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循环式健康宣教项目探索与实践

2018-01-30戴恒玮夏庆华张佳蕾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8年3期
关键词:长宁长宁区家庭医生

戴恒玮,夏庆华,张佳蕾,钱 蕾

上海正在创建健康城市,而创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发动居民共同参与到健康城市的建设中来[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宣教形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讲座、咨询已无法吸引足够的关注,海报、折页等资料也因为形式单一、枯燥而乏人问津。医学科学知识与普及应用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将创新内容向目标人群传播,即进行健康知识、技术和产品的转化和推广,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一项基本功能[2]。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卫生服务项目之一。每年开展的卫生宣传日活动是疾病控制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策划低成本运作、效果好、可复制的模式应对重复性活动项目,成为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实际问题[3]。为了改变以往被动宣教的模式,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托时代元素,打造新型健康宣教项目“健康好声音”,旨在鼓励更多居民主动参与到比赛之中,通过对健康知识的提炼、改编、创新、回馈,从而创造全新的健康促进模式,挖掘更多优秀的健康达人和科普作品,打造一支具备“能说、能写、能思考”全方位科普技能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丰富居民健康科普的内容及形式,从而提高居民健康素养,营造长宁区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

1 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1.1 创新循环的宣教模式

传统的健康教育手法对居民而言属于被动推送的健康教育,严谨有余而趣味不足,作用有限且费用昂贵,性价比不高。本项目采用居民主动参与的健康宣教方法,以比赛形式激励居民在创作科普作品的过程中提高“知信行”水平,同时,将居民创作的作品进行宣传,提高辖区整体的健康素养,形成提炼、改编、创新、回馈的良性循环,打造健康促进的新颖模式。

1.2 丰富多彩的主题形式

“健康好声音”包括各种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如相声、小品、朗诵、歌曲、独角戏、脱口秀等。这些科普知识的载体,既有趣又时髦,深受居民的喜爱。根据不同人群需求也能调整不一样的“好声音”形式,例如:2014年针对青少年举办的“中学生健康好声音专场”,2014年、2015年针对老年群体的“预防跌倒和糖尿病”主题专场,2016年针对青年医务人员的“健康科普演说家”专场,2017年针对家庭医生的“健康方案设计师”专场等:均考虑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3 优质高产的科普产品

“健康好声音”项目除了具有良好的现场体验之外,还具备产出作品、人才、创意“三高”的特点。通过本项目的比赛往往能涌现一大批高人气的获奖作品,经由科学知识校检把关后即能摄制成为一部精彩的科普视频。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也能挖掘出许多具备科普能力的居民,或是编撰或是表演,从而组建一个“居民健康促进科普人才库”。在有活动需求时,在他们中招募编剧和演员,增强辖区内健康促进的氛围。

1.4 与时俱进的推广渠道

本项目采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推广渠道进行传播,收获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微信平台上,“健康好声音”以衍生科普短视频系列“酱紫的蛙”为主打,登录“今日头条”“青春上海”“上海长宁”等知名公众号,颇受好评;而在传统媒体领域,“健康好声音”将录制的优秀作品推送到辖区各医疗机构,作为门诊健康教育的电化健教资料,让居民在医院候诊的时候能接受到生动的健康科普宣传。

2 项目成果的实施

为确保项目的实施力度,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以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计委”)为指导,纵向协同区爱卫办、区卫计委团工委,横向联络区团委、各街道等各卫生和行政资源,协同落实了一系列管理与推广措施,确保了本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1 组织网络

此项目确立了以区“卫计委为指导、区疾控主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落实的,多方参与的网络组织。“健康好声音”也作为区卫计委的品牌项目“长宁健康嘉年华”的子项目之一,获得区卫生计生系统的优势资源支持。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条块结合、有机联动,形成各方优势互补的推进合力。

2.2 技术支持

区疾控健康教育科把关作品的形式和风格,并根据涉及的科普知识协同中心专家委员会和其他业务科室骨干,共同组成技术指导小组,为本项目的科普作品进行专业知识审核,并提供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2.3 资源保障

