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路壮剧《农家宝铁》中陈玉英与康拉德作品《拯救》中伊迪丝的女性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2018-01-29梁羽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物性格价值取向

梁羽

【摘要】文章从人物性格、价值取向和爱情婚姻观入手,以对比的方式分析了《农家宝铁》与《拯救》两部作品的中西女性人物形象的异同点及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增进对两个民族、两种文化的了解,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国壮族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人物性格;价值取向;爱情婚姻观;异同点;女性人物形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广西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立项项目“北路壮剧与康拉德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398)和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项目“中越跨境民族民间戏剧比较研究”(批准号:15XZW04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北路壮剧《农家宝铁》中的陈玉英是一位明代壮族农家姑娘,漂亮可爱又聪明伶俐,招人喜欢。由于是家中的独女,到了婚嫁年纪却未见其在意,年事已高的父母难免会着急,寻思着如何将女儿嫁出去。但玉英却不想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草率与他人成婚,于是出计让父母以家中相传三代的一块宝铁为题,对歌招婿,寻找意中人。最终,朴实诚恳的农家青年张爱田击败了奸诈商人梁生意和文弱书生李文才等竞争对手,与玉英喜结良缘。按学界的分类,《拯救》属于康拉德丛林小说系列,讲述的是在西方海外殖民时期,一位被称为“The Man of Fate”、大约35岁的西方白人林嘉德在马来群岛所发生的事,虽然这是一个明显以男性为中心的故事,但作为该故事中唯一的白人女主人公,来自英国的伊迪丝女士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上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各自的民族、文化中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和个性,具有代表性,以下将从二者人物性格、价值取向和爱情婚姻观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其背后的原因。

一、人物性格的异同

陈玉英不仅可爱漂亮,还是一个活泼开朗、懂礼数、有主见、聪明、自信的姑娘。在与家人、邻里乡人、同龄人、追求者的交流中,玉英应对自如,落落大方,不见羞涩内敛之态。进堂屋会见时,玉英从不忘记对长辈的尊敬,“父亲高头坐,女儿来拜见”(周秀苗,2014:31)。而正式对歌之前,玉英说道:“众姐妹啊,今日我对歌征婚,需要你们做个见证啊,让我先起个歌头吧。” (周秀苗,2014:37)绝不扭捏推脱。玉英的聪明、有主见、自信在其应对嫁娶之事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过去的两年,父母为玉英物色对象,但“有上村下寨的人来求亲,她都不答应” (周秀苗,2014:29),直到意识到父母年事已高,家中无其他兄弟姐妹,玉英才开始考虑婚嫁事宜。但她不愿意听从父母媒妁的牵桥搭线,以旁人的眼光定夫婿,因此出计让父母以家中相传三代的一块宝铁为题,对歌招婿,“看谁对得好,对得合心意,女儿才愿跟他结成亲”(周秀苗,2014:32)。并且,玉英对自己对歌也非常有信心,坦言对歌由她自己承当,高吟低唱都不会慌,“做爹娘的请莫为女儿挂肚牵肠”(周秀苗,2014:33)。最后,玉英以宝铁为题,摆台对唱,过程中看出了商人梁生意粗鄙、爱财的本性和书生李文才好功名利禄的书生之气,断然选择了朴实诚恳却不失聪明的农家青年张爱田,与之喜结连理。

伊迪丝,也就是特拉弗斯夫人,是一位来自西方贵族家庭,漂亮的、充满魅力的白人女性。她居住在宏伟奢华的宫殿里,参加各种舞会晚宴,唱歌,画画,整天纵情于自己的世界里,不知何谓艰辛,何谓困苦。她美丽的外表和高贵的出身让她一直是众星拱月,被爱慕着、羡慕着以及嫉妒着。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有主见、能自己做决定的人。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尽管经常被责备爱做梦、爱空想,但她还是有“the sincerity of a great passion appeared like the ideal fulfillment and the only truth of life” (康拉德, 2005: 128)。真正步入社会后,她发现她的梦想太理想化以至于遥不可及,因为现实社会是多么的复杂和世故,但她还是希望通过毕生的努力与探索去找出生活的真谛。

不仅“海大王”林嘉德和富豪绅士特拉弗斯先生对伊迪丝另眼相看,就连爱慕者之一的卡塞尔先生也对伊迪丝有求必应。对他而言,她是一个美好的存在,漂亮,特别,独立,知识渊博。他甚至被伊迪丝事事漠不关心的态度深深吸引住。她绝不墨守成规,不是一个过平庸生活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束缚得了她。对于林嘉德与特拉弗斯先生的激烈争吵,她事不关己、冷靜淡然的态度让他非常吃惊,这不是普通女性应有的反应,于是他更加坚定地认为伊迪丝拥有着许多别的平凡女性所没有的独特气质。相对于《农家宝铁》中陈玉英的青春靓丽、聪明自信,伊迪丝则是魅力非凡、成熟沉稳、独立自主的女性,但同时她也不墨守成规,冷静淡然。

