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教育话语的解构与审思
——基于“这是为你好”的分析

2018-01-30

江苏教育 2018年71期
关键词:话语班级班主任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这要求班主任承担起对学生成长负责的重要职责。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出于何种理由、做任何事,班主任总是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着班集体建设,关爱着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很多班主任总会对学生说出这样一句话:“我这样做,可都是为了你好啊!”“这是为你好”成为班主任教育学生的重要话语,既表达出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情感关怀,又在潜意识中表现出一种对学生教育的惯性思维,甚至夹杂着诸多无奈与忧思。

一、“这是为你好”——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现实演绎

班主任的工作异常繁忙,因为班主任不仅是一名学科教师,还是一个固定班级的管理者与建设者。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班主任始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对学生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班主任始终要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任务,始终要直面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为你好”正是这种特殊师生关系演绎的结果。

1.“这是为你好”反映出师生关系的情感性。

“好”是对人际情感的一种朴素表达,每一位班主任总是积极致力于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为你好”正是教师对学生行为最为真实的情感表露。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所说,“班主任需要有极强的同理心,将自己视为班级中最弱势的那一个,体验到来自人性深处对发展、对交往、对贡献、对光荣与梦想的需要”。[1]凡是说到这句话时,班主任总是以浓厚的情感建构师生交流的特殊场域,以情感底线来引导学生成长。从教育理论上来说,班主任不应对全班任何一个学生有情感上的偏爱;但事实上,很多班主任还是在情感、行为、话语上偏重于某些学生,创设特殊的发展期待。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对你好”具有相当的隐秘性,即这是“我”作为班主任对你个人的“好”,是基于“我”特殊的情感而生成的,“我”是不会将这种“好”随意加诸其他学生身上的;而作为学生的“你”理应深度理解这种源自班主任的“好”,并务必要对这种“好”形成一种道义上的回报。这也正是多数班主任说出这句话的价值诉求。因此,“这是为你好”本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爱,是一种教育行为的情感表现。

2.“这是为你好”反映出班主任教育话语的焦虑性。

解释一种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现象,回应一种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总应做出有针对性的论述。然而,在很多班主任那里,“这是为你好”似乎代替了许许多多相关的解释。甚至很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并没有任何有针对性的解释,而仅仅以这句话来替代。不得不说,这是班主任教育话语匮乏的表现,而其背后,恰恰折射出班主任教育行为的失当、教育思想的狭隘。情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重要基础,也是师生伦理建构的底线。但这种底线并不是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随意拿来解释任何一件事的,因为班主任不能将底线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全部解释。我们很难想象,一旦情感的底线突破,学生不再需要班主任的“好”,班主任的工作将如何开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为你好”是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感到焦虑的一种体现。

3.“这是为你好”反映出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

在中国庞大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班主任总是承担着最为繁重的教育任务。这种教育任务正是基于班主任特殊的身份而发生的,这种教育任务的有效完成也需要班主任的积极作为来实现。从学生在校行为表现到班级教师团队的沟通与协调,从学校层面的“上情下达”到家长层面的“下情上传”,班主任每天需要处理各种非学科教学的工作,而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围绕学生的成长而展开的。“这是为你好”这句话以“好”为关键词,其实正反映出班主任与学生常态化的沟通异常丰富,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往往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做出一种综合性的价值判断,“好”的背后所隐含的丰富内涵也只有当事的师生双方才能心领神会。“班主任的关心与理解,班主任与学生的个别交流,班主任为学生所创造的发展契机,都会成为学生觉醒的力量,更会积淀为一种文化的力量,熏陶、感染着学生”。[2]而这正是班主任教育工作复杂性的生动写照。

二、“这是为你好”——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实践迷思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一项人与人之间的实践性极强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困难之处就在于班主任要在一定程度上包揽学生在校期间成长的全要素教育。诸多不确定性与模糊性难免会给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迷茫,尤其像“这是为你好”这样的教育话语,更需要班主任的深度思索。

1.“这”并不能代表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全部话语。

“这是为你好”的主语是“这”,即对这件事的理解,或采取的这些行动,作为班主任的“我”是完全为你而为之的。然而,“这”能否代表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借助对“这”的关注,我们能否对学生施行更深层次的教育?事实上,很多班主任在表达这种观点时,往往放大了“这”的外延,将一件事、一个举措放大为对学生生活的全过程的教育。虽然班主任在强化对“这”的解释力的过程中,力图实现对学生以点带面的教育,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班主任尚未意识到,“这”仅仅是“这”,并不是对学生教育的全部,因为这个单一的事件有别于其他教育活动,而不是能以“这”来引导学生对自身工作的认同与理解,更难以获得来自学生情感和道义上的真实回报。

