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医院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2018-01-29张洁倪鑫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36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儿科

张洁+倪鑫

[摘要] 临床技能是对医生素质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对大型医院的专业人才来说,仅仅掌握临床技能是不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与临床技能培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转化医学理念深入我国医疗儿科卫生体系及发展规划,大型医院儿科亟待培养一批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来推动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本研究首先论述了当前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北京儿童医院的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引导强化科研意识、建立人才考评标准、积极实施双导师制度、积极促进成果转化。

[关键词] 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12(c)-0177-04

[Abstract] The clinical skills is the most basic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the doctors, but for large hospital professionals, only to master the clinical skills is not enough, which is just as important as the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deepen into China's medical pediatric health system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pediatric department in large hospitals urgently need to train a number of clinical research complex talents to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ospital.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pediatric clinical research of compex talents cultivation, analyzes the system of the training status of pediatric clinical research talents in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stablish talent evaluation standards, actively promote the achivevements trans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tutor system.

[Key words] Pediatrics; Clinical research complex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臨床科研复合型人才为兼顾科研技术与临床业务,且具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中青年人才[1]。当前医疗工作需要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基础科研虽短期内不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助益,但从医学发展来看,临床与科研不可偏废[2]。日益繁忙的临床工作和迫在眉睫的科研课题,使得年轻的复合型人才很难二者兼顾,平衡临床与科研之间的时间和精力意义重大[3-4]。当前,科研与临床脱节的情况在大多数医院中比较常见[5-6]。北京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担负着为儿科医学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本文具体介绍与总结了我院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措施,并认为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引导、搭建平台、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等。现报道如下:

1 当前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综合医院的儿科临床人员实操能力差,缺乏临床与科研的辨证思维能力,部分也存在着“高分低能”、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儿科临床人才的培养[7]。现代儿科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种类繁多,主要有中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成人教育等模式。从时间跨度上划分,儿科临床人才的培养应先接受医学院校基本教育,然后参加毕业阶段实习,通过3年的住院医师轮转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第4年入科,转入医学继续教育并持续终身[8-9]。针对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我国目前培养的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容易出现临床能力一般、而科研水平也不够高的现象,在工作中的竞争力和优势不明显。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以及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对科研能力培养的欠缺,部分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仍然惯于被动接受,缺乏科研意识、科研兴趣和科研的主动性。并且大部分临床科研型研究生的导师为临床工作者,他们日常临床工作过于繁忙,对于临床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精力有限,导致科研水平不能有效提升。同时,由于我国临床科研型研究生学位的获得需要完成课题研究并发表论文,为了按时毕业和顺利拿到学位,临床科研型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会有所侧重,导致临床实践时间缩短,没有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临床能力也难以提升。由此可见,及时优化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措施非常重要。

2 我院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措施

2.1 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苗圃计划endprint

2013年4月,我院启动《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苗圃计划》,旨在提高临床科研学术氛围,培养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为儿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蓄水池。2016年7月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承办、我院具体实施,组织儿科高层次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科研方法高级研修班(简称“苗圃人才培训计划”)的培训。培训采用定向邀请和公开征集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参训人员,对于高研班正式学员配备相应专业临床及科研导师,进行一对一临床及科研指导。采用集中拓展培训、主题讲座、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注重实用性。培训以临床研究为起点,从临床研究设计切入,逐步过渡到相关理论和方法学准备。培训内容涵盖观察性研究、临床试验、转化医学研究、医学检验的研究设计、问卷、访谈和在线调查、伦理学问题处理和专业标书申请等内容,注重理论前沿和实务操作。引入美国临床医生科研培训最经典教材《clinical research design》及循证医学方面最前沿的诊断试验与循证实践等内容,采取领导力拓展、主题讲座、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等方式组织实施,共进行了为期2 d的拓展培训、18次主题讲座和3个专题学习(儿科临床研究常用统计分析、儿科循证医学、儿科临床研究设计)。2 d集中拓展培训采用体验式学习,队员们不仅经历了“环湖骑行”“挑战五分钟”等多个户外挑战式项目,还进行了“人生旅途”“七巧板”“我和儿童医院有个梦想”等室内体验式课程。改变了室内传统被动学习的方式,学员通过各种游戏和课程激发自己的潜力、融合团队的凝聚力。培训中我院倪鑫院长做了开学仪式致辞并对苗圃学院的成长提出要求,我院党委书记王天有书记对入选学员提出期望。培训还邀请我院及天坛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相关专家授课。

