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30张燕萍
张燕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妇幼保健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小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肢体活动较为频繁。若出现疾病,随着病程不断推进,一方面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护理风险程度,从而护理满意度下降[1]。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管理措施就显得颇为重要。基于此,在现研究中,探析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的施行效果。现将报告呈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于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受小儿护理安全管理的2950例患儿,平均分配为细节组与对照组,各为1475例。对照组1475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800例,女性患者675例;年龄区间5个月-11岁,平均年龄(5.69±4.03)岁;细节组1475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750例,女性患者725例;年龄区间5个月-11岁,平均年龄(5.43±3.82)岁。将2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明显差异性(P>0.05),可作对比探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统一化管理模式,细节组实施细节管理,其详细管理措施如下:①增强护理安全管理意识。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计划,在细节护理的过程中,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程度,并培养严谨工作作风以及敏锐观察力。②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儿科护理培训,主要是巩固与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风险事件的处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等。有效评估患儿病情状况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事件,并制定安全管理措施与紧急预案。③加强跌倒防范护理。护理人员应确保在监护患儿活动中有专人看护,加强健康教育,耐心详细为患儿及其家属介绍有关跌倒的防范措施、注意事项等。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常规护理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在护理全程中尽量满足患儿的实际护理需求。评估患儿的跌倒风险,并针对实际风险结果进行分级以及标注。例如,在进行下床活动中,应安排专人全程陪护;患儿在休息时,及时拉上护栏,避免翻身后摔伤。④用药护理。规范药物摆放与归类,注意药物的储存条件,加强药物管理;告知患儿或家属正确服用药物方法,避免出现用药差错,对患儿健康安全造成影响。
1.3 观察指标
分析并同步记录2组的施行效果、护理满意情况。护理满意的调查内容包括查房护理、用药护理以及跌倒防范护理,得分越高,则表明护理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在S P S S 2 0.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x2)(%)分别表示计数资料,(t)(±s)分别表示计量资料,(P<0.05)则表示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的施行效果情况
细节组的施行效果94.98%(1401/1475),对照组的施行效果80.00%(1180/1475),细节组的施行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x2=10.2513,P=0.0014),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2组的护理满意情况
细节组的查房护理92.95%,用药护理90.98%,跌倒防范护理85.02%;对照组的查房护理50.98%,用药护理46.03%,跌倒防范护理30.03%,差异较大(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保健意识。在现代医疗市场竞争中,不仅体现于医疗设备与技术,还更加注重细节服务质量[2]。患儿属于特殊群体,由于自身欠缺自我保护意识,在加上表达能力不完全,增加了安全管理工作量的同时还会频繁出现医疗纠纷事件[3]。若护理人员未能细致观察,极易可能发现用药差错、跌倒等不良现象。因此,加强注重护理管理每个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在细节管理中,将增强护理安全管理意识、加强人员培训、加强跌倒防范护理、用药护理贯穿于小儿护理安全管理全程中,取得满意施行效果。一方面提升了护理人员对细节管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为患儿提供安全管理环境,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跌倒、用药差错等不良事件。护理人员通过深入临床,抓住每个细微处,在护理管理全程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及时发现漏洞,并积极整改,从而有效避免患儿出现潜在隐患。总之,细节管理对小儿护理安全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表明,相比于对照组,细节组的施行效果明显提升(P<0.05);细节组的护理满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管理效果良好,取得较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