2.“你”并不能引导学生的主动成长。

“这是为你好”十分注重对作为学生的“你”的情感上的拉近。实际上,班主任在表达这一观点时,更多突出的是班主任与学生个体之间的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带有较强的隐秘性,即班主任对你所付出的“好”是不能让第三人知道的,这种“好”是建立在班主任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亲密情感基础上的。从理论上看,班主任作为一个班集体的建设者,不能仅仅对学生个体付诸情感,毕竟班主任需要面对全班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应公平、公正、公开。这种过度强调“你”的教育话语,其实阻隔了学生个体与班级群体之间的关系,在凸显“你”的特殊性的过程中无法使学生平等地融入班级集体生活之中。反之,正是由于那种来自班主任的带有偏爱的“好”,使得学生在成长方面始终有所依赖,而难以实现自主成长。

3.“好”往往突破了一定的教育边界。

“这是为你好”究竟要“好”在哪里?其实,班主任在处理学生具体事务的过程中,往往以“好”作为一种模糊化的沟通,让学生用“好”来理解班主任为之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但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既要无私地付出班主任的情感与爱心,积极关心每一个学生,同时又要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制止、批评,及时矫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因此,一味地对学生付出,进而以“好”来拉拢学生,是有违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本质的。作为班主任,要理性识别这种“好”所具有的边界,那些越界的“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动学生,但无法使学生辨别真伪,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同时要审慎给予“好”合适的度,在合适的范围内给予学生“好”,而一旦超越这个范围,就应对学生进行严肃的惩戒。虽然把握“好”的边界有些难度,但这正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真实体现。

三、“这是为你好”——重审班主任的教育逻辑

虽然在现实的学校教育生活中,班主任的“这是为你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实践迷思,然而不得不承认,“这是为你好”是中国班主任最为质朴的教育话语,也表征着最为直白的教育情感。借助对这句话的理性剖析,我们不妨重审班主任的现实教育工作及其逻辑。

1.“这是为你好”要提防反教育的行为倾向。

“反教育行为”是指那些打着教育旗号却在实际行为中不具有教育价值、不含有教育性甚至对学生发展起反作用的教育行为。这些行为往往伪装成“教育活动”而被人所忽视,以至于很多教育工作者简单地认为所有教育行为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都具有教育性。“这是为你好”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反教育的行为倾向。如很多学生并未因班主任对自己的“好”而“领人情”“识好歹”,恰恰相反,他们往往在这句话面前表现出了反抗情绪,不接受甚至直接拒绝班主任的“好心好意”。尤其对于那些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不会全盘接纳来自班主任的这种“好”,而且很可能因这句话而产生情绪化的宣泄,甚至对这句话产生误解。学生话语和行为上的失当,通常让班主任感到痛心不已,而这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来自班主任当初对他的“好”的直白抗拒。班主任意识到,自身的话语与行为应遵循学校公共生活的伦理规则,切实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教育责任在功能上具有相当的限度。[3]因此,班主任要警惕“这是为你好”教育行为的后果,在不同时间、不同事件、不同学生面前谨慎地使用这句话,真正发挥情感教育的特殊功能,让这种教育不仅可以“唤醒”学生身上的真善美,而且还可以“唤醒”班主任的人性之美与教育潜能。[4]

2.“这是为你好”要为学生创设成长的自由空间。

学生如何在班主任的“好”中真正获得成长?那些打着“为你好”旗号的教育行为,往往并没有真正地为学生松绑,或者从根本上让学生意识到理性教育决策的重要性;相反,这种“好”恰恰剥夺了他的自由选择权。[5]而这背后正折射出家长式的霸道思维——以“我对你好”掩盖了“我替你选择”“我为你扛”的真实动机。班主任往往主观地认为自己对学生的这种“好”可以换取学生更好的发展,而这一臆断让更多的学生失去了对自身生活进行选择的自由,学生最终只能沦落到一种被动接受的境地。当然,很多学生的直接拒绝也会招致班主任的质疑,甚至出现严重的师生冲突。从这个角度看,班主任直白地承诺“这是为你好”,更要为学生成长创设自由的空间,解除那些压制在学生身上的规训教育,还学生以成长自由。否则,“这是为你好”最后就会演变成一厢情愿的“好”,而失去了学生对班主任教育行为的尊重与信任。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为你好”的教育机制实质上正是一种利益的回报机制,其隐秘之处正在于它迎合了学生本能的自我中心主义,而其残酷之处正在于无法立刻对其进行证实或证伪。[6]然而,又有多少班主任历尽千辛万苦、想方设法地对学生加以教育,“这是为你好”背后又潜隐着多少苦口婆心与热切期待!作为一种道德动机的“这是为你好”,也可以使对学生的教育充满浪漫与活力,其实质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7]

猜你喜欢

话语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