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数学基于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2018-01-29梁海峰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梁海峰

【摘要】文章结合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优点,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试点教学表明,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充分利用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优点,能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更加符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对分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数学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一、引言

“互联网+教育”的典型代表翻转课堂最近几年风靡全球。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 Window2012年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99%的教师表示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高水平的教学视频、课前不同基础的学生高质量的自主探索学习以及课堂上高质量的交流讨论有机结合。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具体实施时,课前不同基础的学生自主学习质量难以保障,而课堂上单纯的讨论交流与质量也难以保障。

近两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结合讨论式课堂与传统课堂各自的优势,提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将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传统的课堂相结合?将国外流行的翻转课堂与本土崛起的对分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翻转课堂的实质

翻转课堂,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通常也被翻译成“反转课堂”,或者被称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称为FCM。FCM教学模式,就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过程(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翻转过来,即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重点和难点的自主探索学习,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对知识吸收内化,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和分组讨论协作学习为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二)对分课堂的实质

对分课堂与翻轉课堂教学理念相似,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对分课堂的创新之处在于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进行碎片化的内化吸收。在成绩考核方法上,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并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由学生结合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三)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构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高速发展,在地方院校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背景下,大学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知识建构的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是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由此可见,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培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发挥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的优势,构建基于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课前教师发布视频,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与探索。教师通过QQ、微信、邮箱等网络平台发布教学视频或其他教学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和交流讨论平台。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完成课前自主探索学习,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通过收集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掌握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决定课堂上采用对分模式讲授的时间和重难点,更好地因材施教。

2.课堂上教师讲授重点与难点内容,学生分组完成消化吸收与评价。通过课前信息化自主探索学习,课堂上遵循“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第一节课前面5分钟由教师将上一堂课的重点再次回顾和复习,加强对上一堂课知识的巩固并“温故而知新”;第一节课其余时间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讲授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第二节课根据学生课前自主探索学习的状况,引出问题和重点,由学生分组自由交流与讨论;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展开个性化指导,因材施教;第二节课最后留5~10分钟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组织完成教学评价,进一步对知识内化吸收。

3.课后学生完成考核与总结。在课堂教学基础上,精选与课堂相关的生活问题或者案例,课后由学生个人或者分组查阅资料解答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从而培养学生应用创新的能力。在网络平台上由学生相互考核和评价作业,并完成下一堂课的自主探索学习。

三、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以及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6~2017学年,在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16级金融班和会计班微积分课程第一学期分别采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进行教学;第二学期都采用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混合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实验班级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能力提高等情况,以及与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的变化,具体情况描述如下。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对16级会计班《微积分(上)》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该班学生72人,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部分学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来学习微课视频,甚至将视频多次反复地观看,但是学习效果依然不是很好。每堂课都只有少数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分组交流、讨论问题,而大部分学生只是像个旁观者一样,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有位学生说得很有代表性:“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独特,同学们上课也觉得很有意思,但从小就习惯了在课堂上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一时半刻接受不了老师不讲授,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和总结。”endprint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对16级金融班《微积分(上)》课程采用对分课堂教学。该班学生61人,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好,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会计班较好。每堂课都是前一半时间组织和指导学生每组4~6人自由分组交流讨论学习上一节课内容,对学生存在的疑难进行解答,展示、点评优秀读书笔记;后一半时间,教师讲授下一章节内容,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相应的笔记。但在信息化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仅仅限于教师的课堂讲解,有的学生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枯燥的教材,更不愿去积极地为分组讨论做准备。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笔者结合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优势,在16级金融班和会计班《微积分(下)》课程都采用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实验。课前通过微信、QQ发放微课教学视频或者教学资源,由学生结合教材完成自主探索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每堂课第一节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帮助课前没有自学好的学生再次吸收内化;第二节的前一半时间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分成4~6人一组,自由交流讨论,相互学习,解决问题,教师不参与讨论;第二节后一半时间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随机检查小组协作学习状况,并对学生仍然存在的疑难进行解答;最后展示、点评作业以及总结教学状况。课后学生完成作业以及总结,再次对知识进行吸收内化,并完成下一堂课的微课教学视频学习。课程末期对16级会计和金融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学习效果,促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选择(多选)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相对传统教学,在教学效果,对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混合式教学对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

四、结束语

基于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既强调学生基于碎片化的课前自主探索学习和课堂合作交流学习,也强调教师的课堂讲授,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试点教学表明,在中国传统教学基础上有效利用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优点的混合式教学,提高了不同基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力,是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尝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涂梦真,张亚真.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文献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8):138-140.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5):5-10.

[3]马秀麟.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3-8.

[4]雷洪德.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四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