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在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29甘明淘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微视频学科核心素养

甘明淘

摘 要:主题式教学是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整合基础上,学生借助各种探究手段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是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是教育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它可以为主题式教学奠定基础,立足于学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主题式教学中,“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可以直接突破教学主题;也关注基础历史知识,辅助教学主题的突破;还可以有挖掘背景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等。

关键词:微视频 主题式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

“主题”一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研究或讨论的内容的中心思想”。[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主题既不是“知识点”,也不是“重难点”,它是教材各部分其内在的“结合点”。主题是当知识遗忘后,其留在学生心中的“痕迹”。主题式教学是通过让学生借助各种探究手段及与主题相关的各类资源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探究,促使学生认知发生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学会主动探究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2]微视频又称视频分享类短片,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DV、DC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短则30秒,长则在20分钟左右,内容广泛,形态多样的视频短片的总称。“短、快、精”等是微视频的特点。[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视频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尤其以微课为主,推动了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变革。

需要说明的是,微视频不完全等同于微课。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4]由此可见,微课是微视频,但微视频的范畴不仅仅是微课,还包括各式各样的短视频,有内容广泛、形态多样的特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诉求,在“微视频与导学案”整合的基础上,开展主题式教学显得更加必要。

一、“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在主题式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⒈“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为主题式教学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下的主题式教学实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后向素养立意的转变。与之前的教学改革相比,知识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加增强了,课堂教学诉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能力,而且还有素养。此外,主题式教学涉及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和补充,课堂教学容量大大增加,都更加凸显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历史主题式教学时,有必要利用微视频灵活、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优点,满足学生熟练掌握历史知识的要求。

⒉“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与学生学情紧密结合

有一线教师总结:高中生对教材中能找到的知识点不敢兴趣,对揭示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知识和历史小故事更感兴趣。相对于文字材料,以图片呈现的实物材料和幽默的漫画素材更得学生的青睐。[5]基于此,以微视频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导学案提供学生学习所需的历史知识,可以丰富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和深度,使教学主题能得以更深度地落实和渗透。

⒊“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历史教学中,史实知识只是很简单的表面的东西,运用简单地归纳整理就可以获取系统的知识;但主题却是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主旨和核心,是学生需要分析、整合、理解后重点领悟才能得到的东西。微视频,尤其是微课,以自身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特征,在导学案的指引下,可以有效提高主题式教学的效率。“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应用于课堂则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应用于课外则课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二、“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在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中的应用

1.“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直接突破教学主题

如刘莹在《高中历史微课教学研究》中提到的《智者的启蒙》一课,[6]《智者的启蒙》是人民版高中历史三专题六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的重要知识点,是高中历史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作者用一个8分钟的微视频成功突显出“理性”这一主题,“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成为这一课学生最深的精神体悟。在历史主题式教学中,以“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可以直接突破主题,以微课个性化、碎片化的特点深化历史主题的内涵,使历史主题落到实处。

2.“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关注基础历史知识,辅助教学主题的突破

在开展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的教学时,我将微课内容设计为鸦片战争的过程,同时确立本课的主题是“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的侵华战争”。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微课能了解到“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通过提供问题探究“战争前中英社会的概况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侵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的必然性。通过问题探究“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形成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端。这样的设计微课教学和主题教学相结合,即解决了本课史实内容庞大的问题,又使教学主题在学生充分的探究中突显出来。

⒊“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挖掘背景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当下的新课标教材,以专题为编辑体例,却牺牲了历史知识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如人教版必修一《第16課 抗日战争》,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前日本内容的描述停在了1919年,即缺失了12年关于日本动态的描述,这为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背景知识增加了难度。陈雪仪在开展本课教学时,设计了《一段对日本军官的采访记录》的微课。[5]本次微课使用了对日本侵华时的一位军官河本大作的采访视频作为衔接,他亲身经历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同时也是皇姑屯事件的策划人。微课视频在每一个环节之初列出采访河本大作的问题,这些问题问河本大作的同时其实也是在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角度。以历史亲身经历者的角度来认识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日本侵华《大陆政策》等背景的认识,又避免了课堂教学简单堆砌知识的弊端。

“微视频与导学案的整合”代表的是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方向,主题式教学迎合了“素养立意”的新课程改革。两者的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方法论”和“课程观”的深度融合,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1824.

[2]肖平.基于主题教学的教学设计应用研巧[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百度百科.www.baidu.com.

[4]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7.

[5]陈雪仪.高中历史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研究——以“抗日战争”主题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6]刘莹.高中历史微课教学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6年.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微视频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