2.2 选拔优秀中青年出国进修

为了开拓培养中青年科研思维能力,我院制订出台一系列优秀中青年出国培养管理办法。由医院设置专项基金,与多个国家进行国际交流,搭建合作平台,根据学科发展和专业特点,每年选派50名左右45岁以下优秀中青年出国进修学习,为期1个月到12个月。进修学习期间工资、保险待遇照常发放,按项目类别不同,给予一定的生活资助费,要求出国学习者回国1个月内必须上交学习总结,并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学术查房、科室汇报、全院学习等。同时按照出国时间的长短,制订考核标准,要求出国时间≤3个月的,应在回国两年内以第一负责人发表中华级研究论文1篇;出国时间3~6个月的,应在回国两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出国时间6~12个月的,应在回国两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并获批科研课题1项;出国时间>12个月的,应在回国两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影响因子不低于2分,并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项。

2.3 实施科研奖励

为鼓励儿科临床人才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申报专利、奖项等,2016年我院对《科研工作奖励制度》进行修订,对主持国家级项目的负责人一次性奖励1万~10万元,对主持省部级项目的负责人一次性奖励1万~4万元,对主持局级项目的负责人一次性奖励0.5万~3万元。对发表SCI收录的论文,根据影响因子,给予300元~30万元不等的现金奖励,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根据其影响因子,给予100元~1500万元奖励,并且全额报销SCI论文、中华系列杂志发表版面费,其他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报销版面费4000元奖励。对省部级及以上的科技获奖及社会力量奖项,根据获奖级别,给予1万~15万元现金奖励。知识产权奖励根据不同专利类型奖励0.5万~2万元。医院还设立医院科研项目基金,为科研能力还相对薄弱的年轻人提供前期科研经费。

2.4 引进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

引进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探索以临床科研负责人为核心的人才队伍配置模式。引进人才一般聘期为3年,签署科研课题项目研究承诺书,每年定期对课题进展进行评估。要求引进人才具有正高职称,在相关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医院匹配1~2名硕士、博士临床医师或研究生作为课题成员,协助开展课题研究,确保课题组成员能够兼顾临床与科研。

2.5 职称聘任与科研产出挂钩

职称聘任是临床儿科医师专业水平的反映,是实现个人价值、提高薪酬待遇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阶梯上升的必经通道。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与论文、课题等挂钩,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热情。2015年我院制订了新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关规定,要求儿科副高级职称医师聘任必须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其中1篇为SCI或中华级论文;聘任正高级职称必须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其中一篇为SCI或2篇中华级论文;获得1项市级以上竞争性课题的给予优先考虑。对不同级别的课题、论文、著作、成果等确定详细的科研评分标准,将科研总分作为医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

2.6 重视博士后培养

我院在2013年制订了《博士后管理办法》,相关部门严格把好招收入站、中期、出站考核关,在薪酬、住房等待遇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吸引优秀博士进站開展研究。医院通过招收博士后,提升了合作导师所在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拓宽了研究思路。

3 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随着苗圃高研班主题讲座的不断预热和宣传,该课程得到北京医管局认可,很多本院及外院医师慕名而来旁听,为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苗圃高研班培训每次主题讲座均对外开放,并将海报及教师课件发放给旁听人员,建立苗圃旁听群2个,固定旁听人员近200人,累计旁听人员近千名。

