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设计探索

2018-01-29高巍张辉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设计

高巍?张辉

【摘要】本文依据多模态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基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特点和难点,尝试将多模态的选择和设计融入视听说课程中,探索了课堂活动的模式。

【关键词】多模态;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高巍(1974.08-),女,满族,河北唐山人,硕士,首都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学设计,语言测评;张辉(1975.8-),女,北京人,硕士,首都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测试。

【基金项目】首都师范大学2018年教改项目“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活动模式探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在生活中的交流和交际方式。在教育领域,现代教育技术也正在推动着教学的操作模式、教材内容的使用方法以及教学评估的手段等多方面的变革。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借助多媒体、运用多模态的视听说教学也获得了更为开放、多元的可操作空间。

一、多模态理论简介

“新伦敦小组”于 1996 年提出多模态教学的概念,强调通过多渠道、调动多种感官、使多种模态资源协同作用,完成多模态化的交流,并将语言學习中的意义构建模式分为六种,即语言意义、视觉意义、听觉意义、空间意义、姿势意义与多模态意义。

Kress & Jewitt 提出对模态的定义,指用于意义构建的一系列符号资源,包括图像、眼神、动作、音乐、语言等。多模态是指在交流成品或交流活动中,对不同模态符号的运用,以及不同模态间的组合形式。

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学者也对多模态展开多方探索。顾曰国教授剖析了多模态学习并提出,恰当的模态转换可以增强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内化度,提高内容记忆的持久度。换句话说,越充盈的体验、越丰富的模态转化,对学生越为有利。 张德禄教授探讨了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及其对模态系统的调用,提出了教学设计所依据的、主要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理念。

多模态理论的研究为英语视听说教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点及难点

1.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具有鲜明的多模态属性。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际意义建立的过程,即教师和学生均为交际的参与方,借助多媒体技术、言语、行动等多模态符号体系,建立师生、生生交际意义。在学习材料的多维性与多样性、学习环境的真实性与丰富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与互动性三个方面体现出多模态的特性。

2.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虽较听说课更具有趣味性,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视听说素材(如纪录片中的采访、非英语国家公民的英文讲话等)会对理解造成挑战,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与班级保持一致进度;课内个体表达练习机会少,使英语视听说教学较难达到量的积累和质的提高。学生往往或多或少具有导致学习停滞不前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即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学习者在语法、语义、语音等方面停滞不前(Selinker)。

3.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王奇民提出输出与输入并重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保证。高云也建议教师引入与素材相关的文化知识介绍,以调动学习者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促进二语学习。所以,充足的质量合理的语言输入,以及相应的语言输出的任务,应是克服和应对石化现象、协助学习者突破瓶颈、进一步发展语言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通过观摩和是实操让学生获得认知并进行交际实践。所以,课程教学的设计既包含解释、说明、演示、问答、讨论等传统模式,也包含行动、操练甚至创作等多种灵活模式。教学环节中的各个元素应有机结合,基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素材的使用方式,设计教学环节和步骤,选取合适的教学模态,并以相符的评估手段进行验收评价。下面介绍笔者任教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

1.教学素材的使用。基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应用能力, 在真实语境中使用目标语进行语言交流与实践,使学生具有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交际水平”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视听说教材的以视听为导入,以研究项目式逐层深入的练习题设计为框架,确定了“观看——讨论——创作”的体裁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al potential) (Halliday & Hasan 1985: 63)。教材内容和补充素材分别作为主辅素材呈现给学生,结合翻转课堂的模式,将对视听内容的初步理解和语言形式作为练习重点,提前布置给学生,于课前完成;而课内时间,主要用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归纳,并进行情景化练习,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批判性的思考、讨论、概述和评价。

2.教学活动设计。在翻转课堂之初即说明学习的目的,以及预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依据多模态教学的有效、适配、经济原则,决定教学活动以合作学习为主。并对合作任务做出解构分析,明确前期任务(pre-task)、任务环节(task cycle)、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其中,任务环节和语言包含任务执行(performance)、构想(planning)和汇报(report)。在合作环节中,通过图像、声音、文字、色彩、空间、动作等多模态符号表现形式,学生获知、修正、表达、互动,最终形成作品,有的现场展示,有的形成作品后课堂播放展出。

例如,在进行The Varied Cultures of China一课时,笔者提出的任务是基于教材呈现的对中国多种民族文化的观点,你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有何建议?请拍摄一个视频短片,假设自己便是一名即将大学毕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谈谈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将会如何影响本族文化的发展。要完成这样的任务,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理解其视角、观点。然后通过自主查阅某少数民族生存状态,设定自己的社会身份,做出对未来的规划,并分析可能会给本族文化带来怎样的影响。在课堂活动环节,学生分别获得不同年龄层次的身份,谈论各自未来的看法(希望、忧虑等)。通过辩论活动,学生借助教材呈现的语言形式,对事物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评判,从而对最终在课后完成任务从思想上有了较为全面的准备、在语言上有了比较充分的实践练习。在独立拍摄视频,进行汇报时,学生纷纷按照设定的自身情条件进行了充分的表达。同样的人生阶段,面临同样的未来选择,这样的相似性使得学生主动投入地完成所有环节。

3.教学评估。根据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特点,笔者将课堂活动,学习评估与预期结果相接和,不设置期末考试,而是将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补充的动态化、立体式、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价体系。依据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展示以及自主学习效果,对多元多样的活动形式进行评价,包括班级讨论(20%)、小组展示(20%)、个人作品(20%)、配音节目(20%)、教材练习(20%)等,并将学生的学习产品收入电子档案(e-Portfolio)。

4.学生对教学的评价。通过对学生评教的客观评分进行总结,可以得知,打分高且一致的项目是:“教学目标明确, 重点、难点突出”、“语言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并重”、“教学方法及手段多样而有效,善于启发,互动性强,能因材施教”、“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性高”、“学生能较好掌握课程内容,知识面得到拓宽,语言技能得到提高”。

四、结语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本身面临诸多不利条件,如:配置课时有限,班级规模过大,教材编写体制较单一,学生普遍重听轻说,部分教师的技术能力和投入精力有限等。但这门课程也因具有独特的属性,完全可以依托技术的发展,依据多模态教学设计观点,结合翻转课堂、合作学习、任务导向、多元评价等理念,更好地落实教学效果、实现个人更长足的发展。笔者惊喜地看到,学期结束后,学生的听说水平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个人视频作品体现出多元智能的发展,甚至还有学生已在进一步利用社交软件,辅助自己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2]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 2010(3).

[3]王奇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探究[J].外语教学,2003 (3).

[4]高云,朱景梅.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及防止策略[J].外语教学, 2005(3).

猜你喜欢

多模态教学设计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