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上”空间语义的不对称研究

2018-01-29张灵芝

科教导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认知隐喻

张灵芝

摘 要 汉英空间语义词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最近十年,研究内容比较宏观,而且更倾向于探讨两种语言的语义对称,然而现实是:空间语义上的不对称比比皆是。论文以“上”空间语义为例,从物理空间到隐喻空间探讨它们的不对称现象。作者认为,对称现象固然重要,但不对称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它的研究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更为重要。

关键词 上 空间语义 认知 隐喻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14

Abstract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spatial semantic words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research contents are more macroscopic and more inclined to explore the semantic symmetry of the two languages. However, the reality is: the spatial semantic asymmetry is everywhere. This paper, taking the "upper" space semantics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ir asymmetries from physical space to metaphorical spa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symmetry is of course important, but the asymmetry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nd its research is more important to our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 upper; spatial semantics; cognition; metaphor

1 問题的提出

空间体验是人类最普遍的活动,所以空间方位词自然而然成为日常生活中最频繁的语言。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人们对空间方位词语义空间的认知有所不同。以汉英“上”方位词为例,观察下面的例子:(见表1)

英语"at, in, with, from" 与汉语“上”存在很大的语义差异,我们无法在译文中找到“上”的对称语义。像上面的例子我们还可以挖掘很多,不过都说明同样一个问题:汉英民族对空间的语义认知存在差异。

汉英空间语义词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最近十年,其中赵艳芳,文旭,马书红,武和平等人的贡献比较大,但总体印象是:第一、他们的研究也比较宏观,涉及到十几个常用的空间介词和副词;第二、认知比较主要集中在物理空间范畴;第三、空间语义比较主要集中在对称的成份上;最近的文章才开始出现个别探讨,例如:余云峰,马书红(2010)的:“上”与“on”的对称研究。其实现实并没有如此的理想化,与汉语“上”有对应关系的介词很多,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对应而不对称现象,汉语“上”与英语“上”的比较远比“上”和“on”的比较要丰富和复杂得多,而且更明显的特征是不对称关系。

2 汉英“上”空间语义的认知差异

2. 1 “上”空间语义研究的认知理论基础

空间语义认知研究离不开两个重要的理论,一个是Lakoff (1989)的“意象图式理论”,另一个是Talmy (2000)和Levinson (2003)的“图形-背景理论”。

2.1.1 意象图式理论

Lakoff 给意象图式下的定义是:意象图式是在我们日常身体体验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相对简单的结构,如: 容器、联系、外力、平衡和各种空间方位关系,意象图式包括:里外图式、中心—边缘图式、起点—路径—目标图式、上下图式、前后图式( Lackoff 1987) 。

2.1.2 图形/背景理论(Figure and Ground)

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Trajector / TR) 、界标(Landmark / LM)和路径(Path)三部分组成(赵艳方:2001:67-69),如果某一客体处在相对于另一客体的位置,或向后者移动,那么前者叫“射体”,后者叫“界标”,意象图式表现的是射体与界标之间某种动态或静态的不对称关系,射体为这不对称关系中的主体,其空间方位有待确定,界标为参照系,为动体的方位提供参照,动体所经过的路线称为路径。例如:

(1) 书在桌子上。(The book is on the desk.)

根据意象图式理论,这是一个上下图式,“书”是射体,“桌子”是界标,路径涉及到射体的运动轨道,如果射体是静态,路径等于零或不存在,如果射体前面出现动词,表达一种行为,那么这个图式就成了动态,例如:

(2) 他把书丢在桌子上。(He threw the book on the desk.)

(3) 他们爬到屋顶上。 (They climbed on the top of the roof.)

例2的路径是从“他”手中开始,扔出去到桌子上的这段距离,例3的路径从起点到屋顶这段距离。路径方向或运动特点进一步划分为:界标横向扩展;界标纵向延伸;界标与射体是否接触及路径的末端等。例1的路径特点是界标与射体的接触关系,例2是界标与射体的横向关系,而例3是纵向关系。

(4) 这两条线在一点上相交。 ( These two lines cross at one point. ) (点:零纬空间)

这个例子的背景是点,图形是“线”,路径体现在末端的点上,线与点的空间关系用“at”表达。汉英“上”空间语义认知的差异与背景的维度(点或零维度,线或一维度,二维,三维,容器)关系很大。意象图式理论与图形-背景理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解释词汇的选择与意象的结构,图像和背景的位置关系,以及背景的维度有关。不管是物理空间还是隐喻空间,它们都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endprint

