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2018-01-30庄新梅彭晓红
庄新梅,彭晓红*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的是机械通气>48h后一直到拔管后<48h引起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又可分为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4d)和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5d)[1]。其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会导致患者脱机困难,增加住院时间,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2]。本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52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26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为(49.85±2.94)岁,呼吸机通气时间为5~14d,平均时间为(8.2±1.1)d;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为(50.07±2.58)岁,呼吸机通气时间为5~14d,平均时间为(8.4±1.0)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纠正其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祛痰止咳,并且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以及营养支持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有不良事件发生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观察组应用该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环境管理: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并定期对空气以及物体表面的细菌进行监测,各种治疗以及护理操作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建立监护室家属严格探视制度,在护理人员进出监护室需更换工作服,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②呼吸机管道管理: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管道以及冷凝水是细菌寄居的主要场所,需要对该类患者使用一次性呼吸道管道,定期对管道进行更换,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更换次数。此外,需要注意讲过呼吸机湿化器每天的残余液体倒掉并进行清洁工作。③气道管理:维持患者呼吸道随时畅通,如患者肺部出现痰鸣音或对其翻身叩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吸痰护理,防止形成痰痂,对其气道进行湿化处理,并根据医生的指导采用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可视具体情况采用抗生素或祛痰剂[3];护理人员应增加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的次数,同时对气道进行湿化处理,减少管道冷凝水的残留。④口腔护理:重症监护室患者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患者口腔卫生密切相关,由于引起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源为细菌定植,护理人员对此需要严格的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⑤合适的体位:如患者误吸呼吸机的冷凝水或痰液会提高其患病的几率,并且误吸物可能含有大量的细菌以及炎症因子,继而导致患者引发炎症或细菌感染。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通气时,需要抬高患者的床头,避免其误吸冷凝水或痰液分泌物等,为其选择合理的体位。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无死亡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7.69%;对照组: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死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4.61%,死亡率为11.53%。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呼吸机是重症监护室必不可少的一种医疗器械,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可能与患者体质较弱或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有关[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使得患者病情加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对此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通过对其进行环境管理、呼吸机管道管理、气道管理、口腔护理以及选择合适的体位,有效的降低了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5]。本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