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瑞华主任颈部三线治疗颈椎病经验

2018-01-30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3期
关键词:理筋风池穴椎动脉

100000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

师瑞华主任医师是北京按摩医院知名专家、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北京市双百师承工程指导老师,在临床从事推拿与教学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伤科、内科、妇科系统疾病治疗方面有独到见解,并形成了以“师式理筋法”为主的学术思想。

作为师老师的师承学员,系统学习师老师的理筋法,尤其对颈椎病的治疗,师老在颈椎病的治疗上特点体现在重视触诊。

颈椎病为颈椎间盘退变以及由此继发的颈椎组织病理变化累及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当属中医“项痹病”范畴。颈椎病在临床上分为4个型,脊髓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临床上常见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师老师自己总结颈部三条线的治疗方法,现将其治疗颈椎病的手法经验做一总结。

疾病诊断

师老师针对颈椎疾病的诊断重视触诊及痛点的诊察。具体如下。

脊髓型:该型颈部触诊,肌肉压痛不明显,患者以颈部沉重、酸痛感为主,下肢有明显症状,走路不稳。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出现感觉、运动和反射障碍。需要结合X线片进行进一步明确诊断。针对脊髓型颈椎病不采用按摩手法治疗,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方法。

神经根型:患者以青中年居多,尤以长期低头工作者等颈部不良姿势患者多发。病变以颈5、颈6、颈7神经根受累多见。师老师提出该病触诊找压痛点为主,疼痛部位可以在颈部、肩部、背部,可表现为颈部僵沉、颈肩背痛、枕部后项部酸痛、肩胛部酸痛不适。触诊一直从颈部到肩胛骨,肩胛肌后面,斜方肌深层,自上而下进行压痛点找寻,根据压痛范围明确病变及脊椎损伤层面。

交感神经型:交感型多见全身多个系统症状同时出现,也常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见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不适症状。

椎动脉型:以椎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可见眩晕症状,头颈部的旋转可诱发症状,重症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师老师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检查触诊时特别要注意检查颈部、锁骨部、肩部肌肉,特别是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痉挛。重点注意以下几点:①枕缘线检查:颈1横突、颈2棘突,枕下肌群肌肉附着点是否有压痛。②骨骼曲度变化:触诊是否有侧弯,锁骨是否有紧张感及放射感,往上臂右侧、尺侧放射。③斜角肌痉挛:椎动脉在斜角肌缝隙里穿过,这一段的斜角肌痉挛压迫血管,出现供血不足,引发头晕。斜角肌痉挛,该处的痉挛压迫神经,除了紧张度增加,还有往上肢的窜麻感。④胸锁乳突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找结节。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在牵引后进行按摩,这时候肌肉放松治疗效果佳。

手法治疗

颈部三线:师老师在颈椎病的治疗手法选择颈部三线,应用理筋手法,配合调整脏腑固本培元的按摩方法,具体如下:①颈部一线:自颈部膀胱经路线,大杼穴至天柱穴。操作方法:患者健侧卧位,医生立于头部,左手扶于健侧肩部,右手于大杼穴至天柱穴做自上而下的揉法或理筋法。用力要均匀,力量深达肌肉,不要在皮肤上来回搓动。手法的速度不宜过快,压痛处可做重点揉。②颈部二线:自手少阳经络路线,风池穴向下经由横突至肩井穴。患者健侧卧位,医生立于头侧,左手扶于患者右肩部,右手于风池穴至肩井穴做自上而下的揉法或理筋法。在肩部按摩,使用拿捻揉的方法,在双侧肩部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将肩颈部的肌肉进行拿揉,双侧对着进行捻揉,力度适中不可太用力,拿揉时要提起肩部肌肉。在肩井穴、天宗穴、天井穴点穴10 s,力度要均匀。③颈部三线:枕缘线,自枕骨底边缘,左右两侧风池穴。手拇指在乳突、风府穴、风池穴沿枕缘线筋节及压痛点处进行按揉30 s。

兼证治疗方法:颈椎病患者时有夜间入睡困难,头部昏沉感,师老师遇到这类患者常在头部进行手法治疗:患者侧卧位,头于枕上,手五指张开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丝竹空穴、禾髎穴、耳门穴,足少阳胆经听会穴进行揉法30 s。手拇指在耳上、耳后足少阳胆经的率谷穴、浮白穴、头窍阴穴揉法各30 s。手少阳三焦经角孙穴、颅息穴进行揉法30 s。

固本培元、调整脏腑功能:师老师选择足太阳膀胱经一线,取肺腧、心腧、膈腧、肝腧、脾腧、肾腧进行点按10 s,二线的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意嘻穴点按10 s,及其周围异常筋节点进行点按。