区疾控为每年的参赛选手们提供专业的业务培训,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或达人做深度的科普能力培训,同时也为选手们提供相关教材以提高其创作能力和健康素养。

3 项目应用及普及情况

截至2017年6月,“健康好声音”项目已经覆盖了全区100%的街道(镇)和100%的医疗机构,在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场活动共累计有千余居民参与,参赛作品互动性强、通俗易懂、趣味横生。在活动后对 200名居民开展的调查发现,99.5%表示非常满意,64.9%居民表示自己也有兴趣开发作品参与大赛。

同时,本项目的衍生作品“酱紫的蛙”先后在“青春上海”“今日头条”“卫生医家”“上海长宁”“青春长宁”“长宁疾控”6个微信平台展播,总播放次数为19,675次。

通过4 年来的推广和拓展,“健康好声音”的受益人群不只是参赛选手,还通过居民们的“口口相传”和“现身说法”,健康和医学常识被传播给自己的家人、亲人和邻居,是他们受益。经过几年的发展,“健康好声音”作为长宁区优秀的科普品牌,在居民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生命力,已成为社区健康科普教育的常规渠道、平台和有生力量,科普受众辐射到了辖区的大部分居民。

4 社会效益及贡献

“健康好声音”项目以“健康好声音,我们听你的”为口号,以“科普自产自销”为模式,创新性地构建提炼、改编、创新、回馈的长效工作机制,项目具有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4.1 对于普通居民的意义

项目有利于增强居民的健康促进意识和自觉性。以往来看,居民总感觉健康科普和教育是相关专业人士的工作,自己只有被动地接受,因此容易降低对健康科普的关注度和积极性。以自主创编科普作品并参加比赛则不同。在创作过程中,居民必须学习领会相应的健康知识,再将其融入科普作品。这一过程本身对健康素养的提升效果就远超被动教育。同时,居民在创作之后也会自发地参与传播自己的作品,从而将其中的知识和理念也一并进行宣传,对周围人群也能带来一定的促进健康的作用。

4.2 对于家庭医生的意义

家庭医生制度改革是时下的重点工作,健康教育和促进也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为青年家庭医生提供了良好的健康素养和科普能力的提升平台。借助“健康好声音”,家庭医生们在文艺、演讲、健康文案设计等多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同时,他们在比赛中展示的优秀技能和案例也会被本项目制作“健康工具包”,反馈至辖区内所有的家庭医生工作室。通过“健康工具包”,一来可以使家庭医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汲取他人的优势和长处,二来更能在家庭医生对居民和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时,丰富他们的课件和教具,提升课程质量。

4.3 对于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意义

“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作为群众自治组织,是由上海市爱卫办自2007 年开始组建的居民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疾控作为技术支持单位,需要对居民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指导,“健康好声音”则开创了一个良好的支持方式。通过指定的小组科普命题,让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共同探讨科普命题,提炼出健康心得和技能,群策群力将文艺形式融入科普作品。通过参赛的过程,自我管理小组成员全程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增强了小组的内源健康促进活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手段,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4]。目前,基层的健康教育基本存在五种方式:通过主流媒体、利用各种主题宣传日、举办各类培训班、送知识下乡和运用网络、短信等宣传[5]。而长宁区突破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循环健康宣教方法——“长宁健康好声音”大赛,其宗旨是希望居民能结合日常生活,通过不同的“声音”表达形式,包括演唱、朗诵、快板、合唱、情景剧等,将健康知识,比如健康生活、合理饮食、老年人防跌倒、疾病防治、养身保健、正确运动防伤害等,进行提炼、改编、创新与回馈。通过这一新兴的方式,让百姓参与到的健康教育全部过程之中,为今后长宁区的健康宣教注入新的活力,让百姓受益,促进长宁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长宁长宁区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理想之城
童眼看苏河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赞长宁地震台
My Best Friend
我是玫瑰
2017上海自行车联赛·长宁天马站雨中酣战顺利落幕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马读会”,二十二年的衷情和坚守:记上海市长宁区“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