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范二烈士专祠探析

2018-01-29张遵道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期
关键词:安庆民国烈士

张遵道

摘 要:本文详细记载了安庆熊范二烈士专祠祠记,对熊范二烈士专祠的变迁、两位烈士的历史地位及专祠文献与史料价值进行了描述和探析,为研究历史提供了资料。

关键词:熊范二烈士专祠;熊成基、范传甲;安庆旧观爰目阁;门额;辛亥革命;遗存;安庆马炮营起义

作为千年古城、百年省会、国家历文史化名城的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之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它一直为安徽省省会,是清末洋务运动、近现代新义化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有关辛亥革命的遗存十分丰富,其中较典型的是熊范二烈士专祠。

专祠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沿江东路150号,坐北朝南,南临长江,东北毗邻迎江禅寺。位于缓坡上,依坡势而建,面阔20米,进深11米,二层,中间为抬梁结构,两侧为穿枋式结构,后接马蹄通廊,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专祠建筑为单檐硬山顶,外墙为青砖勾白缝,小瓦屋面,屋脊两端各置鸱尾,中间为葫芦形宝顶。明间和两次间各开拱券门,汉白玉门框。正中大门为牌坊门脸,两边各置汉白玉抱鼓石,上方为砖砌牌楼式门罩,正中嵌有“熊范二烈士专祠”汉白玉门额。两次间侧门上端分别刻有“勋铭”“建绩”门额,由烈威将军、前民国安徽省都督柏文蔚题额。墙基、大门两侧墙垛和山墙墀头上有精美砖雕。建筑内外均为通窗,二层有三处精美落地罩,殿后底层有格扇门通往后院,东西两侧接长廊,院内亦有垂带踏步,拾级而上,可达迎江寺广嗣殿。

庭院内西侧竖立专祠祠记,碑刻《熊范二烈士专祠祠记》,铭刻在一个长225厘米、宽175厘米、厚16厘米的青石碑上,42行18列,楷体竖排,碑座为一长方形青石。体态敦厚,端正耸立。祠记内容如下:

义烈之士,不惜捐躯致命促进共和者以千百计,而论功绩于皖省者,当以徐、陈、熊、范诸烈士为巨擘,尤当以城地辛亥之冬,民国成立,分祀安徽诸烈士于省城内外清皖扶英翰文之旧祠,则合祀熊烈士成基、范烈士传甲不忘也。民国三年四月,奉烈士为一祠。四年八月,准口内务部咨改烈士祠为忠烈祠。秋致祠。追祀民国文武忠烈,复以熊、范烈士祠为忠烈祠。秋致祭,凡死事于皖及皖籍之成仁于他省者皆于焉。世英奉。王绅孟起有恢复民国烈士专祠之请,爰命有司稽考旧章,咨访士论成谓,仍宜续修忠烈祠合祀。民国列加修葺,由怀宁县知事刘汝洋董其事,计费国币七百八十六元,于壬戌十月竣工,合祀徐烈士锡麟以次。十凡三重重五楹,在东城外一里,与迎江古刹巍然并峙,大江凭其前,浮国倚其后,形式雄壮,丹艧一新。世英教合身济为宗旨,虽入地地狱而有所不辞。其道至高,其愿至大,己所信仰。而诸烈士者,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卒能改革四千余年之政体,一以救国福民为誓愿,岂非深得氏之精意欤!今日者庙殿互相辉映,后之崇拜烈士,将与崇拜吾佛无以异 诸烈士之灵,其亦可以永垂不配矣!是为记。列威将军柏文蔚题额,安徽省长许世英撰文,安徽省长公署秘书潘淇书丹,怀宁知事刘汝洋督修 委员王嘉启监造,民国十二年一月 日