我院苗圃一期人才计划实施2年半的时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合计77篇,人均发表5.1篇。其中SCI 24篇,中华杂志21篇,核心期刊32篇,分别占全院职工发表论文总数的13.6%(24/176)、5.7%(21/370)、2.0%(32/1608)。以第一责任人申报科研项目21项,共计326.2万元,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7项,局级10项,人均项目1.4项,分别占全院职工总项目的11.4%(4/35)、17.1%(7/41)、17.9%(10/56)。协助学科带头人申报项目20项,共计2959.3万元。2人获得博士学位,5人通过博士入学考试,1人晋升主任医师,6人晋升副主任医师,1人获批硕士生导师。endprint

为了更好地熟识和改进培训工作,高研班针对学员发放了《苗圃学员满意度测评表》《北京市高级研修班综合评估表》,围绕教师授课效果、高研班整体设计、班级管理和服务、儿科医师所面临的科研困难等进行了评价和调研,对高研班正式学员配备相应专业临床及科研导师,做到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培养儿科高层次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4 大型医院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目前我院患儿大量增加,医务人员严重短缺,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要培养儿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使其在完成日常繁忙临床任务的同时,潜下心来开展科研工作,还需要重视以下因素:

4.1 引导和强化科研意识

医院要加强对科研工作的宣传,将科研工作与高级职称晋升相联系,体现对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尊重和重用。同时医院也要通过普及科研知识、开阔科研视野、开展病例讨论、院内学术交流等活动[10],使临床儿科医师有机会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提高其开展科研的理论和操作水平。鼓励和支持临床儿科医师在各个学术团体兼职,积极承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和学术教授定期到医院讲课,提高临床儿科医师的科研热情[11-12]。

4.2 建立人才考评标准

我院中青年骨干苗圃人才计划考核指标如下:协助科室收集本学科发展最新、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及进展,在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确定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创造性的临床科研发展思路(第1年完成);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原著论文1篇(IF≥1)(培养期满前完成);作为负责人申报并获得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培养期间完成);协助学科带头人发表科研论文2~3篇,申报科研课题1~2项,并积极参与完成科室其他课题项目(培养期间完成);除按规定时间完成以上考核指标外,还需完成签订的《引进儿医高层次专业人才协议书》规定的其他内容。青年后备人才苗圃考核指标:协助科室收集本学科发展最新、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及进展,在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确定具有前沿性、创造性的发展思路并形成书面报告(第1年完成);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發表SCI原著论文1篇(培养期满前完成);若进入苗圃时为硕士学位,培养周期结束时应取得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培养期满前完成);协助学科带头人发表科研论文至少1篇,申报科研课题至少1项并积极参与完成科室其他课题项目(培养期间完成);除按规定时间完成以上考核指标外还需完成签订的《引进儿医高层次专业人才协议书》规定的其他内容。建议在复合型人才的考核中设立参与科研活动的指标,同时允许临床与基础合作的项目有共同负责人,发表的论文承认共同第一作者。也建议指标完成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给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每3~5年统计一次论文或基金中标数,可让复合型人才在职称晋升、岗位竞聘、进修学习等多方面享有优先的权力[13-14]。此外,还需要实行培训课程学分制管理,每年度考核实绩并公示,培训结束前报告答辩,考核更加严苛。

4.3 积极实施双导师制度

由专科主任担任临床导师,由儿研所主任担任科研导师,定期进行课题指导。通过承担科研项目,能够迅速调动复合型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和提高了临床医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了人才的复合型培养,使科学研究不脱离临床[15]。将科主任的支持力度作为入选评审的内容之一,占20分。对因科室原因导致培训出勤率低、未进行脱离临床科研实践的科室进行约谈。按照评审成绩排名,兼顾临床医师和研究室科研人员入选苗圃计划,以实现相互带动,共同进步[16-17]。