2.2 漢英“上”空间语义的认知差异

2.2.1 物理空间上汉英“上”的不对称

(1)从背景的维度看“上”的空间语义。英语通过介词来表达空间语义,从下面句子中英语介词的选择与图像与背景的位置关系以及背景的维度有关。

(5) 苹果放在桌子上。 (The apple was put on the table.) (二维)

(6) 他们在地上挖洞。 ( They dug holes in the ground.) (三维或域)

(7) 火车上有很多外国乘客。 ( There were many foreign passengers in the train.) (容器)

(8) 太阳正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The sun is rising on the horizon) (一维)

(9) 他从我书架上拿走了语法书。(He took the grammar book from my bookshelf) (域)

(10) 天花板上有只苍蝇。(There is a fly on the ceiling. )

(11) 桌子上方有盏灯。 ( There is a light over the table.)

上面与汉语“上”相对应的英语是“on, in, at, from”,在一维和二维空间上,汉语的“上”与英语的“on”有对称,但在点(例4),三维和域空间上,汉英有没有对称,说明中国人的空间感知似乎集中在一维(线)和二维(面)空间领域里,对于三维,域或容器空间的表达比较模糊,而英语的表达就非常精确;另一种情况要考虑语言搭配问题,如:take … from。

(2)从图像与背景关系看“上”空间语义。这种关系划分:a)表面接触,背景为支撑作用;b) 表面接触,背景为射体依附的对象;c)不接触,图像在背景的上方。上面例1、2、3、5、8等有表面接触关系,例10是依附关系,例11属于上面的c特征。符合上面特征的一般都可以用汉语的“上”表达,反过来比较看看汉英的差异。

(12) 飞机在天上翱翔。 ( The plane is hovering in the sky. ) (不接触)

(13) 天花板上的灯熄了。( The lamp on the ceiling went out.) (依附)

(14) 飞机从城市上飞过。( The plane flew over the city. ) (不接触)

2.2.2 从物理空间看汉英“上”的不对称

根据词典解释具有“上”空间语义的英语介词有“on, over, above, onto”等等,它们各自又有不同语义成分和内涵,所以无法与汉语的“上”完全对称,即使有对称的地方,用以上两个理论解释,它们的语义内涵也不一样。

(15) They walked on the campus. ( 他们在校园里面走走。)

(16) He jumped over the wall. (他越过那堵墙。)

(17) We were dragging the two boats above the reach of the tide.

(我们把船拖到浪潮打不到的位置。)

(18) Screw the lids onto the jars and store in the refrigerator. (给罐子加盖扭稳,然后放进冰箱。)

2. 3 汉英“上”空间语义的隐喻认知差异

隐喻的过程就是将一个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源域(source domain即喻体) 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或靶域)(target domain即本体)的过程。以“He is a fox..”为例,“fox”是源域,“he” 是目标域。源域映射的是最突出的特征,狐狸最突出特征是“狡猾”,所以“他是一只狐狸”说明他很狡猾。物理空间是实写描述(literal description)而隐喻空间是虚写描述(metaphorical description)。

隐喻空间的“上”方位词并非描述真正的位置关系,而是把抽象事物投射到具体的意象图式思维过程。不过我们要注意到物理空间和隐喻空间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在书上(里)。用“on”还是用“in”,学生常感到困惑。“There is a picture in the book.”指书上印有一幅画,“画”是书上的内容;“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book.”指书的表面上放置一幅画,“画”不是书上的内容。类似的例子还有:“在电脑上(里), 在报上”等等。真正的隐喻空间是把抽象的背景,图像和它们的关系想像成一个实体空间来理解。比较下面句子:

(19) 他在会上有一个发言。(He had a speech at the meeting.)

(20) 社会上有这种人。(This sort of people is found in our society.)

(21) 面子上过不去。(This is unaceptable as far as face is concerned.)

(22) 规模上去,成本下来(The scale went up and the cost went down.)

(23) 房价不断在上涨。(House price is rising up constantly.)

