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价值
2018-01-30刘杨
刘杨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1]。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脾切除等治疗均无效者称为难治性ITP[2]。临床研究显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治疗难治性ITP有积极效果[3]。此次研究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价值做进一步分析,取得满意的结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34例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3.4±5.2)岁。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经脾切除或经达那唑、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无效,血小板计数仍在30×109/L以下者。
排除标准: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者;有血管栓塞疾病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生产厂家: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49)治疗,300 IU/kg,皮下注射,1次/d,连续治疗14 d。治疗过程中若血小板计数升高至100×109/L或血小板绝对值增高≥50×109/L,应立即停止给药。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疗效评定[4]:显效为血小板计数正常,在(100~300)×109/L,未出现出血症状;有效为血小板计数上升至50×109/L或较原来水平上升30×109/L,基本无出血症状;进步为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好转;无效为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平均值为(15.31±7.94)×109/L,治疗后血小板最高平均值为(146.19±82.97)×109/L。治疗前后数据对比(t=15.658;P<0.05)。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值高于治疗前(P<0.05)。
2.2 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用药后患者中显效10例(29.41%),有效14例(41.17%),好转8例(23.52%),无效2例(5.88%),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部分患者出现轻微头晕、乏力,多于治疗后缓解,其中注射部位疼痛1例(2.94%),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1例(2.9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9%。
3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多是由于免疫因素导致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机体止血功能障碍的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黏膜皮肤出血,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血小板减少、寿命缩短等[5]。研究资料显示,ITP在育龄期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而在其他年龄阶段的患病率男女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rhTPO能够与骨髓巨核细胞特异性受体相结合,从而发挥其生物学功效,具有调节巨核细胞增殖、分化以及成熟分裂形成功能性血小板的作用[7]。同时rhTPO可以在体外诱导和促进巨核细胞成熟,提高巨核细胞生物活性[8]。上述研究结果中给药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最高平均值为(146.19±82.97)×109/L,较治疗前(15.31±7.94)×109/L升高,同时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4.1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9%,说明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有利于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改善患者瘀斑、出血症状,临床应用治疗效果颇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1] 计成阜,何广胜,周海侠,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16例[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3789-3790.
[2] 曹慧琴,任羽,苏保雄,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2):781-783.
[3] 高然,曲艺,李艳.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14): 724-726.
[4] 刘隽,程毅敏,邹丽芳,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学,2013,20(3): 390-392.
[5] 孔凡霞,韩伟.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循证评价[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6):1291-1292,1294.
[6] 曹林娟,陈沙娜,乌兰图雅,等. 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结缔组织病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J].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6,8(1): 41-44.
[7] 郭芳,张琰,王改峰.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2):36-38.
[8] 郭学军,程英.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新诊断ITP的临床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