熊范二烈士专祠前身为安庆旧观爰目阁,清顺治十六年(1659)由怀宁知县马刚解囊拓建家祠,曾题诗以咏:“亭砌连音阁,江烟接子楼。一番云水意,几处夕阳舟。”《怀宁县志》载:“大士阁在迎江寺西,邑令马刚建阁。前为四宜亭,后为广嗣殿。”门额为马刚所题。马刚建阁,时跨清顺治、康熙两朝,达9年间。关于建阁慈云阁,相传为清顺治十六年(1659)。马刚赴四川峨眉拜佛,途遇普陀郎明禅师,其预言屿刚将官于濒江之邑。马刚因之誓曰:果若其然,愿建大士刹以谢。十六年后,果然言中。及甫至皖,舟次江干,询其地名,曰:观音港,暗苻夙愿、出任怀宁县知县后,“得宰濒江州县,为建大十刹”,遂建阁,其上额曰:慈云。瑞祥之云降兆运之意,惮意颇深。清顺治文人刘余谟(清怀宁人、刘若宰之侄)《大士阁记》所录:“江水白岷江发源,经数千里,汪洋澎湃,过小孤,汇海门,渐委折以朝宗。皖据雄图,俯瞰长江,直襟带然。第岸北循江而东,一浮屠耸立之外,更无高山大麓可砥柱狂澜。又兵燹后,楼亭树部委榛莽,城限之左遂荒寂,无复壮观:观候以笫令怀,百废俱举,政修人和。登眺所及,见皖东偏一隅较薄,特建大士阁,而前构四宜亭。江山千里,悉罗而至之廊庑间,凡帆樯往来,骚人墨客,莫不舣舟游憩,心旷神怡矣。”大士阁在广殿嗣西,民国七年(1918)秋浦(今安庆东至)人、北京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奉母命捐资,由迎江寺寺庵选址建造大士阁(现大士阁),多为海内外高僧大德来迎江寺栖身之处,和寺内退居方丈修身之所。后慈云阁因年久失修而相继废圮,补用道安徽候补知府去白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改建为英果敏(即曾任安徽布政使的英翰)公祠。后佛门多次请愿归回寺庙,被清廷拒之。民国元年(1912),安徽省政府为祭奠曾领导安庆马炮营起义的辛亥革命烈士熊成基、范传甲,将英翰公祠改建为熊范二烈士专祠,并立碑以记之。

孙中山先生曾赞誉“徐锡麟之杀恩铭,熊成基之袭安庆,……其功表见天下”。1928年,民国政府下政府令褒彰安庆烈士,对熊成基“依陆军上将例追恤”。“熊烈士成基,致力革命,百折不回。于民国纪元前四年冬,首义安庆;嗣因谋刺载洵,事汇捐躯。功在国家,义昭九有。丹枕正气,兴起群伦;缔造共和,允足矜式。”并两次召開隆重的追悼大会,孙中山、黄兴参加了追悼会并共同送挽联:“缅东瀛话别时,世路多艰,内忧方急,叹国士无双,孰料竞成易水谶;白南京告隐后,江山依旧,边患堪虞,悲英雄不存,空教长啸大风歌。”章太炎、柳哑子等也都曾著文、填词悼念。

民国后,坤士王盂起多次请求恢复民国烈士专祠,得到民围政府的批准与支持,后经考察,确定地点在英翰忠烈祠。后由怀宁县知事刘汝洋牵头筹划修缮事宜,共筹集民国币七百八十六元,并于1922年10月竣工。专祠在城东古塔之下,气势壮观,与古刹并峙耸市.并撰祠记,让后人永远铭记诸位烈士事迹。

熊范二烈士专祠祠记虽历经百年沧桑,时代巨变,依然巍然耸立专祠内,字迹清晰可辨,往事历历在目。

祠记亦成为熊范二烈士事迹及安徽辛亥革命早期最重要的历史见证,是后人永远铭记先烈事迹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与史料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庆民国烈士
鱼殇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母鸡
拖拉机司机的“网络艳遇”
“烈士”本来不必牺牲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捐精捐出抚养官司,被判担责几多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