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词块理论的德语词汇教学策略探微
2018-01-29徐夏萍
【摘要】不少学生在德语词汇学习过程中,通常只采用机械背诵的方式,费时低效,在语言运用中常出现中式德语。本文基于词块理论,分析了词块学习对学习者德语词汇学习的促进作用,并探讨了教师培养学生词块意识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词块能力的策略。本文认为,词块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效率,增强实际语用能力, 并有效克服母语负迁移,提高整体性德语思维能力。
【关键词】德语词汇教学;词块;整体性思维
【作者简介】徐夏萍,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在德语词汇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虽重视词汇的积累,却通常只采取机械背诵的方式,一般性地识记单词的中文释义,费时低效。学生对词汇虽然知其音,也能拼写,能灵活运用的积极词汇却不多。不少学生在说德语时,干脆用中文进行思维,然后将结果转化成德语,即把中文译为其中文释义与之接近的德语单词或搭配,中式德语随之涌现。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语言错误,或用词不确切,或搭配不当,或句式不符合德语表达习惯等,直接影响德语输出的流利性和沟通的有效性。王京平(2005)在分析母语习惯对德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时指出,中国学生所表达的德语实际上是“中文语法+德语词汇+中文思维+中国文化知识”。
笔者认为,在德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对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词块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词块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词块的能力,对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效率,增强实际语用能力,克服母语负迁移,提高整体性德语思维能力等有积极作用。
二、词块理论与德语词块
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1993)提出,语言是是由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由词汇化的语法构成的。他把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构块称为“词汇组块(lexical chunks)”,简称“词块”,并倡导了词块教学法,使词块引起了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广泛关注。学界对词块称谓颇多,如“预制语块”、“词汇序列”,“词串”和“程式语”等。Wray(2002)将词块定义为“由连续或非连续的词和其它元素构成的序列。这些序列是预制的,也就是说,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存储在记忆中,并且在使用时作为一个整体提取而无需根据语法临时生成。”
词块集词汇和语法于一体,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它们被整体地加工,记忆和存储在人们的心理词库中,并可供人们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整体提取使用。词块作为多词组合,涵盖范围广,具有高度惯例化和高频共现的特点,其长度不等,结构繁简不同,可以是一串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是预先装配好的词汇组块。笔者根据Wray(2002)对词块的分类法,对德语词块举例如下:
1.多词短语,指由两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具有习语性质的固定词组,以较高的频率复现的单词组合,如“alles in Ordnung bringen”,“einen Beitrag zu etw leisten”,“die Ansicht vertreten”等。
2.惯用表达式,可以是完整的句子,如“Freut mich”,“Sch?nen Tag”,“Was ist denn los?”等,也可以是固定的句子开头,如 “Mir f?llt besonders auf, dass …”,“Kein Wunder, dass...”等。
3.短语框架,如“je X-er, desto Y-er”等。
4.句型框架,这类词汇也是形式和功能固定或半固定的词块,但仅指书面语词汇,它们通常作为篇章组织的手段。如“nicht nur X, sondern auch Y”,“auf der einen Seite..., auf der anderen Seite …”,“Erstens,... zweitens,... drittens,...”等。
三、基于词块理论的德语词汇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词块意识,充分发挥词块学习的优势。其一,词块融合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关系,有较为固定的语法结构限制、稳定的搭配意义、特定的语用环境和话语功能。这有助于学习者在记忆中形成具有相对固定语法结构的意义单位,是语言学习者内化并建立语法规则的重要途径。学习者在学习词块时,必须了解词汇共现的语法、语义和语用要求,从而加深词汇知识的深度。其二,认知心理学认为,每个词块均作为整体记忆,词块内部的词汇之间可以相互预期,既可以起到提示作用,又便于记忆编码和提取使用,因而它比脱离语境的单词更容易被记忆和储存,更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相对于每次临时根据已掌握的语法规则和单词建构新的语句,对生成性强的词块的直接整体提取运用能简化语言的转换过程,加快语言处理的速度,并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其三,对德语词块的整体记忆和使用能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提高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用德语进行思维的习惯的养成。
在听力、口语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并使用大量的交际应酬语、惯常应答语、话语起始语等口语词块。这有利于学生加快语言理解过程中的解码速度,减轻交流中的认知负荷,缓解快速交际中的紧张焦虑感,增强信心,并使口语表达更加准确,更加生动地道。在阅读、写作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储备充足的作为语篇标记词和表示“起”、“承”、“转”、“合”的起过渡连接作用的书面语词块。这有助于他们在在阅读过程中梳理篇章信息,增强对篇章的整体把握,因为这些词块映射出作者的思路及思路变化,有助于读者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解构。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如果可以灵活选用可以为语篇提供组织框架,起到文章“黏合剂”作用的词块,可使行文通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如,“Einerseits …, andererseits ...”表示 “提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B ist auf A zurückzuführen(B归因于A)”与“A hat B zur Folge(A导致了B的结果)”表示“分析原因和结果”,“Obwohl …, bin ich der Meinung, dass …/Man muss aber auch denken, dass…”表示“已轉移了话题,开始对现存的观点进行反驳”,“Daraus kann man den Schluss ziehen, dass …”表示“总结,引出话题的结论”等。
教师在课堂上对词块的概括、分析和讲解,能帮助学生分辨词块的构成特点和话语功能,认识词块结构中不变和可变成份,并在熟悉词块的基础上可以创新性地运用词块。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对学生直接的词块训练,使学生通过操练,不断地纠正错误的表达形式,掌握正确的词块表达。
2.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词块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词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词汇学习者。鉴于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的有限性,教师应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词块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词块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词块学习在课堂中质与量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词块学习策略,并学会在课外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德语学习,提高自我调控意识。一方面,重视对不同功能、不同话题的词块的搜集、整理和记忆,有意识地反复操练,使其内化并扎根在记忆中,形成并扩大自己的心理词块库。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大量的语言范例的积累过程中,不断发现德语语言规律,并把词块的选择和运用转变成习惯性的自然行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也学习者学习德语词块提供了多种渠道。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课外语言材料,如外刊、杂志、网络等中,辨识并积累词块,达到复习巩固和扩展提炼的目的,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并熟练运用大量的德语词块。
四、 结语
笔者认为,教师在德语词汇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德语词块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学生词块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词块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词汇学习效率,增强实际语用能力,并有效克服母语负迁移,提高整体性德语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京平.德语学习方略及操练[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福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3]Lewis,Michael.Lexical Approach[M].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4]Wray,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London:CUP,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