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语的视角探讨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2018-01-29王淑娟张悦
王淑娟+张悦
摘要:目前,中国高校的外语教育课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教育、文化、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一些大学改革了通用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从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转向以写作能力为中心,从而重视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来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如何改革大学通用英语课程,使其更具有意义和价值成为核心问题。本文旨在为大学英语课程提出建议,即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核心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通过实验调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该研究进行佐证。本文以课堂加时事新闻作业活动为教学手段,探讨了通用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提出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思辨能力;时事新闻;作业活动;通用英语课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1580(2017)12-0014-05
一、简介
目前,大学通用英语课程面临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2015年8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两个一流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议题。英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不论是英语课程目标还是关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都强调英语课程应该并且能够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思辨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为了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学将通用英语课程改革为特殊用途英语,以及以学术写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例如,口语交流的需要。如何建构这门课程,使之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且不能被其他学科所取代,教学观念对本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外语学习的特殊性,如何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由“学外语”向“用外语”转变,进而充分发挥这门学科的优势。
本文采用实验调查法,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该陈述进行佐证。采用问卷调查和学生作业作为数据分析和描述材料。研究问题有:1.如何帮助学生发展与思维辨别能力相关的六要素?2.如何将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
英语教师是英语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通过语篇讲授、基于课堂+作业活动任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
本文的写作源于对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的启示与反思: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语言有多远,现实就有多远。
由于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高校的外语教育课程应重新构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核心目标,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理论来源
1.语言与思维
有这样两句话: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词语。不同的词语,不同的世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涉及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传统观点认为,语言只是思想的一种载体或符号,是思维的从属物,它们的地位在性质和功能上是一样的(陈&马克思主义学派,2013),但是这两种传统观点都忽视了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SapirWhorf假设是由语言学家EdwardSpair和Be州aminLeeWhorf提出的。它是语言学领域的一个著名的假设,提出不同的语言使用者思考方式是不同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有两种(梁,2005):一方面,“弱式说”认为语言反映了思维、信念和态度,语言不能完全决定思维,但它对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强式说”认为语言结构决定了语言使用者的世界观。它甚至认为人受制于语言,进而忽视了语言对思维的重要作用。
语言和思维之间有什么关系?在Whorf看来,我们的思维受我们所使用语言的语法影响。语言是一种力量的工具,每个人都能在年幼时掌握且每个人都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Tohidian,2009)。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项,2009)。
以下是由Whorf陈述的一些相关观点:
每种语言的系统(即语法)不仅仅是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工具,更是思想的塑造者。世界以千变万化的景象呈现在人类面前,它由我们的思想组织,而且很大程度上由我们头脑中的语言系统组织的。我们沿着母语发展的痕迹去探索自然。我们把自然拆分并组成概念,再赋予意义。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组织并融入到我们的思维系统中。语言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决定思维?沃尔夫提出了语言决定论。根据沃尔夫的观点,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在很多方面决定思维。一方面,它声称我们的语法是唯一影响我们思考的东西;另一方面,沃尔夫也在许多方面用语言决定思维的理论来证明它。虽然我们不同意而且不完全接受语言决定论观点,但使大家感兴趣的是语言在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承认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2.语言与文化
当我们学习不同的语言时,我们不仅学习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而且学习语言环境中的习俗和传统文化。有时文化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思考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有价值的。从历史的角度看,洪堡特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了“语言世界观”。他认为,不同的人从自己的语言角度观察事物,如果人们不能突破自己语言的局限性,他们的知识和思维就会受到束缚(姚,2011)。
萨皮尔·沃尔夫提出假说后,洪堡特也提出相同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看待世界和思考事情的方式被自己的语言所限制(姚,2011)。在18世纪产生的社会文化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也倡导文化和语言不可分(文,2013)。从社会文化论的角度来说,语言反映社会生活、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同时,语言是先进思想的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语言控制人类的思维(Lantolf&Thome,2006)。认知语言学认为,一方面语言反映了不同国家的认知结构和概念系统的差异;另一方面,语言是人们理解世界的工具(王,2007)。endprint
萨丕尔认为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能突破本族语的局限,他的知识和思维都会受到束缚。人们生活的世界是由特定的语言控制的,这种特定的语言已成为社会表达的媒介。
人们基本上是通过语言来适应社会现实的,所以语言不只是提供解决和反映问题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现实世界是建立在群体的语言习惯之上的。对语言的解读和理解是符合社会语言习惯的。不少国外研究已经证明,外语学习让学生接触异域文化,了解其他民族的思维传统,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Mechellietall,2004)。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语言习惯,从而达到开拓视野、形成新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目的。
三、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1)如何帮助学生发展与思辨能力相关的六个要素?