(24) 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The best stategy is to defeat your enemy without war.)endprint

(25) 她喜上眉梢。(Happiness sparkled in her eyes. )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汉英“上”语义并不对称,再看看“on, over, above, up, onto”等词汇在隐喻空间里是否跟汉语的“上”是否对称。

(26) The old couple lived on a pension (方式:两个老人靠养老金生活)

(27) We have a boss over us.(管辖:我们上有老板。)

(28) They discussed it over lunch(时间:他们吃午饭时商议此事)。

(29) I would hope I would rise above my prejudices. (距离:我希望我能超越我的偏见。)

(30) The real battle is over sovereignty. (原因:真正的战争是因领土而战的。)

(31) The case opened a window onto private relationships on Wall Street.

(结果:这官司给华尔街的个人隐私打开了一扇窗口。)

(32) I am feeling up today. (我今天感觉很好。)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说明汉英“上”空间语义在物理空间上大多是不对称的,在隐喻空间上更加不对称,造成不对称的原因是汉英“上”语义空间不对称。汉语的“上”存在多义的语义空间,英语不仅“上”有个词表示,而且每个词又存在多义空间。例如:on, over, above, onto, up等等不仅都有“上”的意思,而且它们各自都有多义空间,从上面的例子我们还看到,有些非“上”语义词( in, at, with, from等等)都能与汉语的“上”对称,说明英语的空间语义词远比汉语复杂,也说明英语对空间的认知要求比汉语细致和精确。

作者认为,以上的不对称关系研究,要比对称关系研究更有意义,作为英语教育者还是英语学习者,不对称关系应予以重视。马书红(2007,2010)博士和彭卓(2012)的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空间介词的习得和学习存在诸多问题。李勤(2010) 认为中国学生空间语义学习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母语迁移。笔者认为学习者最有可能按照汉语语义去选择英语对应的语义,而当这种对应语义不对称时,就会导致母语负迁移的发生,例如很多学生把“他们在校园里走走”说成“They walked in the campus.”,因为他们把汉语的“里”与英语的“里”(in)对称起来,其实这种对称并不存在。

2.4 语料库提供的证据

参考语料库我们可以获得真实的预料,了解英语母语者语言的客观状况,教师和学生可以避免闭门造车,臆造句子。笔者在这推荐一个著名的美国现代英语语料库:The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简称:COCA。语料库时间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收集来自美国几十家主要媒体的出版资料,涵盖各行各业内容,目前词量已达四亿五千万,是目前美国最大的英语语料库之一。语料库地址:http://corpus.byu.edu/coca/ 。

下面几个词条是从语料整理出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些英语“上”空间语义词的情况,笔者特意选择学生最容易搞混和出错的“in和on”做比较,从该条目的使用频率基本上能看出哪种表达最常见,最能代表主流(见表2)。

有无标记是相对而言的,当这种表达有标记认知特征时,说明这种表达超出常规,带有特殊性,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特殊表达的特殊语境是什么(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例如:

(33) The astrolabe enabled people to measure the positions of the Moon and the stars on the sky

(34) My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prevention research are fraught with both excitement and frustrations

经过查询,我们发现例33把"sky"当作一个背景,月球和其它星星放在这个背景上,各自有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描述非常形象,例34主要从语境去理解,“on”的使用与“reflection”有关,这是搭配需要。因此决定“上”空间语义词汇选择的除了语义认知需要以外,还要考虑语境因素,即词语搭配需要。

3 结束语

以上用了大量的例子揭示了汉英“上”语义空间的不对称现象,反映汉英民族空间语义认知的差异,汉语的空间表达相对模糊和宽泛,英语的空间语义很精确,in, at, with, from等有时候也能与汉语“上”语义对应就说明了这一点,英语的on, over, above, onto, up不仅空间语义不同,而且各自又有复杂的语义范畴,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汉英空间语义的对比分析,不能望文生义,同时也要重视语境,利用好语料库,避免闭门造车,臆造句子。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Talmy, L.(2000).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 2,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3] Levinson, S. R. (2003).Spa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Explorations in Cognitive Diversit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余云峰,马书红.介词“on”和方位词“上”的空间认知语义对比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102-104,108.

[5] 武和平,魏行.英汉空间方所表达的认知语义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3).

[6] 赵艳方.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7-69.

[7] 马书红.英语空间介词语义成员的分类与习得[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4):64-69.

[8] 马书红.中国学生对英语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季刊),2007(2):173-183.

[9] 彭卓.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介词认知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2:241-243,247.

[10] 李勤.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介词习得中母语的迁移作用[J].黑龍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4:169-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知隐喻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