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新生入园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

2018-01-30安徽省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李艳梅

家教世界 2018年27期
关键词:入园误区教室

◆安徽省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李艳梅

每年的九月份,都是幼儿告别家长的怀抱,进入幼儿园比较集中的时间。关于孩子上幼儿园,多数家长认为:家长不需要准备什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幼儿送进幼儿园,准备工作完全由幼儿园和老师承担,或者想准备,但根本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与幼儿的共同配合,充分做好入园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普遍都存在着入园不适应的问题,心理上、生活上、环境上的变化,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这就需要家长从幼儿基本需求入手,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防止幼儿出现排斥继续去幼儿园的想法和要求。

一、家长中常见的入园误区

(一)误区一:年龄减小化

近些年,幼儿入园年龄逐年提前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日托班里,两岁以下也较为常见,甚至一些一岁的幼儿,家长也想着将其送到幼儿园。家长错误地以为:幼儿园是幼儿集体学习、生活、交往的场所,幼儿越早入园就可以越早地锻炼社交能力,在日后的社会中就更容易立足。从科学角度分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却不赞同年龄较小的幼儿过早入园,建议家长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年龄过小的幼儿不应该和家长分开过早,分开时间过长,以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反而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到两岁的宝宝离开家长的时间原本很短,白天进入幼儿园后突然增加到8个小时以上,幼儿会出现哭闹,极度不适应,对幼儿园产生厌恶心理等现象。

(二)误区二:入园恐惧化

很多家长、老师在最初送孩子入园的时候还经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在孩子没有注意自己的时候,家长就赶忙溜走,等到孩子发现后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极大的刺激,使孩子在下一次入园时产生恐惧或者不踏实的心理。

(三)误区三:关心过度化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初次入园的事情不是不关心,而是过分关心和焦虑。体现在会嘱咐孩子记住很多事情,或者准备很多东西,往往成为了孩子心理上的一个负担,会认为进入幼儿园是一件很重要、很困难的事情。

以上是家长对待幼儿入园的几种常见误区,虽然它们不能涵盖全部的误区情形,但至少说明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情形。

二、幼儿入园前心理方面的准备

(一)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即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结后,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

(二)如何克服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

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有:第一,环境的巨大变化;第二,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第三,陌生的活动室环境;第四,对幼儿自我要求的提高;第五,家庭的因素和幼儿自身的个性与经验。

《情绪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分离焦虑会对幼儿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长时间的焦虑会使幼儿的抵抗力下降,只要家人离开幼儿的视线,幼儿就会坐立不安,拼命地寻找家人,利用哭闹或喊叫的方式表达情绪。

下面通过实习中发生的案例,来说明幼儿分离焦虑的行为表现:

案例一 (伤心型):A小朋友还没走进教室就哇哇大哭起来,家长无论对他进行怎样的安慰,孩子还是哭。老师在家长离开后抱他,他会使劲挣脱,老师拿玩具哄也是连看都不看,只是一直站在窗口不走,眼睛湿漉漉地望着幼儿园大门的方向,寻找着家长的身影。

案例二 (落寞型):B小朋友被妈妈带到教室里,家长和他道过别就走了。B小朋友一脸茫然,就手抱头蜷缩在小椅子上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眼泪不时会落下来。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关注,看着别的小朋友,不和任何人接近,一句话也不说。老师从小椅子上抱起B小朋友,摸摸他的头,可B小朋友对于老师的关心根本不理会,而会用手奋力地推老师,意思是不愿意让老师抱着,老师只好把他放回原先坐的小椅子上。

案例三 (暴躁型):C小朋友还没有到教室就已经开始吵闹,家长硬拉着C小朋友往教室走,但她就是不肯走,家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抱到教室。老师接过C小朋友,示意让家长先离开,她就连踢带踹哭声增大,老师抱都抱不住,只好把她放下来。可还没来得及放手,C小朋友疯一般地冲出教室,一边跑一边哭着喊家长,老师赶忙出去把她抱回来,并把教室的门关严。C小朋友又使劲儿推门,用身体撞,用脚踢,还大哭大叫:“回家!出去!”她见实在打不开门,就一屁股坐在门口,老师也束手无策。