典型病例

患者,男,29岁。主诉“颈部不适1周”。患者在办公室工作,近期单位工作任务重,经常加班。1周前加班后出现颈部不适,局部僵直,肩背部发紧,局部怕凉。平时工作压力大,有情绪波动明显,常感心烦,夜间入睡困难,纳可,二便调。舌尖红淡黄腻苔,脉弦。中医诊断:项痹病。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治疗方法:患者侧卧位,按摩头部,沿胆经在侧头部的巡行路线寻找结节、筋节,在耳前进行按摩,两手拇指并拢进行揉法,头顶部百会穴、四神聪穴进行按揉3 min。手指重点在完骨、天冲、听会穴位进行点穴各30 s。按摩头枕部枕缘线,延枕部下项线找寻结节筋节,双手拇指进行揉法。按摩颈部二线,用一手的拇指、示指在双侧风池穴进行点穴。患者俯卧位按摩肩胛部,手掌鱼际部位在患者的肩胛骨之间进行揉法3 min。患者侧卧位,颈部一线,大杼穴到天柱穴进行揉法。点按膀胱二线膏肓穴、神堂穴、噫嘻穴各30 s。此后隔日复诊手法按摩3次,患者症状缓解。

讨 论

师老师发现颈椎病的成因不仅与颈椎骨骼相关,更与“筋”有关,当属筋伤病。在临床中颈椎病患者就诊需要完善颈椎片查看骨骼情况,但骨质的变化及颈椎的曲度变化是长期过程,却不能完全与短期发作的颈部疼痛及头晕等短时间的症状相匹配。师老师认为是筋伤病,临床治疗中要注意筋的损伤,所以手法主要选取理筋法。而颈椎病发病的病机在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邪侵袭致病。所以师老师治疗时选取颈部三线为主,并配合固本培元,调整脏腑功能的治疗方法。

病因病机:《素问遗篇·刺论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内经·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颈椎病的发病病机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气侵扰,筋骨损伤有关,造成经脉拘急瘀血阻滞经脉不通。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颈椎病的脏腑功能失调主要与肝、肾、脾三脏相关。颈部的经脉气血运行受阻,津液代谢失常,加之感受风寒湿邪,使颈部气血运行受阻,筋脉失于濡养,故见不适症状。

经络循行:①颈部一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颈、背部,大杼穴至天柱穴。足太阳膀胱经是治疗头颈部疾病的重要经脉,其直行主线从头顶入络于脑,复出并分开下行于头后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特点,足太阳膀胱经与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系。而天柱穴在斜方肌起始处,颈部一线处有颈夹肌、斜方肌、颈半头棘肌分布,按摩局部有疏风散寒止痛,通利筋脉的作用。②颈部二线:自手少阳经络路线,风池穴向下经由横突至肩井穴。风池穴为手足少阳、阳维脉的交会处,是治风要穴。该部位解剖可见斜方肌、肩胛提肌、冈上肌,有腋神经、桡神经分布。通过局部的按摩可以疏通筋脉的作用。③颈部三线:两侧乳突、风池穴、风府穴连线的枕缘线。此处分布着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枕颈区附着肌肉及肌腱痉挛,软组织损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局部缺血,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以出现疼痛、眩晕、失眠等不适症状。枕大神经从枕大孔穿行,局部肌肉痉挛影响神经传导也可以出现异常感觉症状。临床发现按摩枕缘线可以改善颈椎病症状及失眠。④兼症治疗:颈椎病患者多见脑供血不足引发的失眠,这类患者多有焦虑表现,对应足少阳胆经疏泄肝胆,手少阳三焦经通利三焦清利肝胆实火,舒经通络。

固本培元,调整脏腑:颈椎病发病病因有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的原因。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从脊柱两旁穿行,对应治疗脏腑疾病,调整脏腑功能,选取背腧穴按摩治疗固本培元、调整脏腑功能。背部颈夹肌、菱形肌、斜方肌起始点在颈部,其对应足太阳膀胱经一线,取肺腧、心腧、膈腧、肝腧、脾腧、肾腧,二线的魄户、膏肓、神堂、意嘻。师老师认为颈椎病当属项痹病范畴属筋骨病,筋骨密切相连,主运动。五脏功能中,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气血相生,筋骨病需内外同治,内条脏腑,外治筋骨。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调整脏腑筋骨的作用,选取背腧穴调整脏腑功能。

理筋手法: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血管及相关组织,并引起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1]。严重的、持续的、反复的的动力性平衡失调,将启动椎间盘的退变。颈部肌肉组织作为动力平衡因素在颈椎病的发病机理中意义重大[2]。师老师认为手法治疗颈椎病重在理筋,改善颈椎周围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应用师氏理筋法,按照颈部三线进行松筋、寻筋、理筋、控筋、散结5步骤治疗。师老师认为颈椎病的按摩治疗方法改善局部气血津液的运行扩张了椎动脉及周围血管,促进局部肌肉及软组织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运,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和水肿消退,解除病变处的肌肉和血管痉挛及神经末稍血管牵拉卡压而镇痛。

猜你喜欢

理筋风池穴椎动脉
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风池穴
理筋整复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理筋渗透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25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