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长春工业振兴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思考
2018-01-29孙烨
孙烨
摘 要:重点探讨了如何开创长春工业振兴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长春;工业发展;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长春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部署要求,结合长春实际,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落实省委“打先锋、站排头”要求,聚焦长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打造东北亚智能制造基地的前进方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工业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奋力开创长春工业振兴发展新局面。
1 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坚持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不断做大做优做强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和轨道客车三大支柱优势产业,培育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健康、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大数据等六个新的千亿级产业。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系统集成与融合,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带动效应,形成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级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力充分的产业体系。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培育一批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形成产业品牌集群优势;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长春制造向长春创造、长春产品向长春品牌转变。
2 注重发展质量,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制造业创新体系、人才支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着力建设一批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开展工业强基工程,集中力量攻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智能制造先进基础工艺及材料,夯实产业技术基础。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实施“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计划,积极培育个性化定制、在线增值服务、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业”新模式,促进服务型制造业发展,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端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
3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动新旧动力转换
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培育创建一批国家、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企业技术中心、行业中试中心和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坚持由投资型向创新型增长转变,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航天信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超前谋划、超前部署、超前行动,推动航空信息、新材料、光电信息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大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力和贡献率。
4 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好结合起来,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促进形成大中小微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大力推进国家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民营经济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培育百强民营企业、百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百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支撑平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社会力量创办创业孵化基地和“双创”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充分挖掘科技创新资源,打造科技创新活跃环境,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
5 注重集群集聚,强化产业发展载体支撑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制定下发《关于促进长春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积极争取创建“中国制造2025”综合示范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鼓励通过一区多园、整合托管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雷同、布局分散、行政分割的开发区的有效整合。加快建设航天信息、通用航空、光电和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新型产业园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資源集约发展水平。
6 坚持服务开放,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和区域联动,综合运用政策、资金、人才、服务等举措打“组合拳”。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包保服务机制,建立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推动作用,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方式,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和渠道。加快建设多层次人才队伍,大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各行业各领域技术创新的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制造业引智力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开拓对外开放新格局,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立足“三个维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领域,建设一批国际合作园区。支持我市重点企业国际化布局,更多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提升我市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