,为了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例如,上海有些职业学校开设了法国蓝带厨师的职后培训课程,培养米其林一星厨师。来就读的学员不一定奔着就业,而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要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职业教育自身还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从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必须回应“中国制造2025”所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工业2.0、3.0和4.0在不同地区可能同时并存并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这种状态。面对这样的复杂状况,如何提供适合的职业教育、平衡的职业教育和充分的职业教育,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议题,也是需要科学化考量的难题。

(二)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同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开放性,在教育内部谈职业教育怎么办是远远不够的。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说明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着手解决。协同发展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美国21世纪初实施 STC(School to Career)的举措中,不难发现美国把职业教育当作社会问题而非单纯的教育内部问题来看待;与此同时,英国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多次更名,也是出于对职业教育进行协同发展的需求考虑的。职业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业,建立和完善协同发展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和国家制度,是未来职业教育深化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三、发挥优势&突破创新:铸就更美好的苏派职教

从全国范围来看,追求高品质和好典型一直以来都是苏派职教引以为自豪的地方。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面对“三张问卷”,江苏的职业教育必然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案。

(一)五年制高职实践经验的深化研究

五年制职业教育的办学探索是苏派职教的一张名片,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总结,苏派职教有底气也有实力交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其中可包括如下一些问题的答案:1.哪些专业适合五年的长学制?长短学制各有利弊,但是有些专业必须且唯有长学制才能把学生培养到位。2.贯通培养需要具备哪些基础性的条件?回答可供职业院校参考和判断自身是否达到了贯通培养的底线要求。3.贯通培养需要哪些体制机制层面的顶层设计?诸如文凭的颁发制度、学分的转换认定等。4.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如何开发?5.贯通培养的管理制度如何设计?等等。这些细节性、制度化的经验将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二)变大赛优势为日常教学的水准

江苏目前是职业教育各种国家级赛事的最大赢家。不论是教师的、学生的、团体的、个人的奖项,还是教学的、信息化的、技能的赛事,等等,江苏的获奖排名都领先。基于这一高起点,苏派职教完全有能力将大赛的优势转化为日常教育教学的水平。将这种高质量和高水准常态化,惠及所有职业院校的师生,全面提升苏派职教的质量和江苏职教师生的获得感。与此同时,打造一批职教名师和大师,使之成为苏派职教的亮丽名片。

(三)开辟普职融通的有效途径

江苏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强省,更是基础教育的强省。在完善体系建设的进程中,普职融通一直是块短板。江苏有条件、有基础开创出一条普职有效融通的改革路径,例如开发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基础教育学生的职业体验课程、建立普职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机制等,积累值得推广的经验。这也将成为苏派教育在新时代的新亮点。

(四)立足地域特色,办适合的教育

江苏省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苏南、苏中、苏北处于不同的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各地该如何依据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本地民众的教育需求,办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职业教育,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阐释“适合的教育”的视角和维度。在这条实践和理论探索的道路上所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规律,对全国也会是个范例。

(五)建立和健全产教融合的政府干预机制

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江苏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迈入新时代,为了进一步保障和促进校企、产教之间的融合,政府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制度,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在较长时间内集中探索并着力解决的难题。江苏若能基于优势,突破创新,将收获职业教育难得的硕果。

猜你喜欢

苏派职教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江苏苏派教育集团 徐波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校企合作
———“苏派职教大讲堂”活动掠影
芳华正茂 杏坛春来
——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学组)分区赛掠影
苏派校长的文化追求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