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花园——城市公共空间的新选择

2018-01-29李辉温静

绿色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共享

李辉 温静

摘要:指出了社区花园具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从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现状入手,全面探讨了推进社区花园建设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社区花园发展的现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可行的措施及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花园;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共享;共治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016-02

1 社區花园的本源涵义及特点

美国社区园艺联合会给出的社区花园的定义简单而宽泛,“只要有一群人共同从事园艺活动,任何一块土地都可以称为社区花园。它可以在城市、在郊区或者在乡村;它可以培育花卉或蔬菜;它可以是一个共同的地块,也可以是个人拥有的私人土地;它可以在学校、医院或者在街道,甚至在公园;它也可以是一系列个人承担土地用于‘都市农业,其产品供应市场……”[1]。由此可见,社区花园具有公众参与性强,位置选择灵活,与城市公共用地相联系的特点,甚至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价值。

2 发展社区花园的社会背景

2.1 建设社区花园的必要性

2.1.1 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

与欧美国家的生活环境不同,我国城市居民大多居住在密度较大的楼房公寓内,社区花园的公共性更加符合我国城市居民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都是都市的外来者,忙碌和焦虑成为当代人日常生活的标签,但人类对自然本能的依赖并没有改变。无论是古代的文人官僚还是当今的都市居民内心都有对修山理水、侍奉花草的向往,这种潜在需求表现为城市居民自发的户外园艺活动。与过去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所不同的是,当今城市居民需要从这种田园野趣的生活中寻找对生活本身的热爱。

如今各种共享设计层出不穷,可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物品触手可及的使用权而非占有权,土地也是如此。对于许多城市居民来说利用闲暇时间到郊野公园体验大自然已成为奢望,人们需要随时随地更方便地接触自然。特别是对于城市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的场所往往离住处较近,社区花园便可以成为他们理想的活动场所。儿童是环境最敏感的人群,儿童友好社区的一个体现,就是环境。对于社区花园的建设,儿童是最有兴趣的,老年人是最有时间的团体。这两者的结合,是当下社区花园的有利条件[2]。

例如,雄安新区是一个吸引年轻工作群体的城市,这里的居民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收入,更需要面对未来发展、父母养老、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因此在规划雄安的空间布局上,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负担,尽量在每个空间内都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需要。在一个全新的空间中打造出具有公共生活的居住方式是建设新区的一大挑战,而社区花园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2.1.2 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现状

城市公共空间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开放性场所,除了物理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而今天的城市非常重视绿地建设,却不重视生活空间的建设,宽马路、大广场、高楼是当今许多城市的标配,但那里缺少特色的绿地空间,缺少人际交往。

如今城市公园的数量仍在增加,小区的绿化也更加精细,各式各样的景观相继呈现,可见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多数绿地仅停留在满足基本的审美需求上,其实际使用率并不高。公园和广场作为我国城市居民聚集活动较为频繁的公共场所,并没有为周围居民提供更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随着需求的变化园林建设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城市内的绿地改造,譬如上海的口袋公园建设。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面对城镇化的发展机遇,社区花园作为一种新的绿地类型,正在逐渐展示出其发展潜力[3]。大量的城市景观建设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管理,否则其美学和生态价值将大打折扣,但社区花园可以通过邻里协作不断延续。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它可以依附于闲置的土地展现出别样的野趣;在未来城镇的景观建设中,它可以作为一种低维护、高品质的绿地,管理模式应用于城镇绿地的规划实践中,使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形式更加多元化[4]。

2.2 社区花园的发展现状

我国社区花园的建设刚刚起步,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等人口密度较大的一线城市,且存在认知度不高,规模较小、资金、缺少合适用地等问题。住房的增长带动了我国社区花园数量的增长,使规划设计工作者在社区花园领域不断有新的尝试,一些企业、志愿者,NGO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也逐渐参与到社区花园的建设中来。例如“创智农园”是上海第一个位于开放街区的社区花园,两侧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小区,西侧为老旧家属院,东侧为中高档楼盘。该项目利用街旁绿地,通过企业获得资金来源,并获得政府的支持,在运营上鼓励企业或个人领养土地,使两个原本被分隔的空间在社区花园的作用下被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3 推动我国社区花园发展的方式

要想顺利地推进社区花园的建设,需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三方面的主体作用,从机构组织、场地保障、资金来源、活动内容等多个角度共同促进。

