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018-01-29梁志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新工科人才培养

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有必要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真正实现实验实践教学。基于此,本文从教学层面、师资工程层面、培养机制层面等分析了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营造创新实践环境等方面探究了“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工科 人才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

引言

考量实践教学模式,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可谓是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考量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尚且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学方法单一化、师资实验实践能力薄弱化、软硬件资源配置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多方面问题。

一、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于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应从教学层面、师资工程层面、培养机制层面分析,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第一,教学层面。教学模式固定,学生的实验教学内容固定,在个性化培养层面有所欠缺,并不能深化学生的应用性理论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更无从谈起。教学方法单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化,并不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验内容单一,实验内容主要通过演示进行,且类型单一、内容陈旧,并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求。第二,师资工程层面。在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普遍欠缺教学实践经验,尤其是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故而在教学中就难以有效结合实践及理论知识,且不能实现学科知识向实践创新知识的转化[1]。第三,培养机制层面。在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资源配置存在使用率低、资源重叠的问题,相应的使用及服务对象也较为狭隘,造成了硬件设备的闲置与浪费。考量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相应课程的设置均适应了自身专业的发展需求,但层次化的教学课程体系尚未健全,并不利于解决复杂性的工程问题。

二、“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策略

1.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关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应从实验实践教学、实验项目内容、教学培养方式等方面分析,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第一,实验实践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三横三纵”的实验实践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即以实驗内容、教学方法及目的为经,以基础学科技能培养、综合设计能力训练及创新能力培养为纬,有机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第二,实验项目内容。针对实验项目,要在实验内容上划分层次,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深度融合。针对实验课题,注重实验类型设计的多样化,并健全工程设计方法,使学生逐渐具备开放思维及创新能力。针对试验方法,应将多样化的实验设计方法融入实验课题的设计之中,如在教师引导及学生主导方式之下,学生可设计出一套独有的电路设计方案。第三,教学培养方式。在新工科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应以“大学科”为基础,打破传统的以专业划分班级的教学方式,创建创新类实验班。而师资建设方面,应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交流进修,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关于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应从教学方案设计、开放性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分析,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第一,教学方案设计。考量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实验教学进程通常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统一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此种实践教学方式规避了学生在实验实践教学中的自由选择,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应打破传统教学体系,坚持以实验难易程度为依据,设计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案。第二,开放性实验教学。考量传统的实验项目进程,尚且存在实验开放性层面的局限性。简而言之,相应实验项目平台在开放时间、对象、空间等方面均受到限制,并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选择实验。故而,中等职业学校应选择性地开放门禁监控系统及网站管理系统,为学生实验实践提供有利条件。第三,教学资源整合。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中等职业学校应考量自身发展需求,对现有的实验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包括校内外软硬件资源的整合,并依托实验实践教学经验,致力于教学课程及实验平台的自主设计,以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3.营造创新实践环境

关于营造创新实践环境,应从参与创新竞赛项目、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等方面分析,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第一,参与创新竞赛项目。以实验技能培养为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应致力于更高层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利用校内外的实验教学硬件资源,还要积极参与各类创新项目。例如,各类学科的竞赛项目,包括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竞赛等。通过各类创新竞赛及项目的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及创新能力、管理及工程意识等可大幅提升。此外,依托校内外软硬件资源,中等职业学校也可开展相应的创新夏令营、电子设计竞赛等多种类型的设计竞赛,并鼓励优秀的学生参与社会层面的各类科技作品竞赛[2]。第二,建设创新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基地,并完善相应的实验实践服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及潜能,推动实验实践型职业学校的建设。相较于实验室,创新基地有着显著的优势,学生以自身知识及兴趣为依据,就可提出相应的研究课题,随之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参数及过程设计,经过相应实验数据的分析,就可提交课题进行的可行性报告,其后依托创新实践基地资源进行评估,以推动实验实践结果向实际生产线的转化。

结语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应把握“新工科”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策略。经过以上分析可得,针对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应注重多样化、层次化的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方案设计,并创建创新类实验班;针对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应促进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实践教学项目,并为学生实验实践提供有利条件;针对创新实践环境营造,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竞赛及项目,并着手建设创新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夏春琴,刘芫健.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OL].实验科学与技术:1-5[2018-07-13].

[2]史静,任东峰,李学平,石冬晨,侯爱华.“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视界,2018(03):41-42.

作者简介

梁志浩(1989.04——),男,汉族,广东佛山人,本科,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新工科人才培养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