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

2018-08-03唐园园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8年3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情绪

唐园园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其临床表现为感知神经性听力功能损失,并伴有耳鸣、眩晕等现象,部分患者会出现耳麻木及压迫,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学习[1]。由于突发性耳聋病症属于突发性特征,患者一时往往难以接受,容易产生抑郁、偏执、自卑、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致使病情进入恶性循环,妨碍患者的治疗和恢复[2]。笔者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 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全部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通过听力学、影像学等检查,排除合并心肾肝等器质性疾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为50例。对照组中男、女性分别为28例和22例,患者的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为(38.5±8.4)岁,平均病程(11.87±9.57)d;对照组包括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21~64岁,平均年龄为(37.1±8.4)岁,平均病程(11.58±9.43)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2.1 环境干预

患者在突发的、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耳聋,常常一时间很难接受,在住院最初的阶段会感到迷茫及恐惧。护理人员通过调节患者病房的周围环境,从而为患者营造温馨及舒适的氛围。从住院开始,就要为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主动为患者介绍病房的情况,使患者能够熟悉医院及自己居住的环境,以此消除陌生感。

1.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先通过书面文字或手势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地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使患者能够释放一定的负性情绪,并创建互相支持的护患关系。大部分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会担心自己今后的听力不能恢复,且对此种疾病的病情及治疗方法并不熟悉。护理人员要使患者能够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从而对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评估,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干预过程中要注意交流技巧,使患者能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增强自信心及安全感,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1.2.3 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为患者讲述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原由、治疗的重要性、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治疗方法等,使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知,能够掌握科学的耳保健知识。同时,通过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能够正确认知治疗效果,树立积极心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4 行为干预

护理人员要使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情绪宣泄的方式,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为患者传授渐进性肌肉的松弛练习,使患者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使用腹式呼吸,呼气及吸气各4 s,持续1 min,重复练习。

1.2.5 用药及睡眠指导

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及扩张血管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高血压。因此,在用药时,要使患者明白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进行滴注的过程中,尽量降低速度,避免让患者家属自行调速。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如果患者存在血压、体温升高的现象,需要立即与医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此外,引导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减少白天睡眠的时间。在睡觉前不要进行运动锻炼、不喝浓茶或者咖啡,使用热水泡脚,安静地躺在床上,放松肌肉。如果是失眠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地使用药物进行改善,提升其睡眠质量。

1.2.6 社会支持

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中,护理人员具有重要的作用,她们为患者提供最直接的心理咨询、支持及健康教育。在与患者交谈的过程中,应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启发患者对病情治愈的期待,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淡化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另外,应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指导家属关心、陪伴、体贴患者,并主动了解患者的疾病,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帮助患者早日走出抑郁,保持良好的心态。

1.3 临床评价指标

在患者入院时由指定人员发放调查表,为患者讲解填写的方法,随之回收。在护理前及护理后(护理2个月),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价。SAS及SDS一共有20个项目,分为4个等级,通过累计各个条目的分数总和,标准得分≥50为焦虑及抑郁症状的评分标准[3]。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的疗效评级:痊愈:患者0.25~4 k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状态,或者达到患病之前的水平;显效:以上频率平均听力提升30 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升15~30 dB;无效:以上频率平均听力改善状态不足15dB[4]。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及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理后SA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干预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4%,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χ2=7.843,P<0.05),见表2。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病因并不明确。有研究证实,病毒感染、内耳血液循环障碍是引起该病症的主要原因[5-7]。此外,该病症起病急、进展迅速,严重者可造成不可逆性听力下降或丧失。突发性耳聋起病初期常伴随恶心呕吐、剧烈眩晕等临床表现,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8]。因此,及早给予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旨在通过有组织、有目标的教育与社会活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示,突发性耳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为疾病对自身心理及生理的影响,从而产生抑郁及焦虑的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9-10]。顾明丽等[11]以 70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耳鸣症状改善、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陈小丽等[12]研究指出,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疗效即满意度,也能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所以,加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控制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1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96%)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74%),且干预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住院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心理、认知及行为等干预措施,使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所选病例数量偏少等,在日后研究中应加以完善,使研究成果更有借鉴和应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护理,不仅可以提升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具有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情绪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情绪认同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