3.1 机构组织

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有效的物业管理,自发性园艺活动对绿地的肆意占用将会严重影响城市景观,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国家政策和法律层面对社区花园进行支持,并与地方高校、NGO、房地产、居委会、慈善机构及社区志愿者合作共同管理。因为土地是私有的,所以由政府出面,把这些私人用地收购和组织起来,有规律的种植,可使其处于比较好的维护状态。

3.2 场地保障

街道、小区、学校、屋顶等公共场所以及未完成的城市更新计划、投资缩减和郊区化留下的内城空地、城市边缘的混合未开发的土地、大块的近郊地产都可以被社区花园组织开垦[1]。关于场地的永久性,可通过以下方式来保障场地:①建立土地信托,签订租约;②将社区花园作为公共设施纳人城市总体规划。这样才能保证社区花园与其它用地的关系更加紧密,衔接起来更加自然;③在住房开发中倡导社区花园空间,比如房地产卖点。

3.3 资金来源

在资金筹集方面除了依靠社区的劳动力和捐赠,政府可设定一部分专门用于社区花园建设的资金,如果有老年和儿童参与,还可以向相关福利机构申请,或者出售社区花园的部分作物来补充经费。

3.4 规划设计

作为设计师主动了解居民的想法才能使设计更加“以人为本”。而在中国,景观设计师的角色较为单一,往往因追求设计图纸的表达和更加现代化的设计而忽略对生活环境本质的寻求,对社区花园的研究多仅停留在理论,只有小部分团体进行实践探索。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社区规划的核心理念逐步从政府主导的、蓝图式的关于社区建设的整体式设计,转向强调多方参与的、问题导向的、以参与关系的主体构建为核心的,协商式规划行动[5]。社区花园的规划可以借鉴社区规划师制度,从场地选择开始到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层层把关,真正做到土地与居民供需相应。

在一般的项目中,设计师很少有机会亲手建造自己的设计作品,但这些都能在社区花园中变为可能。通常创建花园的园艺爱好者能够从各类相关组织和机构获得花园设计的技术支持或聘请专业风景园林师帮助他们完成花园设计[6]。在社区花园中,不仅一般的园林设计理念不会受到限制,设计师还可以借鉴朴门永续的设计理念,让真正的使用者一城市居民参与设计建造,共同探讨道路、公共区域的划分,植物种植设计以及景观美学,同时结合雨水花园等先进的景观设计手法实现共治景观。

居民参与交流、设计,亲自耕种、养护管理等过程,使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被最大限度地发挥,达到资源共享。这种方式不仅能使计本身更加完善,还能激发更大的灵感和想像力,给予设计者很大的收获。共治景观也是社区花园的有别于其它园林绿地的一大亮点。“非是不堪为器用,都因良匠未留心”,设计师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和材料进行建造,使设计更加低碳,同时增加了社区居民的亲切感。3.5活动内容

社区花园中的园艺活动除了种植果蔬、药材外还可以开展培训课程,由志愿者定期对居民进行园艺技术指导,教他们如何识别植物,并普及栽培养护知识,让居民体验培土催肥。同时多组织一些亲子活动,通过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设计感来培养他们的公共空间意识。作物收货后,可以组织厨艺展示活动,或者与附近的学校和福利机构开展合作,使不同群体参与进来共享劳动成果。4展望

社区花园的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不仅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创造了平台,还能改善环境质量,美化城市空间,既发挥了土地的价值,使大众生活得更加健康,有品质,也使设计富有弹性。因此,社区花园作为一种新的空间利用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支持。作为城市居民我们应积极参与社区花园建设,行使我们利用公共空间的权利,为营造舒适的公共空间贡献一份力量,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钱静.西欧份地花园与美国社区花园的体系比较[J].现代城市研究,2011(1):86~92.

[2]刘悦来.社区园艺——城市空间微更新的有效途径[J].公共艺术,2016(4):10~15.

[3]彭茜,金云峰.基于创新视角的社区花园有机更新研究[J].住宅科技,2017(12):43~48.

[4]王晓洁,严国泰.城市化背景下社区花园管理处探[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北京:风景园林学会,2014:842~844.

[5]劉佳燕,谈小燕,程情仪.转型背景下参与式社区规划的实践和思考——以北京市清河街道Y社区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7(2):23~28.

[6]蔡君.社区花园作为城市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的途径以纽约市为例[J].风景园林,2016(5):114~120.

猜你喜欢

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共享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士—绅—商网络”与都市公共空间
城市生活性街道空间重要性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游憩适宜性评价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对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楚河汉街的城市符号及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