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中心环节的实现路径研究
2018-01-29严红霞庄桂山
严红霞+庄桂山
摘 要 怎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选择实现“立德树人”的合理路径,是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高校必须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也是高校育人的根本宗旨。新时期,高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积极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思政工作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38
Abstract How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choose reasonable path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is a theoretical problem and practical problem universities facing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The university must shoulder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this is the oblig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college education. The new perio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take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s the central link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path to achieve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realization path
1 深刻内涵
高校“立德树人”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首先,高校“立德树人”指明了高等教育的方向,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其次,指出高等教育“树人”的途径就是“立德”,坚持德育为先。第三,强调高等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环节的提出,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现实意义
(1)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结合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现实提出的战略性主张,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德育,高校要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唯有立德,才能树人。
(2)“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养成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先决条件。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大力倡导和深化 “立德树人”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3)“立德树人”是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有效纠偏。目前,我国社会处于深刻的转型时期,在强化自由、平等、民主、和谐、文明的道德精神的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两极分化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受到了影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道德困惑。大学校园也不再平静,高校道德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有助于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把握成长的方向和规律,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 现实困境
(1)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追求扰乱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在市场经济快速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环境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基础的,以赢利为目的,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以金钱货币标准导向人的生存发展,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益价值导向,容易导致人的价值观失衡,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需求,导致立德树人的实现环境愈加复杂。
(2)社会信息的全球交融提高了立德树人的实现难度。以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为表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的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彻底打破了高校“象牙塔”内的平静生态,渗入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塑造了大学校园全新的学习生活生态环境。社会信息的全球化碰撞客观上导致了信息泛濫,良莠不分,青年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客观上增加了立德树人的实现难度。
(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冲突影响了立德树人的实现。当前,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各种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新思潮传播迅速,对主流价值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贫富差距扩大,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多元的价值追求也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念。
4 实现路径
4.1 把握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endprint
(1)把握新生入学环节。在给新生寄送“入学通知书”的同时,寄送《给大学新生的一封信》《大学生资助政策》等相关材料,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的政策规定,提前做好入学准备。积极把握新生报到、开学典礼、军事训练、入学导航、学业指导等入学教育环节,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教育的目的,激发新生的责任担当,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培育学生爱校爱国的热情。
(2)把握毕业生离校环节。抓住毕业生离校的关键期,做好爱国爱校教育。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畅通沟通渠道,耐心倾听毕业生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毕业生的实际问题,为学生能够提供服务;精心组织毕业典礼及学位授予仪式,重视仪式典礼的教育意义,让毕业生切实感受到毕业典礼的人生价值。
(3)把握各种主题教育环节。以传统节日、重大革命历史纪念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气节,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2 把握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内容
(1)党团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青年团员的爱国爱校教育。坚持贴近高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通过党支部、团支部等途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和实践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风建设。组织实施学风建设精品工程,通过各级精品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开展名家讲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报告,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规可循,有章可依。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减少随意性。把学生的早晚自习、早操、上课出勤、文明宿舍建设、文明班级建设等纳入规范管理,使之经常化、制度化、精细化。
(3)就业创业指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坚持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过程关注,抓住就业工作的关键期,做好学生的求职就业指导。围绕学生成才和生涯发展,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创业指导,以创业大赛为契机,做好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和孵化,积极推进创业指导服务。
4.3 把握立德树人的关键人群
(1)先进典型。树立先进典型人物,发挥榜样的力量,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探访杰出校友、通过具体鲜活的形象,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引导作用, 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2)困难学生。密切关注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及特殊困难学生,分类管理,积极引导,建立健全学生资助育人体系,切实解决困难学生的现实问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广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通过奖、助、勤、贷等途径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引导贫困学生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分类管理,了解原因,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尤其要关注心理困难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危机应对预案和心理干预。
(3)学生干部队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各部门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着力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必须制定严格规范的选拔机制、科学合理的考察机制,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交流,创新学生干部管理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4)辅导员队伍。作为大学生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在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在“立德树人”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是实施德育的关键人群。通过人才资源整合、建章立制、搭建平台等手段,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职业认同和职业自信,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系统化的队伍建设,如专题培训、在职研修、沙龙研讨、科研立项等,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研究与管理工作水平。
4.4 把握立德树人的关键阵地
(1)立足“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抓好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重点突出“两课”的地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为学生成长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保障。
(2)突出“第二课堂”。既立足于第一课堂,又要突出“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教师主导第二课堂,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技能比赛等平台,不断拓展新途径,为青年学生实践创新搭建有效平台,支持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开放性实验室等创新实践基地,推进学科育人、专业育人。
(3)强化第三课堂。全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造网络“第三课堂”。辅导员主导第三课堂,把握网络舆论导向。完善高校学生信息系统,积极探索大学生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的新方式,创新网络思政工作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抓住关键环节、把握关键内容、把握关键人群、把握关键阵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局,形成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切实加强整体规划,不断深化德育内涵,精心打造辅导员队伍,共同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的实现。
课题来源: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学生线专项课题(课题编号:CXXYSX201702)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方晓珍.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
[3] 齐萱.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