4.4 积极促进成果转化

科研成果应用到临床中去,需要为研究成果转化的推广与临床科室进行良好的信息沟通。对于产生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成果,医院按成绩给予科研人员和临床科室一定的奖励[18]。要以学科建设为纽带,以儿科为导向,在医院现有临床与科研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与疑难重症疾病相关的学科研究,努力提高医院新技术的创新能力,把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打造成为未来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19-20]。

由于我院为第一次承办高级研修班项目,经验上略有不足,关于经费使用、方案发布及前期宣传还不到位,前期报名人员相对较少,但随着项目的逐渐推进和宣传以及北京市属医院的逐步认可,参加人数不断增加,很多外院医师亦慕名前来旁听。在新的一年中,我院将继续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培训方式及课程内容,实现更科学、更快速、更有效的儿科高层次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Vuust P,Liikala L,N?覿?覿t?覿nen R,et al. Comprehensive auditory discrimination profiles recorded with a fast parametric musical multi-feature mismatch negativity paradigm [J]. Clin Neurophysiol,2016,127(4):2065-2077.

[2] Rosenblum S. Do motor ability and handwriting kinematic measures predict organizational ability among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s? [J]. Hum Mov Sci,2015,10(43):201-215.

[3] 黄婉平,陈甘讷,吴泳.广州市花都区儿科资源配置与服务供给现状调查[J].现代医院,2015,15(3):121-122, 126.

[4] 倪虹,金玉莲,彭真,等.合肥市蜀山区儿科卫生资源分布合理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10):1067-1069.endprint

[5] 富卉,鲁翔.转化医学视角下医院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8):184-187.

[6] 孔媛媛,曾娜,魏巍,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研究方法学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7, 31(5):29-31.

[7] 谷雪明,尹剑,张旭,等.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 16(6):546-550.

[8] 黄惠君,黄瑛,杨军,等.浅谈我院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4-5.

[9] 邓亚仙,姚春美,许蓉,等.基于参加指导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儿科临床教学的探讨和思考[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2):7-10.

[10] 石林,莫霖,鄭显兰,等.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8):1061-1065.

[11] Cohen MS. Enhancing sur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a specialized medical school pathway of excellenc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Lessons learned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ture [J]. Surgery,2017,162(5):989-993.

[12] Trinidad KJ,Schmidt JD,Register-Mihalik JK,et al. Predicting clinical concussion measures at baseline based on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profile [J]. Clin J Sport Med,2013,23(6):462-469.

[13] 孙敏,邵海亚.早期儿科名家成长经历对儿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7,38(3):84-86,94.

[14] 任益炯,陆梅华,张瀛,等.上海市儿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6,23(3):228-230.

[15] Johnson TR,Lyons R,Chuah JH,et al. Optimal learning in a virtual patient simulation of cranial nerve palsie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learning context and student aptitude [J]. Med Teach,2013,35(1):e876-e884.

[16] 赵艳辉,李玲,宁天江.院校合作共育全科型适宜医学人才模式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4):47-48.

[17] Seither-Preisler A,Parncutt R,Schneider P. Size and synchronization of auditory cortex promotes musical,literacy,and attentional skills in children [J]. J Neurosci,2014, 34(33):10937-10949.

[18] Peired A,Lazzeri E,Lasagni L,et al. Glomerular regeneration:when can the kidney regenerate from injury and what turns failure into success? [J]. Nephron Exp Nephrol,2014,126(2):70.

[19] 李莉,张歆,周浩,等.县级公立医院薪酬激励与员工满意度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8):10-15.

[20] Kulasegaram KM,Grierson LE,Norman GR. The roles of deliberate practice and innate ability in developing expertise: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J]. Med Educ,2013,47(10):979-989.

(收稿日期:2017-09-12 本文编辑:王 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儿科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高校景观设计专业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请为儿科医师设专项补助
圆梦儿科大联合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