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微探

2018-01-29李晓珊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更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本文先简要分析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然后探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的重要教学思想。所以要求教师应充分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合理的教学指导,以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形成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及思想品格,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综合表现。作为一门记录人类发展历史事件的学科,学科不存在时空及国界差异,涉及世界各国历史。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1. 唯物史观

主要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历史唯物史观主要培养学生了解唯物史观基本观点及方法,理性看待历史这门学科,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总体规律。

2. 时空观念

历史这一学科记载了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进程,通过讲述每一个时期历史事件,让人们建构事实与历史关系。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事件发生时间同空间的关系,熟记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并且梳理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历史现象三者的关系。

3. 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大门,学会使用历史证据说话,同时使用史料重现历史,懂得辨别各种史料的真伪。此外还告知学生在进行历史叙述时,应规范、合理运用史料,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见解。

4. 历史解释

历史学科同其他学科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像自然学科一样获得直观的接触与实验。历史解释主要以史料为依据,对史料中相关内容进行提取,运用客观、多角度、多因素相结合的方法辩证看待及理解历史,作出客观的评价。此外,历史解释能力解决的并非历史问题这一单一内容,还可以解释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5. 家国情怀

历史教育最终目的并非培养专业的历史人才,而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不断形成健全的人格。家国情怀主要指探究与分析历史时应具备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通过历史学习了解我国发展进程,认识当前中国基本国情,进而逐步形成对祖国的认同。

二、 结语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1. 导学设疑,积淀核心素养

课堂导学与设疑是实施课程教学的起始环节。其中导学主要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根据学生实际形成能够推动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而学案则为教师编写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读。

比如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基本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并且可以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方面,进行注意讲解:第一,统一之源。可以归纳香港、澳门与台湾问题的缘由;第二,统一方法。讲解“一国两制”的内涵、萌芽、酝酿、形成及确立;第三,统一之路。归纳总结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第四,统一之潮。对海峡两岸新发展相关事实进行归纳与整理。

2. 问题探究,生成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已知或者未知的内容,推动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将问题探究结果不断转化为自身合理知识结构,以实现知识连续建构及有效迁移。问题探究教学,需要教师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小组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问题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能够各抒己见,交流争论,逐渐生成新知识。

比如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课时,可以为学生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然后向学生提出如下探究性:两组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具有怎样的关系?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产品特征,在探究过程中,尝试解读材料文本,运用唯物史观解答相应的问题,进一步锻炼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同时将问题上升到我国工业革命发展中,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给出自己的看法。

3. 情景体验,强化核心素养

历史情境体验主要通过重建历史事件、渲染历史氛围及观察历史遗迹,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受历史,并形成认知。历史课堂情境体验的实施,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从教学需求出發,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从中感悟到历史意蕴及阵地,进而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的课程教学中,对于“统一之源”以及“统一之路”这些环节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活动体验、角色扮演或者多媒体影像播放等在现历史情境,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香港与澳门回归的影像,通过影片中仪式交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香港澳门回归的神圣时刻,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后的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做到始终以历史核心素养培育为指向,以唯物史观、爱国情怀为灵魂统摄,采取导学设疑、问题探究、情景体验等多种方式,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从学科能力朝历史核心素养方向转换,进而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敏,张晓静,戴羽明,范英军.基于历史理解的考生水平评价及教学建议——以2016年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为例[J].考试研究,2016,22(06):13-23.

[2]周云华,黄飞.抓住教学关键要素提升历史理解素养——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8(12):58-62.

[3]彭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教学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7,6(14):162-164.

[4]曾红群.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定位与运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23(05):77-78.

作者简介:

李晓珊,福建省德化县第八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