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

2018-01-29郭献文

中国教师 2018年1期
关键词:厦门市优质教研

郭献文

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均衡是一种初级均衡,而优质均衡则是以提升质量为前提的高位均衡。近年来,厦门市逐步推进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既保证均衡,又保证优质,实现了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的统一。2014年,厦门市以高分在全省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在计划单列市和全省率先实现市域范围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一、厦门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

近年来,厦门市基础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在步入以优质、均衡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四个统筹”“四个均衡”。

1. 统筹学校标准配置,促进办学条件均衡

完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一教师工资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学校办学条件标准。2012年,厦门市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福建省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

2. 统筹教师配置方式,促进师资水平均衡

2010年,厦门市全面实行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制度,健全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通过指导性交流、校际对口交流、片区交流、调动性交流、跨校竞聘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校长在校际之间流动,每年校际交流的教师占应交流对象的比例均在10%以上,其中骨干教师校际交流在20%以上。2012年,厦门市进一步建立区域内教师招聘的统招统配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统一招聘、统一随机安排工作单位、统一考核办法,大大促进校际师资均衡。

3. 统筹城乡教育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均衡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辐射。

一是推进城乡学校“联姻”。在市域范围内推进优质校与农村校、薄弱校“联姻”开展合作办学,共建立30多个城乡校际合作关系,有效地帮助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二是实行“小片区”管理。将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和农村学校)划为88个小片区,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带动片区内其他学校共同发展。

三是开展教师“送教”活动。成立由全市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指导小组,采取教学视导、送教下乡、专题研讨、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村学校培养优秀教师。

四是开展网上“共教”活动。实现全市公办学校宽带网络“班班通”,大力推进“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实现偏远办学点的学生和城区学生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4. 统筹学位资源供给,促进入学保障均衡

为了做好随迁子女教育工作,市政府加大对学位资源供给的统筹力度,“十二五”期间,厦门市共统筹建成中小学73所,新增学位7.5万个,并建立积分入学、免费教育、均衡编班等机制,认真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校生与本市学生享受同等教育权利,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同时,认真做好三类残疾及中、高功能自闭症的适龄儿童分类安置就学工作,确保每个残疾儿童都能够接受合适的教育,做到全覆盖、零拒绝。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认真落实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措施,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

二、厦门市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做法

厦门市在国家、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位居前列,高考成绩全省领先。其提高教育质量的“秘诀”主要体现为“一支队伍”“两个校本”“三位一体”“四个抓手”。

1. “一支队伍”即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一是严把入口关。无论校招还是统招,都严把质量关,除笔试、面试外,还进行专业技能测试。二是实施“三项主题活动”。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以及师德建设三项活动,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三是强化教师专题培训。实施实验能力、教材教法、小学科学、跨学科兼任教师等专项培训计划,增强培训效果。四是实行梯度培养。实施“131”(1000名骨干教师、300名学科带头人和100名专家型教师)和“252”(200名专家型教师、500名学科带头人和2000名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工程,实施“厦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实施优秀教师海外研修计划,满足不同层次教师成长需求。五是实行动态管理考核。设立优师特聘岗位,加强名师动态管理,推进以师德和业绩能力为导向的职称评价体系。

2. “两个校本”即推行校本教研和校本作业

一是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落实年级学科质量责任制,打好三级教研基础,创设教研评价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文化氛围。

二是推行校本作业。在普通高中特别是高三年级和100所义务教育学校试点,推行校本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三位一体”即以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依托、學校为主体

行政、教研、学校三方协力抓教学质量是我市长期坚持的做法。行政决策主要依托教研机构落实。教研机构在行政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开展教研培训、开展教学视导等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存在的问题。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每年均定期共同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共同开展视导指导,共同开展质量分析,共同督促落实。学校是落实行政部门决策、教研机构教学意见建议的主体。“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的高效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学校提升教学质量。

4.“四个抓手”即深化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加强质量监测评价、加强优质学校创建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减负工作。2010年,厦门市全面禁止中小学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补课,2013年,厦门市进一步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考试难度;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成果奖取得佳绩,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全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5项,获奖率全省第一;在全市普通高中开展多样化有特色办学改革和高中教育国际化试点工作,在厦门二中开展足球、美术特色教育,在科技中学开设创新实验班,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endprint

二是深化素质教育工作。2015年,厦门市在全国率先出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科指导纲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工作,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被确认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实验区。

三是加强质量监测评价。借鉴国家、省质量监测做法,研制我市质量监测体系,在小学开展创造力发展等指标的质量监测工作,在初中开展均衡发展质量监测。在高三年开展质量监控活动,组织教师集体教学研讨、集中培训、集体命卷,并统一开展质量分析,提高高考备考水平。

四是加強优质学校创建工作。厦门市30所高中中有19所为一级达标高中,实现农村地区至少有2所省一级达标高中,普通高中生在一级达标校学习的占71.4%,优质学校比例和在优质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全省最高。

三、厦门市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接下来,厦门市将继续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更加符合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1. 抓改革

一是深化教育治理手段改革。提高教育信息化运用与管理水平,推动教育大数据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教育资源推送平台建设;完善督导评估体系。健全“三位一体、一公开”制度,加强对区督政工作,加强对学校综合督导工作,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工作。强化督导结果运用,健全督导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推动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加强依法治教,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教育行政法规和规章建设力度,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创建一批依法治校标准校和示范校。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健全德育机制,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强化核心素养培育。根据高考改革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完善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加强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和国际教育试点,推行选课走班,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优化教学方式,健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三是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两学一做三项主题再出发”活动,健全师德考核、师德负面清单等制度,发挥优秀教师示范作用,增强教师职业精神;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教师核心素养培训工作,打造一批名师骨干梯队;建立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健全激励机制,落实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轮岗制度,提高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增强和提升校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待遇水平。

2. 促发展

一是持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学校建设,2018年,计划开工项目80个,其中,中小学项目50个,幼儿园项目30个,计划新增2.1万个中小学学位、6500个幼儿园学位。

二是推进“名校跨岛”发展和岛内“腾龙换凤”调结构。加快推进岛内优质中小学岛外实质性分校建设,同步推进岛内个别普通高中调整为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缓解岛内义务教育学位紧张的矛盾。

三是支持推动国有企业办学。加快推进国际化学校项目落地建设。支持国贸集团等成立国有企业教育集团重点举办普惠性、非营利性幼儿园。

3. 提质量

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引领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整体水平。要实施农村学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创建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要进一步推动高中多样化优质特色发展,加快达标高中和省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做好育人方式与新高考改革的衔接工作,扎实组织高考备考工作,继续保持我市教育质量的领先地位。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厦门市优质教研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出神入“画”
“Double-subjects” at PWP Stages in English Class at Junior Stage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An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