二、价值取向的异同

陈玉英勤劳朴实、不嫌贫爱富、淡泊名利的价值取向在其挑选夫婿的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虽生为家中独女,家境尚好,但玉英却秉承了稻作民族农家儿女勤劳朴实的作风,不分贫富贵贱,以诚待人,更不以钱财、功名作为衡量婚嫁对象的标准。在对歌招亲过程中,商人梁生意一心仗着自家行商有钱而鄙视种田的张爱田,唱出“生意搞红火,一世乐逍遥”,以博玉英欢心,岂料玉英回绝说对生意不感兴趣,拿宝铁来比秤砣完全不合她的心意,直接让下一位来对歌。而书生李文才也同样取笑张爱田既弄不了笔墨还“穷得叮当响”,向玉英扬言自己终可“纸上疾挥毫,博得功名高”以期其青睐,但玉英却推辞说自己难以配得了读书人,拿宝铁来研磨实在也不合适,还是继续下一位来对歌。最终,农家青年张爱田以锄和镰来对歌宝铁,并道出“拿去挖田地,夫妻笑开颜”的愿望,玉英才看到希望,称张爱田为人聪明,对歌合了她的心意,也让她安下了心。

伊迪丝出生于上层贵族家庭,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尽享奢华生活,接触的多是同一阶层的人士,对来自下层的人表态不多,但由于受西方贵族传统观念的影响,她潜意识里是存在着比较强烈的阶级观念的,因此,不管是家庭聚会、晚宴还是远洋出游,她主动邀请的还是像卡塞尔先生那样的上层绅士,就连在海上相遇,她直接交流的也是林嘉德这样有一定身份的人。在价值取向方面,比起陈玉英的勤劳朴实、不嫌贫爱富和淡泊名利,伊迪丝带着一定的阶层等级观念,生活在固定的贵族圈中,贫富贵贱观念明显。endprint

三、爱情婚姻观的异同

陈玉英在爱情婚姻观方面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与坚持,认为女性应该以歌传情,自主选择恋爱对象,追求自由平等的婚姻,而不是听从父母媒妁之言,轻易地选一个所谓门当户对或者可以让自己衣食无忧的提亲人就嫁出去了。对于那些道听途说、单纯只看上自己漂亮可爱之处但对自己性情不了解之人,不管是谁,玉英都坚决不同意给其机会,尽管父母着急,但也宁缺毋滥,哪怕是下决心要找夫婿了,玉英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对歌来招婿,而招婿的标准是“对得好、对得妙、对得和心意”“聪明、通情又达理”,驳斥了商人梁生意注重钱财和书生李文才注重功名却都忽略夫妻双方情感基础、平等相处的婚姻观,赞同张爱田夫妻相互理解交流、共同持家生活的观点。

与陈玉英一样,伊迪丝也崇尚恋爱自由,追求平等的婚姻生活,但她不完全依附于婚姻,即便结婚了,也还遵照内心的声音,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由于出身的优势,伊迪丝在择偶方面掌握着主动权,来自上层社会的她自然关注的也是同样阶级的男士。从人们的津津乐道中,她知道了出身名门的特拉弗斯先生,他不可测知的种种让她相信他对生活是有热忱与激情的,并且在她看来他还是一个会为生活付出的人。于是,她选择与他成婚,即便是她没完全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出于对他的喜欢还是出于对他作为同类人的认同。但后来她对他却不抱任何期待,因为她发现他只热衷于他的事业和前途,对她关心甚少。然而,虽然她对自己的婚姻生活不是很满意,但她也只是对丈夫失望而已,对生活还是有所向往,她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去打扰她的丈夫,更不让她的丈夫干扰她的决定。

四、异同的原因

壮乡姑娘陈玉英和英国伊迪丝女士在人物性格、价值取向和爱情婚姻观方面的异同除了受当时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侧重,实际上两位女主人公的异同是中西文化在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体现。学者陈勇在总结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论文中提到,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化,倡导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宇宙哲学观,而西方文化则为地道的滨海商业文化,强调天人对应、征服自然的宇宙哲学观,这是中西文化的一个明显差异。此外,中国文化以外势中心和相互依靠为特征,重视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价值,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强调“君子求财,取之有道”,应该“重义轻利”;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和自我为核心,崇尚个人主义,强调独立人格,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唯利是图,重利轻义。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陈玉英不仅活泼开朗,聪明自信,更是一位勤劳朴实、不嫌贫爱富、淡泊名利、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婚姻的姑娘;伊迪丝熏陶在西方文化中,形成了独立自主、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有着比較强烈的阶级观念,她也崇尚恋爱自由,追求平等的婚姻生活,但却不完全依附于婚姻。

五、结论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虽然北路壮剧《农家宝铁》与康拉德小说《拯救》两部作品在文学类型、作家地位、创作背景、创作手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看似是完全没有联系,但是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人物性格、价值取向和爱情婚姻观方面还是存在着众多相同点的。中西文化差异、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产生的异同点有利于读者加深对中西两个民族、两种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国壮族文化在全世界的交流与传播。

【参考文献】

[1]Conrad, J.The Rescue [M].Gloucestershire, UK: Dodo Press, 2005.

[2]陈淳,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第2版) [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5.

[3]陈勇.从钱穆的中西文化比较看他的民族文化观 [J].中国文化研究,1994(01):22-29.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物性格价值取向
歌剧表演中的“移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效果透视——兼谈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表达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基于人物图像视觉特征的人物性格隐私分析
话语情态与人物性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