(2)如何将思辨能力的发展与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
2.研究背景
自從英语课程改革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都强调英语学习应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然而,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因此,本研究探讨英语学习对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以及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带动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3.参与者
研究对象为某大学工程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可以分为两部分:大一新生和大三学生。大一新生有一个月的大学英语学习经历,大三学生有两年大学英语学习经历。笔者将这两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英语学习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首先,发放194份问卷来调查英语学习对思辨能力的发展。共收回有效问卷191份,回收率为98.45%。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填写了问卷,这表明学生认真对待问卷。
4.工具
作者使用“英语学习对思辨能力发展影响”的问卷调查以评估英语学习如何影响学生的思辨能力。问卷调查中的定量数据使用SPSS16版本进行分析。问卷由15个项目组成,共测量了思辨能力下属的六种能力,即比较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观察与发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每个思辨能力通过2~3个问题进行测试。问题根据里克特量表进行评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此外,还有一个关于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开放性问题。问卷用中文书写再翻译成英文。
5.数据采集与分析
得分越高表明思辨能力的发展受英语学习的影响越大。因此,平均得分高于3的项目表明英语学习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平均分数低于3的项目表明英语学习对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影响很弱。表1给出了每个项目的平均得分。
我们对这一统计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表l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分为3.84,得分最高,比较分析能力得分为3.62,为最低。但这些平均得分均在3分以上,这意味着英语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在关于比较分析能力的第三题和批判性思维的第十二个问题的结果是中性的,因为28.9%的学生对第三个问题和30.5%的学生对第十二个问题的选择是既同意也不同意。虽然平均得分较高,但仍有很多学生不确定英语学习是否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第七个问题(77.7%)关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第八个问题(关于观察和发现能力的问题)的结果往往一致。因此,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观察发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与讨论
1.数据分析表明,英语学习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问题1和问题3属于比较分析能力,其平均得分为3.62。表明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促进了比较分析能力的发展。问题2、问题9和问题12属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其平均得分为3.66。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既从西方文化中获取知识,也出现遇到与西方文化发生冲突的情况。所以学生要学会用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同的事情。问题四、八、十和十五属于观察和发现能力,其平均得分为3.82分。例如,学生在观察不同词汇、句型等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新的东西。问题五和十一属于逻辑思维能力,其平均得分为3.7分。表明学生通过英语语篇的学习,发展了逻辑分析能力。问题六和十四属于独立思考能力,其平均得分为3.65分。表明大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化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化独立精神的影响。问题七和十三属于创新思维能力,其平均得分为3.84。表明英语学习者能够运用语言的创造性和新的表达方式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然而,这些统计数据是来自两组不同的学生: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由于他们接受英语教育的时间不同,他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大学新生只接受了一个月的英语学习,大三学生已经从他们的英语老师那里获得了两年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将统计数据分为两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大一学生的平均得分低于综合平均得分,几乎所有大三学生的平均得分高于综合平均得分。因此,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时间越长,受英语教育的影响越大。
2.本文不仅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近两年来,本文作者作为通用英语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对学生所交作业的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学习与思维能力紧密相连,且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进行归纳总结并分为五个部分:
(1)文化是可以融合的。我们应该站在两种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西方文化的特征和表达方式。我们应该深入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并与中国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吸收两种文化中的优秀部分,适应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
(2)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是导致文化冲突的原因之一。由于每种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不仅要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还要了解西方文化。我们应该相互尊重,加强沟通,以适应文化多元化的趋势。
(3)当中西方文化发生冲突时,我会认真思考其原因。文化本身没有对与错,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从我们自身的实践和价值观去看待问题。我们应该入乡随俗,适当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拓展视野。最重要的是在文化碰撞中提升自己,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习俗。endprint
(4)中西方文化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其不同主要在于英语阅读与写作、语法的使用和表达方式。从语法角度看,英汉语语序不同。从表达的角度看,西方表达更直接,而汉语表达更含蓄。西方文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我们不能用中国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英语,而是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这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而且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
(5)因为不同的国家的历史和地理不同,所以存在文化差异是正常的。中国崇尚中庸之道,而西方注重创新精神。我们不需要崇拜外国事物,也不需要固步自封。我们应该辩证接受且独立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理解不同文化。如果身在异国,你应该站在其国家的文化背景下去体验去感受,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冲突,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的发展。
笔者从内容和语言角度分析了一些材料,包括PPT和作业。通过翻阅这些材料,笔者发现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可以观察和发现一些新的东西,然后形成自己的思维。例如,他们曾做过一个关于利比亚战争的PPT。在完成的作业中,他们不仅介绍了利比亚的情况,并提出不同的意见,也谈论自己的意见。他们写道,“因为战争,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和“我们期待永远的和平”。通过完成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业,学生可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如孝、仁爱等。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可以接受西方创造性思维。从关于史蒂夫·乔布斯的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欣赏史蒂夫·乔布斯的创造力。他们认为史蒂夫·乔布斯在苹果的改革是科技发展的新开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作业中表达他们的人文关怀,如他们反对恐怖主义,期待世界和平,远离战争。通过做这些作业,可以促进他们自身观察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上表数据的正确性。完成基于时事新闻作业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青年学生关心国内外时事是他们的突出特点,而且他们喜欢谈论这些问题,老师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他们在网上阅读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报纸和杂志,然后思考和分析报道的内容,根据课上学到的方法组织材料,用PPT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写成一篇作文,然后张贴在某个写作网站,由软件自动修正。以上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除分析作业内容外,笔者还对学生使用的短语、句子和语篇结构进行了分析。他们使用一些地道的单词和短语,以及一些合乎逻辑的句子结构。例如,“although we have not experience the war,wecan understand the painof the war”。此外,学生把他们的作业分成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这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合乎逻辑。
五、结论
近几年来,关于在语言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站在我们文化传统的立场分析,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更适合中国大学生学习外语的文化需要。但是,目前国内研究还不够。因此,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语言的真正意义是促进“人”的发展,从以文本为中心向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结构迫使说话者思考怎样表达才能强调自己的意图,因此接受这种思维的变化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运用基于课堂+时事新闻活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英语学习,接触真实的语言文化,在英语世界的思维语境中发展思辨能力。新闻语篇并非绝对的公正,所以学生要客观地思考,站在我们的视角重新分析、评价会有不同的结论。这涉及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哲学的许多内容和知识。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扩大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外语学习带到更高的层次上去。
思辨能力是指思考、分析、辨别以及说服解释的能力,既包括思维能力,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大学通用英语课程结合外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是这门课程的特色。从这点来说,优越于其他学科。endprint