面对以上这些实际情况,《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一文中明确指出,产生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相关因素中最主要是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家长自身因素。家长应重视幼儿入园后分离焦虑的心理状况。

1.做好幼儿将要面临新环境的心理辅导。提前带幼儿去幼儿园里感受气氛,让幼儿在视觉上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与布置,就会使幼儿入园后很快地融入环境。

提前适应离开家长。在幼儿入园的半年前,家长逐渐拉长与幼儿离开的时间,培养幼儿慢慢适应,让幼儿知道家长离开一会儿后一定回来,幼儿心理上不焦急,能够有意识地自己去玩、看书、看电视等等。

2.让幼儿认知幼儿园是美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在谈话中对幼儿园的评价要积极向上,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渴望憧憬。例如:遇到背着书包的幼儿们,家长就应及时引导幼儿,用羡慕的口吻对幼儿说:“看!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可以背小书包,多好呀!”利用诸如此类的谈话,无形中令幼儿产生一种深刻印象:上幼儿园真好,我也要上幼儿园。

家长要经常带幼儿到幼儿较多的场所,让幼儿体会到与小朋友在一起玩是开心的,让幼儿明确在幼儿园里能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幼儿园是快乐美好的。

三、幼儿入园前物质方面的准备

(一)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1.早睡早起。幼儿园的生活很有规律,所以家长应该提前做好计划,要求幼儿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来进行睡眠,并坚持一段时间,幼儿入园后才能很快适应。

2.独立入睡。在家幼儿都要由家长哄着、抱着入睡,而在幼儿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立的小床,老师不能守在每个幼儿身边。如果幼儿不适应,午睡时间不睡觉却哭闹,不但自己休息不好,还会影响别的小朋友入睡。所以家长应该提前培养幼儿独立入睡的好习惯。同时,如果幼儿有特殊的入睡习惯,也要跟老师提前沟通,争取老师的帮助。

(二)生活自理能力

1.自己吃饭。幼儿园幼儿们集体进餐,因此平时在家进餐时,家长要多些耐心,不给幼儿喂饭,训练幼儿独立完成进餐,并及时地给予幼儿鼓励和奖励。同时,要养成幼儿在固定的场所吃饭的习惯,要求一定要在餐桌吃饭,不能随意走动玩闹。还要多让幼儿食用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从小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

2.入厕训练。九月份时天气还比较热,幼儿入园穿的都是单衣、单裤,家长可以训练幼儿自己脱、穿裤子。幼儿们在家里多数用坐便器,但幼儿园多数用的是蹲坑,家长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对幼儿提前训练,更重要是养成幼儿良好的排便规律。

3自己会穿脱衣鞋帽。家长在选择幼儿衣鞋帽时,一定要注意简单、得体、大方,切忌复杂。在家里,家长可以帮助幼儿穿脱,但在幼儿园老师无法一起照顾几十个小朋友,就需要家长在平时多训练幼儿穿脱衣服的能力。也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比比谁穿得快,来锻炼幼儿。

(三)基本生活用品的准备

家长应该带幼儿买些在幼儿园需要的物品,让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小书包、小手帕、小杯子等。并且在幼儿的物品上设计好属于他自己的标志,让幼儿知道哪些是他的物品,在使用的时候能很快认出来。家长在送幼儿去幼儿园时,最好多备用几套衣裤,以免弄脏无法更换。

家长在做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中,需要正确树立思想理念,注意方式、方法,努力跟老师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总之,一切从幼儿出发,每个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和师资情况不尽相同,家长要从幼儿园硬件、软件、交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解,来做细致的考虑。家长只有为幼儿充分做好入园前准备,才能让幼儿开开心心地度过幼儿园时光,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猜你喜欢

入园误区教室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冬季洗澡的误区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