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议题为纽带的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

2018-01-30

江苏教育 2018年75期
关键词:议题课程标准学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以议题为纽带是塑造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然而,从目前情况看,以议题为纽带的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设计,在理论层面讨论的不多,在实践层面落地的更少。本文以2017年版课程标准《经济与社会》模块为例,探讨以议题为纽带的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好议题

确定恰当的议题是开展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前提。2017年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议题不同于简单的问题,也不同于一般的主题。议题,既包括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那么,如何确定恰当的议题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围绕课程目标。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课程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这些素养的培养,又是通过不同模块的教学来实现的。因此,议题的确定就必须紧扣课程总体目标和不同模块的具体教学要求。

根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要求,《经济与社会》模块的教学目标是: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阐释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提升在新时代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因此,在《经济与社会》模块的教学设计中,议题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以引导学生认同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结合内容要求。

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虽然强调学科课程采取包括社会活动在内的活动设计的建构方式,即“课程内容活动化”,但其本质上仍然归属学科课程,强调以学科内容为本位,活动充当学科内容的载体,所以议题的确定一定要结合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凸显思想政治观点,做到“活动内容课程化”。

如针对《经济与社会》内容要求1.1:“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教学中可以以“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议题,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如何实现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了解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意义,以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3.参考教学提示。

2017年版课程标准一改2004年实验版课程标准“提示与建议”的做法,在“教学提示”中明确提出相关议题供教学参考。这些议题及活动建议切合内容要求,既包括课堂教学的提示,也包括社会活动的提示;既提示课程内容,又提示活动建议,体现了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的相互嵌入、有机融合,适合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针对《经济与社会》内容要求1.2:“评析市场机制的优点与局限性,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课程标准给出了非常好的议题建议,即以“为什么‘两只手’优于‘一只手’”为议题,通过结合企业经营活动,或调研某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分析典型案例,以探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提示操作性强,可直接参考利用。

4.联系学生实际。

议题的确定,既可以选择课程标准教学提示中给出的议题,也可以结合当前时事热点,或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现有课程资源等情况自行开发,重新确定议题。

在上述《经济与社会》内容要求1.2的教学设计中,以“怎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议题,搜集有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讨论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宏观经济统计指标存在的价值与不足,并利用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解析宏观调控的意义。这一教学建议离学生生活实际相对较远,难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对房价的了解、群众对当前楼市的关心,以及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怎样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为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正确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二、围绕议题开展序列化活动

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主张学科课程依赖活动实施,学科内容通过一系列活动设计来系统安排。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或活动课程,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所强调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学科特质,教学中活动设计应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围绕议题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一体化地设计和开展课内课外活动,使学生既系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又联系实际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

例如,针对《经济与社会》内容要求2.2:“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教学中可以以“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为议题,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查阅统计部门的资料,或通过走访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哪些收入形式属于初次分配、哪些属于再分配;或统计家庭收入中来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情况。课内教师可组织学生对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和了解的情况进行讨论,探究实现共同富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和途径。课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不同类型企业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进行调研,讨论如何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或走访当地财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居民等,评析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

1.课内教学活动的设计。

(1)创设丰富情境。由于多种原因,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将社会现实情况搬进课堂,让学生有了解、有认知、有体验。情境的创设应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具有真实性。如在以“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议题,探究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时,就可以以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的获得者、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的感人事迹来创设情境——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如果我们以这样一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来创设情境,就会拉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距离,学生在情境中很容易理解知识,产生感悟,获得能力提升。

(2)提出现实问题。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内教学活动多是围绕一个个问题展开的,以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为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所提出的问题应围绕课程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并符合学生的认识状况及原有经验。在学习了上述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后,我们可以围绕“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这一议题,提出“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发展?以你所了解的现实情况为例,说明我们今天的发展符合人民的需要吗?你对如何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有何建议?”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坚持话题从生活中引入,问题从生活中产生。

(3)组织学生探究。课程改革的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旧课程标准都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围绕议题展开的活动,需要通过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和路径、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作出提示,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内的探究性学习,对与议题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辨析。

2.课外教学活动的设计。

(1)活动内容。活动型学科课程有别于活动课程,它不是围绕生活中的主题而开展探究活动。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是课内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开展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应更加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就《经济与社会》而言,重点在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等。

(2)活动形式。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去体验、去感受,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既要凸显观点,也要关注过程。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科逻辑的演绎,更要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活动型学科课程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如在教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绿色发展等新发展理念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企业经营者、走访环保部门等方式,对本地企业污水的排放与处理情况展开调查和研究。这样,通过调查和研究,学生不仅对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和身边的环境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而且会对既要提高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更深的体会。

(3)活动评价。社会实践活动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决定了活动评价的复杂性,所以,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应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多维度地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使评价科学准确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成长过程,而不能简单采用量化评价的方法,即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抑制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解决知的问题,更要解决信和行的问题。因此,从评价主体看,要结合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评价内容看,包括活动的参与、活动中的表现、活动后的总结等;从评价目的看,真正实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只有实行内容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行为、关注过程的教学评价,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猜你喜欢

议题课程标准学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